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黃頰山雀

  黃頰山雀常見於中國西藏南部及雲南極西部***指名亞種***和南方省份***華南亞種***的開闊林,高可至海拔2400米。它的飼養方法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飼養黃頰山雀的方法。

  黃頰山雀的飼養繁殖

  繁殖期4~6月,營巢於樹洞中,也在岩石和牆壁縫隙中營巢,主要由苔蘚、草莖、草葉、松針、纖維等材料構成,內墊以獸毛、花、棉花、碎片等。每窩產卵3~7枚,卵白色或灰白色、被有暗褐色或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據6枚卵的測量為18×14.5mm~18.5×15mm。

  黃頰山雀的生活習性

  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也和大山雀等其他小鳥混群。性活潑 ,整天不停地在大樹頂端枝葉間跳躍穿梭,或在樹叢間飛來飛去,也到林下灌叢和低枝上活動和覓食。

  遷徙:留鳥。

  叫聲:似大山雀,沙啞的顫鳴;尖叫聲si~si~si;tee cher;tsee tsee~chi chi chi;咬舌音witch~a~witch~a~witch~a。

  鳴聲為重複的清脆三音節主調chee~chee~piu。

  食性:主要以鱗翅目、鞘翅目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黃頰山雀的形態特徵

  雄鳥前額、頭頂和羽冠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額基、眼先、眉紋、臉頰、耳羽等頭側和頸側前部鮮黃色,後枕羽冠先端和後枕亦為鮮黃色,在後頸形成一黃色塊斑,眼後有一輝 藍黑色紋沿頸側彎向下。

  上背黃綠色,羽緣黑色,下背綠灰色,腰黃綠色***西藏亞種***;或上背鉛黑色具藍灰色軸紋,下背和腰藍灰色***華南亞種*** 。尾上覆羽暗藍灰色,尾黑色,外翈具藍灰色羽緣,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最外側一對尾羽外翈幾全白色。兩翅覆羽黑色,小覆羽具藍灰色端斑,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白色翅斑,尤以大覆羽白色端斑較寬、形成的白色翅斑亦更明顯。

  飛羽亦為黑色,除第一、二枚初級飛羽外,其餘初級飛羽外翈藍灰色,基部白色,向端部逐漸轉為窄的白色羽緣;次級飛羽外翈羽緣藍灰色,羽端白色;三級飛羽具寬的白色端斑。

  下體頦、喉、胸黑色,有的微具金屬光澤,腹中央有一條寬的黑色縱帶,前端與黑色胸相連,後端延伸至肛周;尾下覆羽白色,有的雜有灰色;胸側和腹側黃色、兩脅黃綠色***西藏亞種***或胸側白色,腹側和兩脅藍灰色***華南亞種***。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腹部黑色縱帶不明顯。西藏亞種上體羽色較雄鳥暗淡而少光澤,頦、喉胸汙黑色微綴黃綠色狹緣;華南亞種上體灰色而沾橄欖綠色,頦、喉、胸淡橄欖黃色,腹沾黃綠色,兩脅稍暗沾灰,腹部的中央黑帶亦不明顯。

  黃頰山雀的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人工林和林緣灌叢等各類樹林中,也出人于山邊稀樹草坡、果園、茶園、溪邊和地邊灌叢和小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