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黃魚

  黃魚,有大小黃魚之分,又名黃花魚。以我國舟山漁場產大黃魚最出名。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黃魚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黃魚的養殖技術

  大黃色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和南海,小黃魚分佈於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及朝鮮西海岸。大黃魚平時棲息較深海區,4~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產卵後分散在沿岸索餌,秋冬季節又向深海區遷移;小黃魚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間產卵後,分散在近海索餌,秋末返回深海,冬季於深海越冬。黃花魚一般食性較雜,主要以魚蝦為食。由於光學的原因,黃魚在白天打撈一般呈白色,在夜晚則呈黃色,尤其在沒有月光的時候。

  黃魚又名黃花魚,生於東海中,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叫魚腦石,故又名石首魚。魚腹中的白色魚鰾可作魚膠,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

  簡稱“黃魚“,學名“石首魚“,是海魚中較普通的魚種,渤海所產尤多。每年三四月未開雷前黃花魚大量上市,有

  時價值極賤,雖販夫走卒、貧困人家,也要稱二斤來嚐嚐,或薰或炸,到處可見。一聞雷聲,魚沉海底,撈網不易,魚價也隨之增高了。黃花魚有“大黃魚“和“小黃魚“兩種,大黃魚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黃魚肉嫩味鮮但刺稍多。飯館所用的以大黃魚為多。海魚離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魚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魚務求新鮮。黃魚的做法很多,糖醋魚、尖鑽魚、幹炸魚、醋烹魚、松子魚***即松鼠黃魚***、燴魚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魚、紅燒魚,都可算為美味。家庭所做黃魚,以“侉燉“為主,黃花魚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魚好,每值庭花綻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時節,大青蒜頭伴食家廚自做黃魚,也是人生的一種樂趣。

  黃魚的形態特徵體

  長圓形,側扁,尾柄長為其高的2倍。頭大,口寬而傾斜,上下頜略相等。下頜無須,頦部有6個細孔。上下頜具細牙,上頜外側及下頜內側牙較大,但無犬牙;顎骨及犁骨無牙。頭及身體被櫛鱗,鱗較大,側線上鱗5~6個;背鰭及臀鰭鰭條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圓鱗。臀鰭鰭條少於10。鰾側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長一短管狀。小黃魚外形與大黃魚極相似,但體形較小,一般體長16~25釐米、體重200~300克。背側黃褐色,腹側金黃色。大小黃魚的主要區別是:大黃魚的鱗較小而小黃魚的鱗片較大而稀少;大黃魚的尾柄較長而小黃色尾柄較短;大黃魚臀鰭第二鰭棘等於或大於眼徑,而小黃魚則小於眼徑;大黃魚骸部具4個不明顯的小孔,小黃魚具6個小孔;大黃魚的下脣長於上脣、口閉時較圓,小黃魚上、下脣等長、口閉時較尖。

  黃魚的生活習性

  分佈範圍圖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間產卵後,分散在近海索餌,主要以糠蝦、毛蝦以及小型魚類為食物,秋末返回深海。小黃魚具有浮游底棲與游泳動物食性,對食物選擇性小,主要攝食浮游動物、 魚蝦等,其中浮游動物以橈足類為主,魚類主要為鰕虎魚,蝦類則有毛蝦、糠蝦、 脊尾白蝦和鼓蝦等。在黃海南部、東海北部海域,小黃魚主要攝食游泳動物,但在不同的生活時期***越冬期、 產卵期和索餌期***攝食強度不同,其中越冬期 ***1~3月***攝食強度最弱,產卵期***4~5月***居中,索餌期***6~12月***最為旺盛。

  養殖黃魚的技術要點

  1.為海水魚網箱養殖提供良好的水質環境

  ***1***重新調整養殖網箱的佈局

  根據產量計劃確定養殖網箱的規模。通過當地政府組織,科技人員闡明養殖網箱合理佈局的科學道理,廣泛動員養殖戶按比例拆減70%的現有網箱,並根據***NY/T5061-2002***《無公害食品 大黃魚養殖技術規範》標準,進行重新佈局。

  ***2***加強網箱區環境的日常保護

  ①每個養殖區網箱連續養殖兩年後,應統一收上擋流裝置及網箱,休養3~6個月。

  ②根據放置網箱地點的淺與深,養殖4~5年後,可在預留的空閒海區內移動網箱位置。並對原網箱點的底質進行清理,以利底質生態環境的修復。

  ③網箱區的環境衛生:a.“漁排”上的人糞尿等生活汙水、廢棄物、殘餌、垃圾、病死魚、油汙等應收集上岸進行無害化處理。b.換洗網箱應在彩條布箱內消毒後沖洗,並把沖洗網箱的汙水進行收集和處理。c.“漁排”外圍要有防油汙設施。

  ***3***推廣魚、貝、藻間養的生態養殖模式

  在留足網箱之間的通道和周邊空間的前提下,採用海水魚網箱、貝類、藻類養殖區間隔佈局。貝類可濾食水體中懸浮的殘餌顆粒和浮游植物而生長良好,並使海水變得清潔;藻類可吸收魚類和貝類排放的氮、磷而生長良好,且藻類光合作用產生的氧,可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保證魚、貝生命活動需要,促進魚、貝類產生的汙染物的氧化,還可生產出優質貝、藻產品。如此在網箱區一帶形成一個互利互補的良性生態群落,既提高海區養殖效率,又可以改善海區生態環境。

  ***4***使用優質、適口人工配合顆粒飼料並適量投喂

  優質、適口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能夠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係數,減少殘餌量。應以優質的浮性人工配合飼料代替鮮雜魚肉靡投喂,既可保護水產資源,又可減少殘餌對網箱養殖區的汙染。

  2.為海水魚網箱養殖提供種質優良與體質健壯的苗種

  ***1***苗種的種質要求

  使用原種或經選育的生長快、個體大的良種親魚;改變目前由於濫用小個體親魚進行近親繁殖,造成海水魚養殖種類個體小型化、抗病力下降和性成熟提前等種質退化現象。

  ***2***苗種的體質要求

  推廣低密度生態式培育,大黃魚全長2釐米魚苗的出苗量宜控制在5000尾/米3以下***其他海水魚養殖種類還要更低些***,做到育苗階段不用藥或少用藥,魚苗生長快、活力好、無病害,成活率高

  網箱養殖的海水魚魚種放養密度應適當,不是密度越大越好。在網箱區水較深、佈局合理、水流暢通和水質良好條件下,養殖的大黃魚可按單產105千克/米2或15千克/米3、成活率90%的計劃,以及魚種和養成魚的規格來投放魚種。

  3.病害的防控

  目前網箱養殖海水魚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細菌性、寄生性、敵害生物、餌料引起的及其他。防治魚病,應以防為主。

  ***1***苗種檢疫

  ①苗種的調運或投放前要進行檢驗、檢疫,防止病原體帶入。②有病的苗種應在原地進行治療、處理,完全痊癒並殺滅了傳染性病原後才能調運與投放,從源頭上切斷病原傳播。

  ***2***病害防治綜合措施

  ①推廣使用魚類疫苗,以減少養殖用藥。②選購抗病力強的苗種。③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病、死魚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丟棄入海,以防疫病傳播。④魚種先消毒,後投放。

  4.養殖現場質量安全監控

  ***1***建立健全監控體系

  ①建立養殖現場質量安全監控機構與隊伍。②進行日常的質量安全檢測。③技術員巡迴或駐點對養殖投入品以及關鍵環節進行指導和監控。④漁排操作工人經相關培訓後上崗。⑤按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等制度。

  ***2***養殖現場監控

  ①網箱區環境監控:a.定期定點監測:每月大、小潮水各1次,監測專案根據需要而定,發現水質超標及時查詢原因並予以排除。b.突發事件***暴雨、傾廢,漏溢油、化學品等汙染及缺氧死魚發生時***監測: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主要專案檢測。

  ②魚病防治與用藥監控:a.進、出網箱的苗種要進行病原檢查與登記。b.病魚要及時發現、檢查、登記,並向技術員報告;c.病魚要正確處理並送有關技術部門檢測與診斷。d.專業技術人員依據病情提出處理意見,開出處方,施用的藥物要符合NY5071-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嚴禁使用禁用藥,可用的藥物也要註明休藥期。施藥人員按處方用藥並記錄。

  ③飼料監控:a.對冰鮮餌料來源、鮮度,是否帶入寄生蟲等病原體和違規使用福馬林防腐劑等進行檢查與記錄。b.對配合飼料生產廠家、日期、批號、保質期,是否符合NY5072-2002《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準要求,以及存放地點安全性、飼料質量等進行檢查與記錄。c.計算合適投喂量。

  ④商品魚起捕前的質量安全監控:a.確認施用的藥物已過休藥期。b.因施用過某種藥物與飼料,而對商品魚質量安全可能造成影響時,對有關指標進行檢測。c.捕魚前停餌1天;活魚運輸的要停餌3天。d.活魚運輸時,要檢查是否存在“應激反應”。e.選用質量安全有保障的廠家生產的保鮮用冰。⑥起捕網箱及保鮮箱要做好標誌與記錄,以便溯源。

  適宜區域:長江口以南我國沿海近岸海水網箱養殖區

  注意事項:合理的網箱佈局是養殖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