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蘭的功效與作用

  佩蘭為菊科植物佩蘭***蘭草***的地上部分,又名:雞骨香、水香***《本經》***。分佈於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浙江、福建等省區。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佩蘭的基本資訊:

  佩蘭為菊科植物佩蘭***蘭草***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又名雞骨香、水香。以全草入藥。有解熱清暑、化溼健胃、止嘔的作用。分佈於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浙江、福建等省區。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莖橫走。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下部光滑無毛。葉對生,在下部的葉常枯萎:中部的葉有短柄。葉對生,在下部的葉常枯萎;中部的葉有短柄,葉片較大,通常3全裂或3深裂,中裂片較 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2.5cm;上部的葉較小,常不分裂,或全部莖葉不分裂,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齒或不規則細齒,兩面光湧或沿脈疏被柔毛,無腺點。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伸房花序,花序徑3-6cm;總苞鍾狀,長6-7mm;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全部苞片紫紅色,外面無毛無遙點,先端鈍;每個關狀花序具花4-6朵,花白色或帶微紅以,全部為管狀花,兩性,花冠外面無腺點,先端5齒裂;雄蕊5,聚藥;雌蕊1,子房下位,柱頭2裂,伸出花冠外。瘦果圓柱形,熟時黑褐色,5稜,長3-4mm,無毛無腺點;冠毛白色,長約5mm。花、果期7-11月。

  佩蘭生於路邊灌叢或溪邊。野生或栽培。喜溫暖溼潤氣候,耐寒、怕旱、怕澇。氣溫低於19℃生長緩慢,高溫高溼季節則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是什麼?

  1、化溼和中:

  用於溼阻中焦或脾經溼熱,症見脘腹痞悶,嘔惡厭食,口中甜膩多涎,口臭,口乾渴不欲飲,常與蒼朮、茯苓、厚朴配用。

  2、發汗解暑:

  用於暑溼感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胸腹痞滿,泛惡,舌苔白或黃厚膩,可與香薷、藿香、柴胡、黃芩、半夏、陳皮、荷葉等同用。

  3、生津止渴:

  用於消渴。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致脾胃運化失職,積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為消渴,可用佩蘭生津止渴治之。

  4、抗癌:

  佩蘭具有抗炎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還具有抗癌作用。

  5、夏季防暑:

  佩蘭10克,洗淨切碎,衝入開水泡10分鐘,有解暑避濁,化溼和中的功效,適用於流行性感冒,頭痛鼻塞,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為夏令解暑佳品。

  6、藥酒:

  佩蘭葉治夏天蚊蟲叮咬,佩蘭葉搓出水後搽於被咬處,可立止蚊蟲叮吸之瘙癢,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則療效更佳。

  7、藥浴:

  佩蘭煎水沐浴,古時即有此風俗,“煎蘭劃湯沐浴以祛病”可除汙穢,預防和治療多種夏季面板病的發生,因含有揮發油可抑菌殺菌,還可起到開竅提神,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8、藥枕:

  佩蘭古時又稱為“醒頭草”,將佩蘭至於枕芯做內枕,可起到芳香行散,開竅提神之功效,有助於治療鼻塞、神經性頭痛、感冒性頭痛。

  9、香囊:

  佩蘭放入香囊內佩帶具有芳香化濁闢穢的功效,可以預防多種呼吸道疾病。我國民間端午節佩香囊的習俗極為古老,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文物中的香囊中就有中藥佩蘭。

  10、除口臭:

  佩蘭為芳香化溼類中藥,其味辛,性平,具有解暑化溼,闢穢和中之功效。臨床曾用單味佩蘭治療口臭,屢用屢驗。方法很簡單:取佩蘭葉50克,水煎服或熱水浸之代茶飲。此方對因胃熱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膩等症久不能除者,確有良效。

  11、治療夏季感冒輕症,有全身不舒、胸腹悶脹症狀。

  12、治療夏季進食冷飲、冰水、水果過多,引起消化不良。

  13、治療疰夏,睏倦乏力,納食不香,舌苔白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