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什麼方式最好

  冬天來了,天氣寒冷,我們人很聰明的可以創造環境讓我們安全過冬,但是植物過冬的方式可跟我們不一樣。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植物過冬的方式,一起來看看!

  植物過冬方式介紹

  1、用落葉方法過冬 一些樹木和灌叢植物則採取“舍末保本”的方法,丟掉“包袱”和“累贅”,以便安然越冬。例如落葉樹木和一些草本植物,一方面迅速產生冬眠素,抑制生長以防過分消耗養料,一方面在葉柄下部組織內產生離層細胞,使葉很快脫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

  2、 用種子方法過冬 而一些根莖葉植物如韭菜、蓮藕等則採取“兩條戰線”與嚴寒抗爭。一方面結籽傳宗;另一方面毫不留情地“丟葉圖存”,第二年再發芽生長。

  3、 用地上活著地下死亡過冬

  4、 用蠟質膜或油脂過冬 各種植物又有各自防寒御凍的特殊本領。常青綠樹採取“穿甲戴盔”的方法傲雪抗嚴寒。例如松樹、柏樹在其樹皮和葉表面分泌出一層蠟質,既可禦寒又可防止自身水分蒸發。其他如椿樹、杏樹、槐樹等則分泌出膠質物以禦寒防凍。

  5.用根過冬 有的植物通過體內糖化酶的作用,把蛋白質和澱粉轉化為糖並溶於水,從而增加植物細胞液的濃度,使細胞組織不易結冰。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植物抗寒御凍的能力,所以,它們能夠安全越冬。

  6.用幼苗過冬 楊樹、柳樹等通過留芽過冬

  植物怎樣過冬的

  一:丟包袱--掉葉子

  植物對溫度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冬天的到來,氣溫的降低會導致它們體內開始發生各種化學反應。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植物的表現就是——掉葉子。為免受凍害,植物常常會丟掉一些自身的包袱,最典型的就是葉子。

  在秋風驟起之時,隨著白晝變短,植物感應到氣溫的下降,於是它開始將葉片中的養分往枝條上輸送,這時,葉片上產生了大量脫落酸,促使葉片脫落,同時,這種脫落酸也是一種休眠素,它們接到植物發出的命令後,被輸送到枝梢尖端和側芽,於是植物的生長點便被抑制起來,呼吸減弱,停止新陳代謝,進入休眠狀態。到了冬天,植物又聰明地將藏在體內的蛋白質和澱粉“搬運”出來,在酶的作用下,這些蛋白質和澱粉會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和糖類,以增加植物細胞液的濃度,使其不易結冰,因而增強了抗寒的能力。

  二:調理身子--調節能耗調節水分

  在植物的身體裡面,其實也在發生著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它們會像動物一樣把消耗能量的活動降到最低,使自身的抗寒力達到最強,以適應外界環境的急劇變化。植物的抗寒能力是非常強的,比如針葉樹,它可以在冬季抵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在冬季來臨的時候,植物會減少水分的吸收,從而讓自身的含水量逐漸下降。所以,我們在冬天看到的植物大多都是枯萎的,這正是它們擠幹了身體裡的水分,進行的自我保護措施,從而使它們在冬季裡免受凍害。

  松柏在冬天常綠的原因

  松柏這類植物有著獨特的葉片結構,它們的表皮細胞壁比較厚,下皮細胞氣孔可以自動關閉,形成角質層,築成“銅牆鐵壁”,避免水分的散發,從而抵禦冬寒。同時由於氣溫的不斷降低,根系的生命活動減弱,它們體內的含水量逐漸減少,細胞液的濃度逐步提高,從而避免了細胞結冰的可能性,使得自身能夠安全過冬***似乎很高階,明顯就是進化了嘛***。

  當然,不同的植物為了儲存“火種”,也逐漸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過冬方式。比如說多數一年生植物會在霜前將光合作用的產物貯存在種子內,這些種子經由風和其他物體的攜帶,會傳播到各處進行後代的繁衍。而那些多年生植物,如牧草和雜草等,則會在冬季到來前把光合產物的營養物質貯藏到自身的根系中過冬,待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重新蓄積力量繁衍後代。

  還有一些植物,既不將營養物質貯存在種子中,也不貯藏到根系中,而是貯藏在體內,提高細胞濃度,減少自由水來抵禦冬寒,比如冬小麥、油菜等二年生植物,它們在冬前積累了大量糖分,以抵抗嚴寒的侵襲。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著凍的土豆或地瓜味道往往較普通的更甜,為什麼呢?這就是由於它們在冬天的時候體內蓄積了大量糖分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