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的沖泡方法

  湖南安化黑茶再度走進茶人的視野,成為茶人的新寵。其特色的千兩茶,堪稱一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茶具的搭配:沖泡黑茶宜選擇粗獷、大氣的茶具。一般用厚壁紫砂壺、陶壺或如意杯沖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則以透明玻璃器皿為佳,便於觀賞湯色。

  2、用水選擇水質:泡茶用水一般以泉水、井水、礦泉水、純淨水為佳。水溫:水溫要高,一般用100度沸水沖泡;也可用沸水潤茶後,再用冷水煮沸其滋味更佳。茶水比例:高檔磚茶及三尖茶茶水比為1:30左右,粗老磚茶為1:20左右。

  3、沖泡方法:沖泡黑茶時,較嫩的茶多透少悶,粗老茶則多悶少透。粗老茶也可煮飲,每個茶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真品黑茶才有其特定功效。

  第一步:投茶將黑茶大約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專用杯,它可以實現茶水分離,更好的泡出黑茶。如意杯是湖南省怡清源茶業有限公司的專利產品,它的最大特點是方便、快捷。

  第二步:沖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沖泡。由於黑茶比較老,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才能將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第三步:茶水分離如果用如意杯沖泡黑茶,直接按杯口按鈕,便可實現茶水分離。再將如意杯中的茶水帶入茶杯用直接飲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飲用。

  如品飲者喜愛喝較濃的茶,可將投茶量增加或浸泡時間加長。相反,如喜愛較清淡的,可減少投茶量或減短浸泡時間。沖泡黑茶時,較嫩的茶多透少悶,粗老茶則多悶少透。粗老茶也可煮飲。

  首先是原料,不同的地域氣候和土壤,其原料的質量***內含成分、藥性***會有較大差別。其次是工藝環境,加工工藝除了受人為因素影響外,也與地域氣候有關。同一個茶,其原料在不同的地域條件下加工,其品質風味就會有一定差異,因為茶葉在加工過程中有酶的參與,酶是一個活體,溫度、溼度等外部環境對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況且黑茶加工過程中還有一個主體——微生物的參與,不同地域氣候條件下的微生物種群及同一種群的微生物都有質和量的差異。

  正如湖南各地盛產腐乳,但同一種工藝原料在不同的地區所做出來的腐乳風味卻有不同。因此,黑茶生產有地域性的差別原因就在於此。既然我們是站在歷史角度來討論黑茶,那麼就要尊重湖南安化原產地的這種特殊性。

  黑茶是歷史上的地域、傳統的工藝所加工的茶品,而且也只有這些茶品才有如上所述的種種“藥理功效”。消費者在選用茶品時,需要尊重這一基本原則——即選用正宗原產地生產的黑茶茶品。

  正宗的真品“”定義為原產地安化縣;原料是以雲臺山大葉茶***國家級優良茶樹種***為代表的安化大葉茶群體品種,用傳□□特工藝***殺青、揉捻、渥堆、鬆柴明火烘焙***初制和精製***包括自然陳化和人工後發酵***而成的、具獨特品質風味的黑茶,才是正宗的真正的‘安化黑茶’。

  這樣,可以避免魚目混珠。消費者應明辨真偽和優劣。正宗的安化黑茶才有特定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安化茶,出湖南粗梗大葉,須以水煎或滾湯衝入壺內,再以火溫之始出味,其色濃黑,味苦中帶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溫味苦微甘,下隔氣消滯去寒闢。

  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人體消耗的水分大大增加。喝茶已成為大多數中國家庭常用的補水途徑,近年來紅遍大江南北的安化黑茶更因冷飲風味絕佳而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不過專家提醒,安化黑茶雖然適合製作涼茶,而且冷飲風味更佳,不過若是為了補水的目的,仍以喝熱茶為佳;喝涼茶追求的更多是一種享受,切莫在身體急需補水時大量飲用涼茶,否則會適得其反。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的歷史

  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後期的茶馬互市。唐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據《封氏聞見錄》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黑茶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始於十六世紀初,理由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黑茶”兩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陳講疏奏雲:“商茶低偽,悉徵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

  湖南黑茶生產始於湖南益陽安化縣。據唐·楊燁《膳夫經手錄》記載,唐朝時,安化所產渠江薄片,已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2009年,安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

  據說,明嘉靖年間,資江下游出現了商埠重鎮東坪和黃沙坪,它們與喬口和黃沙坪對岸的酉州一起,以茶葉為發端,成為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清代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現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為無價之寶。清末,安化茶葉名馳天下,茶葉產業盛況空前。尚有百年曆史的茶行、茶亭、茶書、茶鍾、茶馬古道驛站、茶具、茶歌、茶謠、茶俗存在於民間。益陽茶廠生產的湘益高階茯磚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調理腸胃、消炎、防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疆地區流傳著“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陽茶”之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歲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

  雖然按史書記載,安化黑茶歷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但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又改寫了歷史。

  1972—1974年,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考證即茶一箱,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為是茶。自此以後,這箱茶葉從何而來?益陽市茶葉局局長、高階農藝師易樑生經過多年考察、研究、分析,認為是安化黑茶,原因如下:

  一、從地域位置來看,漢唐時期,安化屬益陽縣,隸屬長沙郡管轄。而安化茶葉歷來就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優良品質,是封建社會上層人士的首選嘉茗。

  二、從儲存品質上看,綠茶等其他茶類根本不具備如此長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因工藝獨特可長期存放。

  三、從運輸便利上看,安化經陸路肩挑馬馱,水路木竹筏和船運到長沙十分方便。

  四、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屯兵益陽,關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葉為將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裝形式,也正與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裝契合。

  五、早期安化黑茶要經松枝、松木烘烤乾燥製作工序,具有氣味芳香、殺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顯著。並且馬王堆出土茶葉已凝成規則不一的黑色小顆粒,與我們現存的陳年散裝安化黑茶如出一轍。

  那麼,如果馬王堆漢墓裡的茶葉來自安化,安化黑茶的歷史則至少可再前推900年,達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源起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