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的施肥方法是什麼

  很多植物的種植是需要是施肥的,白朮也不例外,那麼你知道白朮是如何施肥種植的呢?下面是小編為您分享了白朮的施肥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白朮的施肥方法

  白朮是以生長塊莖為主的藥材作物,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並且要求營養供給全面均衡。提高產量,保障品質,要施足肥料。底肥施用圈肥5000公斤,總含量在45%以上的硫酸鉀性複合肥100公斤,硼、鋅、鉬、錳、鐵、銅等微肥1公斤,生物活性菌肥2公斤,可以明顯改善根腐病等地下常見病害,提高產量。化肥混拌均勻撒施在田間,翻耕整地,使營養能夠快速的吸收。

  1、施好基肥:白朮種植施肥時畝用尿素10kg、過磷酸鈣25kg,氯化鉀7.5kg***或草木灰30kg***混合拌勻,白栽種後,於術行兩邊開淺溝將其施入後覆土,也可用國產三元複合肥每畝40~50kg作基肥施入,方法同前。其後再攤上豬、牛欄等有機肥1000~1500kg,要求攤施均勻,以利保墒防凍。若無上述化肥與複合肥,最好施拌有人畜糞水火灰1000kg、油餅50kg、過磷酸鈣40kg***堆漚後施***,然後蓋土與畦面齊平。

  2、合理追肥:對白朮的施肥原則為“施好基肥,適施苗肥,重施蕾肥,巧施後期肥”。苗肥一般為兩次,一次在4月上中旬齊苗時,另一次在術苗生長旺盛的5月下旬6月上旬。蕾肥對產品影響大,務必重施,尤其是N素肥料。一般在摘蕾前一星期畝施尿素5~7.5kg。摘蕾後畝施尿素17.5~22.5kg。摘蕾時間在7月上、中旬。8月底9月上旬,需看苗情補施N素肥料,一般畝施尿素5kg左右,並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每15天一次。

  3、白朮塊莖膨大期是在8~10月,期間需要有足夠的養料供應。因此,要在摘除花蕾後結合除草,增施一次塊莖膨大肥。一般每畝用尿素5kg。加過磷酸鈣10kg,加水20擔,或用稀人糞尿20~30擔進行澆施,但切忌在收穫前50天內再施肥。對明顯落黃的白朮,可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

  白朮的種植方法

  1 、選種育苗

  *** 1 ***選種:辯別種子真假,白朮新種子偏紅有絨毛,表面光澤,斷面清晰,中間芽胚有一粉色狀線。

  *** 2 ***育苗浸種,種子先在 25 ~ 30 ℃溫水中浸一晝夜。育苗春秋均可,頭年育苗,次年移栽。春播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上、中旬,以地溫 12 ℃以上播種為宜。在整平耙細的畦面上橫向開溝條播,行距 15 ~ 20 釐米,播幅 7 ~ 10 釐米,溝深 3 ~ 5 釐米,溝底要平整。將選好處理過的種子再在 50% 的甲基託布津 1000 倍溶液中浸泡 3 ~ 5 分鐘,預防鐵葉病。將涼乾的種子與沙子拌勻撒入溝內,用腳踩稍實,覆蓋草木灰,以不見種子為度,再撤一層過磷酸鈣或餅肥,掩上薄土,可蓋一層於草保溫保溼,以利種子出苗,出苗後逐次揭除。每畝用種量 5~8 公斤,高苗 1 畝可移栽大田 7 畝。若點播,按行距 20 釐米,株距 10 釐米,穴深 3~5 釐米,每穴種子 3 粒, 7 天左右可出苗。

  *** 3 ***苗期管理:苗出齊後中耕除草,做到田間無雜草,土壤不板結。苗高 7 釐米時按株距 3~5 釐米定苗。幼苗怕漬水又怕乾旱,排灌要及時。 2~3 片真葉時第 1 次追肥; 7 月上旬地下根莖膨大期第 2 次追肥,每畝用 糞水 500~800 公斤,生長後期儘早摘去花蕾,以促進根莖生長。

  2 、貯苗方法:為了安全過冬,須將幼苗挖起貯藏。播種當年 10 月上中旬 ~11 月上旬,選晴天土干時挖起幼苗,抖掉泥土,剔除病弱苗和破損苗,將其攤放在通風處陰乾,待外皮發白再貯藏,以免發生黴爛。

  *** 1 ***缸罐貯藏:少量幼苗可貯藏在缸罐中過冬。在容器中間插放一把稻草,以透氣散熱,底部和四壁先鋪一層青松葉,再裝白朮苗,上面蓋青松葉或乾薹蘚;青松葉枯黃後,及時更換,以保持足夠的水分。

  *** 2 ***砂藏法:量多時可用此法。在陰涼通風的室內,先用磚頭或石塊砌成方圍,再在泥土地上鋪 3~4 釐米厚的細砂,將幼苗分層疊放,即一層幼苗,一層砂,每隔 0.6~1 米插 1 個草把,當堆至 35 釐米高時,覆蓋 7 釐米厚的砂或泥土封頂,上放杉樹刺,以防鼠害。冬季氣溫較低時,再加蓋一層稻草。砂土須於溼適中,每隔 15~30 天翻堆檢查一次,及時扯去病苗。

  *** 3 ***就地越冬:秋播的白朮苗可上覆蓋乾草或溥膜,就地越冬。次年春季隨挖隨栽。

  3 、大田栽培技術

  *** 1 ***選好種苗:應選取頂端芽頭飽滿,根系發達,表皮細嫩,頂端細長,尾部圓大的根莖作種,按大小分類,分開種植,可使幼苗整齊,便於管理,提高產量。

  *** 2 ***栽種時間:要根據當地氣候、土壤與耕作制度而確定移栽期。從 12 月下旬開始至次年 4 月上旬。以早栽為好,早下種的先發根,後長芽,根系發達,長勢旺盛,耐寒、抗旱性強,產量高。而種得太晚的,因氣溫升高,先長芽,後長根,根系發育不良,產量較低。

  *** 3 ***栽種方法:有穴栽和條栽。種植密度視土壤肥力與肥料條件而定。適當密植可提高產量。每畝基本苗為 8000 ~ 15000 株,用苗 40 ~ 60 公斤,按行距 23 ~ 26 釐米,株距 13 ~ 16 釐米穴植,穴深 7 釐米。先施人糞尿,待幹後將幼苗放穴中,使芽頭向上,鬚根舒展,再蓋土埋住,頂芽距土表 3.5 釐米。埋得太淺易受凍害,則芽多,術形不好;反之,埋土過深,發芽慢,出土困難,術形細長,質量也差。

  白朮的藥用價值

  1、如果脾胃虛寒,症見食少嘔吐,洩瀉腹疼,可用人蔘6克,乾薑5克,甘草6克,白朮9克,煉蜜為丸。如果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所導致之食少,脘脹,可用枳實30克,白朮60克,為末,糊丸。

  2、用於中焦陽虛之痰喝水腫,可用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朮6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3、便祕:生白朮30至60g,放進250ml清水中煎至100ml,分早晨和晚上兩回服,每天一劑,通常服藥三到五天就能夠見到效果。

  4、白細胞減少症:白朮30g,水煎,口服,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每天一劑,可益氣升白。

  5、體虛多汗:生白朮適量的,研成細末,每回2至3g,每天兩回,用溫水送服。通常用藥七日就可見效。

  6、女性產後嘔吐不止,不思飲食:白朮15克,乾薑15g,共入300ml清水中煎至100ml,趁溫緩緩服下,每天1回。通常用藥五到七日就能夠見到效果。

  7、嬰兒腹瀉:焦白朮30g,研成粉末。放進300ml水中,煎取100ml,用紗布過濾。取40ml做保留灌腸,每天一回,可健脾燥溼止瀉。

  8、小兒流涎:生白朮9g,搗碎,放進碗內,加上適量的水及少量食糖,放鍋上蒸燉取汁,每天一劑,分次口服。

  9、嘔吐酸水:白朮,茯苓,厚朴各2.4g,橘皮,人蔘各1.8g,蓽茇1.2g,檳榔仁,大黃各3g,吳茱萸1.2g。水煎,分兩回服。

  10、手術後便祕:生白朮60g,生地30g,升麻3g。用水煎服。比較適用於婦科,外科手術後便祕者。

  11、腹鳴腹疼:炒白朮20g,雞內金10g,山楂10g,陳皮10g,水前服。該方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可治脾虛洩瀉,大便日行三至四次,腹鳴腹疼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