陸羽對茶道的奉獻

  一說到茶,人們都會想到陸羽,陸羽為何許人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陸羽之被尊為“茶聖”或茶葉專家,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後的事情。在他生前,他雖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經》一書就名播社會或已有“茶仙”的戲稱,但在時人中,他還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現和受到推崇的。這是因為其時茶葉雖在《茶經》問世以後已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問,但時屬初創,其影響和地位,無法和古老的文學相比。其次,《茶經》一書,是撰於陸羽在文壇上已嶄露頭角之後,即陸羽在茶學上的造詣,是在他成為著名的文人達士以後才顯露出來的,是第二位的成就。

  《茶經》的成書年代,坊間說法很多,筆者是從萬國鼎撰於公元“758年左右”①說。天寶五年李齊物貶官竟陵時,陸羽還身在伶界,被李齊物發現後,才棄伶到“火門山鄒夫子墅”讀書。但至十一年崔國輔謫任竟陵司馬時,陸羽便學成名遂,文冠一邑了。據記載,崔國輔到竟陵以後,與陸羽“遊處凡三年”,“謔談永日”,並把他們唱和的詩還彙刊成集。崔國輔其人據載,在貶竟陵前一年,杜甫獻《三大禮賦》,唐玄宗奇其才,詔試文章,命崔國輔、於休烈為試文之官。崔國輔以詩詞尤其是以古詩見長。《河嶽英靈集》載:崔國輔的詩“婉孌清楚,深宜諷詠,樂府短章,古人不及也。”陸羽與崔國輔遊處三年,不但名聲由崔而更加顯要,同時也從崔國輔身上,顯然進一步學到了不少學問。陸羽不但在撰寫《茶經》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經》風譽全國以後,以至在陸羽的後期或晚年,他還是以文人稱著於世。如權德輿所記,他從信州***今江西上饒***移居洪州***今南昌***時,“凡所至之邦,必千騎郊勞,五漿先辣”;後來由南昌赴湖南時,“不憚徵路遙,定緣賓禮重。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所到一處,每離一地,都得到群眾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會上所以對陸羽有這樣禮遇,如權德輿所說,不是因為他茶學上的貢獻,而是他“詞藝卓異,為當時聞人”在文學上的地位使然。所以,從上面的種種情況來看,陸羽在生前和死後,似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如果說他死後,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茶經》所掩”,成為茶業的一個偶像的話,那麼,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學方面的成就,是為文學所掩,他是以“詞藝卓異”聞人的。

  陸羽生前和高僧名士為友,在文壇上是活躍和有地位的。但可能他受當時社會上某些名士“不名一行,不滯一方”的思想影響,他對文學和對茶葉的態度也一樣,喜好但不偏一。所以,反映在學問上,他不囿於一業,而是涉獵很廣,博學多能。

  陸羽的介紹

  陸羽***733—804***,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奏為“菘聖”,祀為“茶神”。他亦工於詩,但傳世者不多。

  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陸羽三歲,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積公以《易》自筮,為孩子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

  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唄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但他不願皈依佛法,削髮為僧。九歲那年,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唸佛,他卻問積公曰:“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並公然稱:“羽將授孔聖之文。”積公惱他桀驁不馴,藐視尊長,就用繁重的“賤務”磨鍊他,迫他悔悟回頭。要他“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汙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陸羽並不因此氣餒屈服,求知慾望反而更加強烈。他無紙學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張衡《南都賦》,雖並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唸唸有詞。積公知道後,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

  十二歲那年,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裡學演戲,作了優令。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很成功,後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並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論文。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

  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

  唐上元元年***760年***,陸羽從棲霞山麓來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闔門著述《茶經》。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藤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職。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