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優勢及經驗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重點應用於全國西南山區、西北乾旱地區、東北冷涼地區等玉米產區,通過地膜覆蓋增溫、保墒、保肥效應,更換高產的雜交品種,配方增施肥料等,一般每畝可提高玉米單產150千克左右。玉米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在很多地區進行推廣,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下面小編問你介紹一下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優勢及具體操作。

一、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優勢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是在地面上增加了一層保護層,能充分利用太陽的輻射熱,提高地溫和減少土壤表層的熱能散失,增加積溫;能減少水分蒸發和阻隔雨水沖刷,起到保墒和防潰作用,能改善土按理化性狀,利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速養分分解,提高土壤保肥與供肥能力,充分發揮肥效,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能抑制雜草生長和防止鼠、雀、蟲危害種子,從而達到適時早播,苗全苗齊苗壯,奪取高產穩產的目的。實施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改善土壤環境條件,最突出的改變就是增加積溫。當根系生長的土壤表層溫度提高後,整個根系的生長隨著地溫增高而加快,根系生長的加快又促進植株生理功能的增強。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改變了土壤水分運動規律,起到保墒與防漬的作用。多雨時期,尤其是西南山區,玉米生育期間出現大雨或暴雨的機率比較高,地膜覆蓋避免雨水直接沖刷,水分可以從玉米植株根莖部下滲,過多的水分順膜面流至壟溝,一部分從壟溝橫向滲入膜內土壤,補充土壤水分,一部分排出田外,防止田間土壤漬澇。此外,玉米地膜覆蓋栽培,實行溝施壟種,肥料集中施在地膜覆蓋的壟內,不但避免了揮發或流失,增強了土壤保肥能力;而且由於覆蓋地膜後,土壤疏鬆溫度升高,水分適宜,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與繁殖,促進了土壤中有機養料的加速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二、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是以保溫、保墒、保肥為主的一項整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允分發探雜交良種、配方施肥、科學管理的綜合作用,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全年增產增收。

播前準備首先選好地決,精耕細整。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是精耕細作高效種植技術,只有選好地塊,精細耕整,才能打好高產基礎。

選地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有機質豐富、肥力中上等的坪地或緩坡地。陡坡地、漬水地、巖殼地、石渣地都不宜覆膜。冬季深翻炕土,播種前秒耙或旋耕碎經,揀出石塊、未腐爛的前作根茬和雜草,達到耕層深厚,透氣性好,土壤細碎,土面平整的標準。

選用優良的雜交玉米品種,是玉米地膜覆蓋栽培創高產的重要條件之一。只有選擇比當地露地栽培品種的生育期長10~15天、產量潛力大的雜交品種,才能充分發揮地膜覆蓋栽培的增產優勢。播種前選晴天晒種2~3個太陽日,降低種子含水量,增強種子對水分的滲透能力,促進酶的活性,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

地膜是覆蓋栽培的主要生產資料。地膜的幅寬、厚度、拉伸強度等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增溫、保墒、保肥的效果。應根據玉米種植方式、土壤質地、生產成本等因素選購地膜,並做好及早備肥等工作。

2、播種覆膜山區雜交玉米的種植方式,一般都是帶狀種植,頻寬150~200釐米,秋播時用一半寬的面積種植小麥或馬鈴薯,預留半幅起壟種植2行玉米。高山和二高山地區,種植方式以馬鈴薯套種玉米為主,頻寬設定150釐米比較適宜,冬播種植2行馬鈴薯,預留80釐米,春季起壟套種2行玉米;低山地區的種植方式以小麥套種玉米為主,頻寬設定170~200釐米較為適宜,小麥播幅50%,預留50%起壟種植2行玉米。種植帶向依據地形、地勢、常年風向等自然條件而定。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把好高質量播種關十分重要,包括播種時期、播種密度、播種深度等。

播種適期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即溫度達到種子發芽的要求,土壤墒情能滿足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具體播種時間一要看溫度,二要看水分。播種密度依據品種特徵特性而定。玉米播種後用平口耙將壟面整平,清除石塊、殘枝,噴施化學除草劑,隨即覆蓋地膜。覆膜方式可採取人工覆膜或機械疆膜,不管哪種方式,都必須把膜拉緊、鋪平,四邊用土封嚴,膜面保持35釐米以上,以利於採光增溫。玉米生長期間雨水比較多,尤其是西南山區,降雨日數多、雨量大,容易出現漬澇災害,特別是峽谷沖積坪囚,必須開好田間排水溝和田外排水渠,確保暴雨期間無澇災,雨後田間無積水。

3、田間管理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的出苗比較集中,幼苗生長比較快,要切實做好破膜放苗,預防苗子徒長或晴天中午高溫燒苗,發現缺苗及時補栽,確保全苗。玉米地膜覆蓋栽培,幼苗生長快,分櫱比較多,應適時定苗,及時去掉分櫱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技術環節。

玉米進入拔節孕穗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旺盛的階段,也是玉米一生中吸收養分最快、數量最多,決定株壯、穗大、高產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地膜覆蓋後,地溫升高,墒情適宜,微生物活動旺盛,加速養分分解.促進植株生長茂盛,適時足量追施穗肥,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此外,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植株生長旺盛,在雨水多、風災頻繁的高山地區,要特別加強預防倒伏措施。注意控制蟲害,預防病害,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蟲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蟲等,常發病害有紋枯病、莖腐病、絲黑穗病、大***小***斑病、鏽病、揭斑病等。

防治措施以農業措施為基礎,物理和生物措施為重點,化學措施為輔助。

玉米果穗籽粒基部出現黑色層,籽粒的養分通道已經堵塞,標誌著籽粒已達到生理成熟;從植株外形看,果核苞葉由綠色轉黃,應適時收穫,可使低山和二高山地區為套種作物早騰茬,高山地區減少陰雨黴爛及野獸危害,達到高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