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竹的養殖方法

  觀賞竹的栽培應抓好栽植時間、整地、栽植等技術環節!為了讓大家清晰明瞭的知道觀賞竹是怎麼養殖的!下面小編整理了觀賞竹的養殖要點以供大家閱讀。

  觀賞竹養殖的栽植時間和密度

  散生竹的栽竹時節一般在2月至3月、9月至11月,在梅雨季節採用移竹造林。4月至5月出筍期間不宜栽竹。

  叢生竹7月至8月出筍,不耐嚴寒,所以栽植最好在春季2月至3月竹稈芽眼尚未萌發、竹液開始流動前進行。

  混生竹栽竹季節以9月至11月和春季2月至3月為宜。如果採用容器竹苗造林,則可四季種竹,保證成活。

  竹子生長要求土層深度50釐米至100釐米***中小徑竹50釐米即可,大徑竹如毛竹則要求80釐米至100釐米***,PH值4.5至7.0為宜。整地方法採用全面整地為佳,即對栽植地進行全面耕翻,深度30釐米。整好地後,即可挖種植穴,規格為長、寬各40釐米、深30釐米。

  栽植的密度,要根據不同的竹種、竹苗規格具體而定。一般中小徑竹栽植密度可為每畝75株至150株,株行距2米至3米,地被竹株行距為30釐米至50釐米。

  觀賞竹養殖的水肥管理

  竹子成林後,水分管理也很重要。乾旱期必須及時澆水灌溉,促進生長。重點在7月至9月竹鞭生長與筍芽分化期和3月至5月竹筍的生長期。如果土壤積水、通氣不良,會引起地下鞭根系統的腐爛和死亡。因此在雨季竹林地容易積水的地方,應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保持水流暢通。

  在竹林新竹長成後的6月份***發筍成竹較遲的竹林,可適當推遲***,竹林地下鞭根系統正準備進入生長高峰,可以將速效肥結合有機肥使用。結合鬆土,將有機肥深翻入土中。每畝可施尿素50千克或複合肥70千克、廄肥1000千克。

  在竹林開始筍芽分化的9月份,應及時補充肥料,對促進筍芽分化非常有利。宜施速效肥,每畝施複合肥50千克或人糞尿1000千克沖水稀釋進行澆潑。

  在竹林處於緩慢生長的12月份,此時由於外界環境溫度下降,鞭段上的筍芽已開始停止分化。施肥主要採用有機肥為主,將有機肥料直接鋪撒在竹林地表,待翌年的6月份,竹林進行深翻鬆土時,深埋地下。每畝可施有機肥2000千克。

  在竹林行將出筍的3月份,此時隨著春季氣溫的逐漸上升,竹筍生長加快,並開始陸續出土。施肥主要採用速效性的化肥為主,若在出筍期結合挖筍,可在挖筍的穴內施入尿素,蓋上土。每畝施尿素25千克,每個筍穴可施尿素10克至20克。

  觀賞竹林蟲害主要有竹蚜蟲、竹介殼蟲等,可用80%敵敵畏乳劑或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灑;病害主要有煤汙病、叢枝病等,應加強撫育管理,清除病株。

  觀賞竹養殖的栽植過程

  觀賞竹宜淺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盤表面比種植穴面低3釐米至5釐米即可。

  首先,將表土回填種植穴內,厚度一般為10釐米。然後將母竹放入穴內,使鞭根舒展,先填表土,後填心土,分層踏實,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接。然後澆足“定根水”,進一步使根土密接。

  待水全部滲入土中後再覆一層鬆土,在竹稈基部堆成饅頭形。最後可在饅頭形土堆上加蓋一層稻草,以防止種植穴水分蒸發。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風大的地方需加支護架,以防風吹竹稈搖晃,根土不能密接而降低成活率。

  母竹的挖掘和運輸

  母竹最好是一二年生的植株,中小徑竹種2-3稈/叢起苗。3年以上老齡竹不宜作母竹。母竹的稈徑粗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中徑竹以胸徑2釐米至3釐米為宜,小徑竹以稈徑1釐米至2釐米為宜。母竹要求生長健壯、分枝較低、枝葉繁茂、無病蟲害及無開花跡象為宜。土球直徑以25釐米至30釐米為宜。地被竹宜採用容器盆栽苗。

  挖掘母竹時,沿母竹四周將竹鞭斬斷,然後將土球挖起。挖母竹時注意不要傷損側芽、鞭根和竹根,也不要搖晃竹稈以免損傷“螺絲釘”。竹兜多帶宿土。

  母竹挖起後,一般應截去竹梢,保留3至5盤分枝***如用於園林綠化,可適當多留***,側枝短截,修剪過密枝葉,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栽植成活率。

  母竹遠距離運輸時,如土球鬆散則應包紮好。裝上車後,先在竹苗上噴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將竹子全面覆蓋好。

  幼林的撫育

  母竹栽植後到竹子鬱閉成林的1年至4年內稱為幼林階段。母竹經挖、運、栽植,根系受到損傷,吸收水分能力減弱,極易由於失水而枯死或排水不良出現鞭根腐爛。因此,若久旱不雨,土壤乾燥時,必須及時澆水。而當久雨不晴,林地積水時,又必須及時排水。

  施肥以遲效肥與速效肥並用效果最好。新造竹林,竹鞭伸長不遠,施肥以圍繞竹株開溝放入為好,無論是有機肥、化肥均可使用,但應掌握濃度不宜太大。隨著立竹量的增加,竹林逐漸達到鬱閉,施肥量可逐年增加,施肥方法也可改溝施為均勻撒施,結合鬆土,將肥料翻入土內。

  在竹林鬱閉之前,每年要鬆土除草2次至3次。第一次在6月份,結合鬆土進行除草,雜草容易腐爛。此時鬆土要深,有利於竹鞭的深扎、蔓延。第二次在9月份,此時雜草長勢旺盛,種子尚未成熟。第三次在2月份,天氣逐漸回暖,雜草開始生長,這時鬆土除草,可將雜草消滅在萌芽時期。還可使用10%草甘磷水劑等化學除草劑進行噴霧。有風天氣要注意漂移葉面。

  新竹萌發快、數量多,但小大不勻,應及時間苗。此時應在增加竹株數量的前提下,根據“留遠挖近,留強挖弱,留稀挖密”的原則,疏除離母竹較近的部分竹筍,使林內竹株從原先的叢狀分佈逐漸地向均勻散狀分佈變化。幼株梢部待抽枝展葉後剪除,去掉頂端優勢,有助於枝葉生長和竹鞭拓展,還可提高抗災能力。


猜你感興趣:

1.如何種植觀賞竹子

2.紫竹吊蘭的養殖方法

3.佛肚竹怎麼養

4.金鑲玉竹的養殖方法

5.怎麼養龜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