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北蟲草的技術要點

  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蟲夏草、北蟲草等,是由子座***即草部分***與菌核***即蟲的屍體部分***兩部分組成的複合體。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北蟲草的種植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北蟲草的種植技術

  蛹蟲草是一種子囊菌,通過異宗配合進行有性生殖;水分是蛹蟲草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理作用現代科學論證科茸蛹蟲草不僅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而且有明顯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蟲草入肺腎二經,既能補肺陰,又能補腎陽、主治腎虛、陽痿遺精、腰膝痠痛、病後虛弱、久咳虛弱、勞咳痰血、自汗盜汗等,是唯一的一種能同時平衡、調節陰陽的中藥。

  北蟲草的區別

  人工養殖蟲草與野生蟲草

  ***1***形狀不同。天然蟲草是冬蟲夏草的蟲體或蛹體與蟲草菌的子實體***草的部分***合二為一體的整體,而人工培植北冬蟲夏草僅僅是北冬蟲夏草菌的子實體,在外觀上與天然冬蟲夏草有很大區別。由於人工培植北冬蟲夏草與天然冬蟲夏草的形狀不同,外觀不一樣,影響了市場與消費者對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消費購買慾望。

  ***2***營養載體不同。天然冬蟲夏草以自然蟲體或蛹體營養為基礎,具有醫藥療效的冬蟲夏草產地是西藏那曲和青海玉樹兩個產地的蟲草,福臨門冬蟲夏草和同仁堂是這兩個產地的代表品牌,其中以同仁堂價格最高。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以人工營養為基礎。其實,營養載體不同不影響蟲草菌的最終物質的形成。比如,人能夠吃動物性食物,也能夠吃植物性食物,而兩者食物偏向並不影響人體的生長和人體質量。這是因為,不管什麼食物都必須通過人體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成分,才可以被人體吸收。同樣如此,不管蟲草菌長在什麼營養栽培體上,也必須通過蟲草菌的分解,才能成為蟲草菌生長的營養來源並生成官子實體。其關鍵是人工提供的營養成分、比例、形態和吸收條件是否符合蟲草菌良好生長的需要。

  ***3***生長環境不同。天然蟲草菌生長在自然環境中,這種自然環境是特定的,不是隨心所欲的。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生長在人為的環境中,這種人為環境是根據蟲草生長的特定自然環境而設定,不過比自然環境更優裕,從而使蟲草菌生長得更好、產量更高。

  ***4***生產週期不同。由於受惡劣自然環境影響,天然冬蟲夏草在自然環境中生長週期為2~3年,主要是寄生體***蟲體***世代繁殖生育期較長以及蟲草菌受惡劣自然環境影響生長緩慢。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菌在優裕的生長環境中生產,即人工控制最適宜生長條件以及在穩定的生長環境中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2個月內就可以生產一批,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5***對環境影響不同。天然冬蟲夏草菌在自然環境中生長非常緩慢,跟不上市場與人們需求的需要。人們大量採挖天然冬蟲夏草,破壞了自然植被,也破壞了自然環境和資源。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在室內進行生產,沒有任何破壞自然植被、自然環境和資源的行為。而且,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產物會汙染環境。

  ***6***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比天然生長的冬蟲夏草有效成分更高。野生蟲草和人工蟲草在化學成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含量上有所差異。人工培植的北冬蟲夏草***蛹蟲草***大多超過天然生長的冬蟲夏草。經科學實驗分析證明,冬蟲夏草對人體健康的意義是其含有特有的藥用和保健作用的物質: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和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經中國科學院理化分析測試實驗室化驗報道,具有蟲草代表性的4種主要藥理成分: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和SOD酶,人工北蟲草與野生冬蟲夏草相比,除了蟲草酸略低於野生蟲草外,其餘均明顯高於野生蟲草。蟲草多糖高2倍,SOD酶高5倍,蟲草素高達89倍。尤其在眾多蟲草屬中,能產生最具特有代表性成分的蟲草素,人工北蟲草是唯一能產生大量蟲草素的品種。人工蛹蟲草裡蟲草素的含量大概是野生蟲草的10倍左右。  蟲草中腺苷成分含量不能代表蟲草特有的藥用和保健價值,其原因是腺苷在香菇、蘑菇等幾十類真菌植物中都有存在。因此,把腺苷作為唯一質量指標是“貶低”了蟲草的特有價值,不能體現蟲草防病治病的特有奧祕。

  北蟲草的栽培條件

  營養

  碳源

  蛹蟲草使用方法

  碳源是蛹蟲草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人工栽培時,蛹蟲草可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果膠等,其中尤以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糖類的利用效果最好。

  氮源:氮元素是蛹蟲草自身合成的蛋白質、核酸等有機氮以及銨鹽等無機氮。能利用的有機氮很多,如氨基酸、蛋白腖、豆餅粉、蠶蛹粉等;無機氮主要有氯化銨、硝酸鈉、磷酸氫二銨等。有機氮的利用效果最好。

  礦質元素:以磷、鉀、鈣、鎂等為主要元素。一般通過新增無機鹽類來滿足蛹蟲草對礦質元素的需求。

  維生素:蟲草菌絲不能合成必要的維生素,適當加入VB1有利於菌絲的生長髮育。

  溫度

  在蟲草的不同生長髮育階段都有最適溫度、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的界限。菌絲生長溫度6℃—30℃,低於6℃極少生長,高於30℃停止生長,甚至死亡。最適生長溫度為18℃—22℃;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5℃,最適生產溫度為20℃—23℃。原基分化時需較大溫差刺激,一般應保持5℃—10℃溫差。

  水分和溼度

  水分是蛹蟲草菌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菌絲生長階段,培養基含水量保持在60%—65%,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60%—70%;子實體生長階段,培養基含水量要達到65%—70%,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90%。要注意培養基適時補水和補充營養液。

  空氣

  蛹蟲草需要少量空氣。但在子實體發生期要適當通風,增加新鮮空氣。否則,二氧化碳積累過多,子座不能正常分化,影響生長髮育。

  光照

  孢子萌發和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應保持黑暗環境。但轉化到生殖生長階段需要明亮的散射光,光照度為100—240勒***勒為光照度單位***。光照強,菌絲色澤深,質量好,產量高。

  酸鹼度

  蛹蟲草

  蛹蟲草為偏酸性真菌,其菌絲生長髮育最適pH為5.2—6.8。但在滅菌和培養過程中pH值要下降。所以在配製培養基時,應調高pH值1—1.5,在配製培養基時可加0.1%—0.2%的磷酸二氫鉀或磷酸氫二鉀等緩衝物質。

  育種

  長期採用無性繁殖及多次轉管的蛹蟲草菌種,其母本基因容易變異,表現為出草畸形,產質量下降。因此,在生產中應定期對蛹蟲草菌種進行一次有性繁殖。具體做法是,選取高產、優質、早熟的蛹蟲草子實體,用0.1%昇汞溶液,或75%的酒精進行表面消毒後,用無菌水清洗表面藥液,置於盛有綜合培養基容器上方懸空,在21℃-23℃下靜置培養,待培養基表面出現星芒狀蟲草菌落時,在接種箱內挑取單個或多個菌落置試管斜面培養基培養。待蛹蟲草菌絲布滿斜面後再提純。獲得的孢子母種須經出草比較試驗後,選取優質蟲草子實體再進行一次組織分離,經篩選後方可用於轉擴栽培種。

  考種

  將母種擴大培養後,置米飯培養基上,於18℃-20℃下培養20-30d,觀察生長情況。若見有細菌或黴菌汙染,應對母種進一步純化;若無雜菌汙染,可繼續培養,一個月後即有橙紅色子實體產生,說明母種可靠。

  二級種子培養

  將液體培養基分裝於500ml三角瓶中,每瓶加培養液200ml,用12層紗布外加一層牛皮紙封口。13-30分鐘滅菌後,將母種在無菌條件下用接種鉤接入三角瓶中,每支斜面可接10瓶以上。接種後於20℃搖床培養5d左右,待形成均勻小球后即可用於栽培種。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培養液變混,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細菌汙染應予以淘汰;二是由於菌絲生長過分粘稠所致。若難以判斷,可進行鏡檢。

  栽培流程

  優選品種→製備培養基→蛹蟲草母種→二級菌種***藥瓶***→栽培蛹蟲草菌種→控制環境溫度與溼度→採收。

  北蟲草的菌種分離

  ***1***選革選擇生長正常、健壯、無病蟲害的新鮮蛹蟲草做分離材料。用野生早期生長***8月底以前出土的***蛹蟲草分離得到的蛹蟲草菌種具有明顯早熟性***即早出草***。菌種分離可採用泡子分離或組織分離等方法,生產上常用組織分離獲得純菌種或進行菌種復壯。

  ***2***消毒將鮮蛹蟲草用清水洗去外表泥土,再用0.1%昇汞水溶液消毒l~3分鐘,用無菌水沖洗數次,然後再用75%酒精浸泡3~5分鐘,用無菌水洗淨後進行分離。

  ***3***分離先用解剖刀切去蟲體外部,避開腸道,然後切取內部白色組織塊或子座內的組織塊,接種到斜面母種培養基上。以蛹蟲草子實體有龜背狀花紋的頂端組織獲得菌種種性最好。

  ***4***選擇抑菌培養基分離培養基最好採用加有50毫克/升鏈黴素的加富培養基。如採用其他培養基進行分離,在培養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抑菌劑會提高分離效果。常用抑菌劑使用量和加入方法如下:鏈黴素 30~50毫克/升,滅菌後冷卻至 45℃時加入;金黴素 20~30毫克/升,滅菌後冷卻至 45℃時加入;青黴素 20毫克/升,滅菌後冷卻至 45℃時加入;牛膽汁 5克/升,配製時加入;孟加拉紅 35毫克/升,培養基煮沸時加入。

  ***5***培養分離接種後,在 20℃恆溫箱內培養 10天左右,挑選性狀良好的母種作為菌種。

  ***6***鑑定優良菌種標準是:菌絲白色,粗壯濃密,呈匍匐狀緊貼培養基生長,邊緣整齊,無明顯絨毛狀白色氣生菌絲,後期分泌黃色色素,菌絲見光後變為橘黃色。將分離菌種進行擴大培養後,接種在米飯培養基上進行出草和鑑定。於18℃~20℃溫度下培養20~30天,如果無汙染則繼續培養,l個月後即可形成橙紅色子實體。經鑑定種性,選擇性狀優良菌種用於生產。

  培養基

  以大米、玉米等作主料,另新增10%-25%的蠶蛹粉或奶粉媽提高蛹蟲草子實體的品質。將培養料與營養液以1:1比例拌勻,pH值掌握在5.5-7.0。按常規裝瓶、滅菌、接種。

  菌絲體培養

  接種後的料瓶,應置於清潔、避光的環境中培養,保護空氣溼度60%。初始階段,為減少雜菌汙染,室內溫室宜保持在15℃-18℃之間,待料面佈滿蟲草菌絲後,將溫度提到20℃-23℃,持續15d左右,菌絲即可吃透培養料,完成營養生長。

  北蟲草的新興培植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鄔口關博以一套獨特的冬蟲夏草培育方法,獲得主辦方特設的“科技創業專案獎”。這位大學女生將把這項發明付諸商業實踐。小鄔的參賽專案名叫“名貴中藥仿太古環境培育技術研究”。她告訴記者,該專案的創意來自於某次看雜誌時,發現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有一些特定時期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於植物生長。小鄔猜測,如果將一些名貴中藥放在類似的環境中,是不是也能長得又快又好呢?於是,她設計了一個“蟲草暖箱”,裡面安裝空氣調節裝置,可以按需要調節箱內溫度、溼度和大氣壓等引數,從而製造一個人工的“大氣圈”。小鄔說,針對不同培育品種設定不同引數。相關技術已申請多項發明專利,已進入實審階段。在學校的實驗室裡,小鄔和同伴們已經做成一個冰櫃大小的試驗品,並且成功培育了幾批蛹蟲草。蛹蟲草是一種人工培育的冬蟲夏草的替代品,不僅價格相對低廉,所含的富有營養價值的蟲草素也是野生冬蟲夏草中的16倍左右,已證實對淋巴癌和部分白血病有積極的治療作用,應用前景非常廣泛。“一樣的菌種,在我們的‘蟲草暖箱’裡培育,成本可節省約50%、培育週期縮短約40%,蟲草素含量也有大幅提高,應該挺受市場歡迎的。”小鄔對創業前景很有信心,並透露以後還將嘗試其他中草藥的培育方法。此次大賽由上海發明協會、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主辦,共有82個專案獲獎,有4個專案獲得“科技創業專案獎”。

  子實體培養

  菌絲體成熟後,由白色逐漸轉為桔黃色,此時,室內應增加光照白,白天利用自然散射光,保持200勒克斯,晚間可利用日光燈作光源,每天應不少於10h光照,以促使菌絲體轉色和刺激原基形成。待料面突起,並形成小米粒狀原基時,要適當通風,補充新鮮空氣,保護室內溫度18℃-22℃,並提高空氣相對溫度至80%-85%。如溼度太大,易使培養基提早失水而影響產量。蛹蟲草有較強的趨光性,因此在子實體形成後,應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培養瓶與光源的相對方向,或調整室內光源方向,以保證子實體的正常生長形態,從而提高產量,形成橘黃色或橘紅色的頂部略膨大的呈棒狀的子座***子實體***。待子實體不再生長,其頂端出現許多小刺時,表明已成熟。採收時,用無菌鑷子鉗出子實體,然後再加少許營養液,重新包紮好瓶口,繼續培養,20d左右,又可長出第二批子座。採收下的子實體晾乾或低溫烘乾後出售。暫不出售,應密封好置低溫乾燥處貯存。

  液體培養

  蛹蟲草天然蛹蟲草資源稀少,人工固體栽培週期長,也不易控制條件。通過液體深層培養法獲得蟲草菌絲體絲體的化學組成與從天然採集的蟲草的化學組成接近,而且可以從發酵液中得到人們需要的物質,還能大大縮短生產週期。

  邵愛娟等研究得出蟲草菌絲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C。在進行菌絲髮酵時碳源以蛋白腖為最優,採用1∶2或1∶3的碳氮比較為合適。

  李宗軍等正交實驗表明,發酵最佳培養基組成是:5%大米粉、1.5%豆餅粉、1.5%麥芽粉、0.1%KH2PO4,0.05%MgSO4·7H2O。

  李信等得出影響蛹蟲草菌胞外多糖產量的實驗因子顯著性大小的排列順序為:甜菜糖>;酵母浸出粉>KNO3>MgSO4·7H2O>FeSO4>K2HPO4。胞外多糖最佳發酵工藝引數:初始pH值為7,500ml三角瓶中培養基裝液量為100ml,接種量6%,溫度28°C。週期為96h。

  趙明文等得出的優化培養基配方為:玉米粉4%,黃豆粉0.6%,酵母粉0.3%,K2HPO40.05%,MgSO40.05%,接種量3%,pH5.5。認為碳源因子對胞外多糖的產生影響顯著。

  陳晉安等得出蛹蟲草發酵的適宜培養基組成為:蔗糖5.0%,玉米漿3.0%,酵母膏0.5%,MgSO4·7H2O0.05%,KH2PO40.05%,認為蔗糖為碳源最好,以酵母膏為氮源,菌體產量最高。

  李燁研究認為蛹蟲草菌絲的生長可以利用多種碳源和氮源,在以紅糖碳源、奶粉為氮源的液體培養基中生長最佳,且碳源/氮源合適的比例為2.0~2.5/1.0,適宜PH為5.0~6.5。

  汪宇等以發酵得率為指標優化培養基成分確定為蛋白腖1.5%,MgSO40.05%,KH2PO40.15%,VB15mg/L,2,4D2mg/L。在相同條件下,優化培養基比原來培養基的發酵得率提高了4.5%,研究初步得到蛹蟲草液體培養條件和生長動力學,為工業化生產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劉祝等研究最好的培養基配比可將該菌株的蟲草素含量提高到1.21%,比用Czapek培養基提高8.1倍。柴建萍等通過實驗得出玉米粉為最優碳源,蠶蛹粉為最優氮源,MgSO4為最優無機鹽。液體發酵最佳培養基配方為:玉米粉***20g/1000ml***,蠶蛹粉***5g/1000ml***,硫酸鎂***0.5g/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