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蘆薈的種植方法及注意事項

  蘆薈是很多的家庭種植的植物,那麼盆栽蘆薈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盆栽蘆薈的種植方法和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

  盆栽蘆薈的種植方法

  一、盆土的配製

  1.盆土配製的四要素

  第一,蘆薈盆土必須具有一定的蓄水保水能力,能夠有效地保證蘆薈在生產過程中對水分持續不斷地需求,以維持蘆薈生命過程中的正常代謝。第二,盆土應具有較好的保肥性,使盆土中的養分能按照蘆薈生長髮育的需要,均衡持續地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供給蘆薈吸收和利用。第三,盆土應具有一定的透氣性,以保證蘆薈根系正常進行呼吸作用。透氣過度會造成養分和水分過快流失,蘆薈生長不良;透氣不好會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發黑,甚至爛根。第四,保持適宜的酸鹼度。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即盆土的ph值應在6.8—7.0為宜。

  2.基質的種類

  常用的蘆薈盆栽基質有如下三類:

  ***1***礦物質基質,如河沙、沙壤土、田園土。河沙具極強的排水性和良好的透氣性,但保水、保肥力差;沙壤土具較好的保水、保肥和排水通氣性;田園土一般較粘重,保水、保肥力強,但排水性和透氣性稍差。

  ***2***植物性基質,常用的有腐殖土、泥炭土和木屑。常用的腐殖土取自樹木底下的已腐敗的殘枝落葉,腐殖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保水和保肥力強,質輕、透氣,是最理想的基質。

  ***3***人工基質,其用石、巖為材料人工製成,有很強的透水、透氣性,但無任何肥料成分。人工基質常用作盆土表面物理性狀的改進劑。

  3.盆土的配製

  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排水、保水、透氣和均衡釋放養分的優良特性,是保證蘆薈健壯生長的關鍵。所以,根據不同基質的理化特性進行科學的綜合配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們的經驗,用腐殖土、田園土和河沙按2:2:1的比例配製的盆土是較理想的蘆薈盆栽土;也可用木屑代替河沙,但木屑一定要進行堆積發酵後才能使用,否則易燒苗。

  4.盆土的消毒

  為殺滅基質中可能存在的蟲卵和病菌,維護蘆薈健康生長,盆土最好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燒土消毒、蒸氣消毒和藥品消毒等。燒土消毒和蒸氣消毒較理想,但一般家庭使用不方便,所以一般家庭宜用藥品消毒法,其方法為:按每立方米盆土將400—500毫升的40%福爾馬林均勻施於盆土中,然後用塑料薄膜密封,悶2天后再開啟,晾晒3—4天,等藥液揮發後即可上盆。

  二、蘆薈上盆及管理

  1.上盆

  將培育好的蘆薈苗移栽到花盆中的過程叫上盆。這一工序做得好壞,對今後盆栽蘆薈的生長髮育狀況關係密切,上盆宜在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28℃時比較適宜。冬季不宜上盆,因為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幼苗“腐心”,造成死亡。

  2.溫度

  蘆薈怕寒冷,需要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條件下,因為蘆薈在5℃左右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造成葉片出水潰爛,最後全株死亡。越冬季節若溫度過低可採取以下措施:

  ①將盆栽蘆薈搬至室內,當室內也不能保證在5℃以上時,則要採取相應的保暖措施。

  ②控制澆水,在冬季儘量少澆或不澆水,使盆土保持乾燥,如果空氣太乾燥,可採取葉面噴水的辦法。冬季不節制澆水易造成盆土溫度降低,甚至結冰,造成蘆薈爛根死亡。③白天氣溫回升時,尤其是有太陽時宜多見太陽,以補充光照不足和取暖。蘆薈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

  3.水分

  蘆薈耐旱,但怕積水,在盆土過溼排水不良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蘆薈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乃至死亡。要使蘆薈長得葉茂肉厚,及時適量的澆水很重要。蘆薈最適溼度為45%—85%。蘆薈澆水與季節有關,冬季時由於溫度的原因蘆薈的生長受到抑制,應儘量少澆水,一般15—20天澆1次,如果需要可採取葉面噴水,使盆土保持適當乾燥,有利於蘆薈安全過冬;春季,當溫度在15—25℃時,則5—7天澆水1次;夏天氣溫高,蒸發量大,一般2—3天澆水1次,另外每天早晚可向葉面噴水,以避免夏天烈日暴晒。由於不同地區氣候不一樣,因此蘆薈澆水要靈活掌握。

  4.光照

  蘆薈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但高溫期讓烈日直射會使蘆薈停止生長,初植的蘆薈不宜多晒太陽。

  5.基肥和追肥

  蘆薈生長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一般盆栽採用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基肥是指盆土中所固有的肥,一般用有機肥與基質混合配製。要儘量使用已發酵的有機肥,否則,會造成燒苗。有機肥原料宜採用餅肥、雞糞、堆肥等。在裝盆前,將基質與發酵過的有機肥充分混合,基質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追肥在裝盆以後蘆薈生長期間進行,要將肥液稀釋後再使用,一般採用不超過2%的尿素或1%的過磷酸鈣上清水溶液進行澆施。追肥也可以採用發酵過的有機肥用水稀釋進行,這種追肥效果也很好。在追肥時,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宜超過0.1%。追肥一般可以每隔20—30天進行1次。

  三、蘆薈的繁殖

  蘆薈雖然也能開花結籽,但是這樣繁殖很慢。除了培育新品種外,蘆薈一般都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技術等進行無性繁殖,其中,較先進的技術是組織培養。一般家庭可採用扦插方法進行蘆薈繁殖。通常用來移栽扦插的幼苗是用根部生長的新株,在春、秋兩季進行最為適宜,因為氣溫在20—25℃時,蘆薈髮根速度快,緩苗期短,成活率高。新插的小芽要求土壤要有一定的透氣性,生根期不宜多澆水,還要儘量避免陽光直射。扦插頭幾天,葉片有些發黃,這是正常現象,生根後會自然返青。為防止無根的小芽腐爛,除要控制澆水外,也可以先將小芽晾一晾,使切口乾燥再插入土中。只要掌握蘆薈扦插的這些特點,家庭蘆薈繁殖一般人都可以操作,而且成活率較高。

  盆栽蘆薈的種植注意事項

  給蘆薈植物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徹.把土壤浸透,這是佷關鍵。以後平均每個星期澆一次水。盆裡不要長期積水,會妨礙植物的根部呼吸,導致根部缺氧腐爛。冬季更要注意水量。

  蘆薈植物喜光,怕冷。在夏季需要把植物放到通風,日照時間比較長的地方。冬天則需要注意植物的保暖,把它放在室內,溫度高於5度就行。

  春季是蘆薈換盆的最好季節,換盆時候要注意把腐爛掉的根祛除乾淨。再放入新鮮的土壤,用水浸透。過兩年就換一個大的花盆種植。

  蘆薈在生長過程中會繁殖,會分根發芽。我們可以用小刀將新芽割下來,用一個新盆子栽種。在春季和秋季種植新芽最合適,因為氣溫在20-25℃.最利於蘆薈的生長。避免強光的長時間直射。

  採摘蘆薈時要注意一定要選擇葉片飽滿、光滑的。這樣的蘆薈的營養成分很高,利用率就高。用小刀在葉片兩邊輕輕劃個口子,然後再用手輕輕摘下。

  盆栽蘆薈的養殖方法

  盆土:要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效能。

  常用的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木屑或熟煤灰***的比例為2:2:1;

  盆土要清潔衛生,可用必滅速等進行土壤消毒、滅菌處理。

  花盆:透氣性好的泥瓦盆最適宜栽培蘆薈。

  若用新花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乾半溼的盆壁會傷新根。

  若用舊花盆,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乾淨,放在陽光下晒乾再用,既能增加盆體透氣性, 又能預防病蟲害。

  選苗:健壯的蘆薈苗,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的自生根。

  上盆:

  1、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

  2、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儘量讓根系舒展,填土覆蓋好根部, 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並墩實盆土,

  3、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釐米為止,注意儘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 澆透水。

  注意:

  時間: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18℃時比較合適。

  上盆後: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緩苗後再移至陽光處,等生根以後才能多照陽光。

  在蘆薈返青生根前不宜多澆水,更不能澆肥。在盆土過溼情況下極易發生爛根現象。待生根後,可經常向葉面噴水,可加速返青生根。

  換盆: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4~5月和9~10月最好。

  1、在脫盆過程中要保持完好的土團,儘量不傷根系。可把盆株倒轉過來,左手托住盆土,右手的手掌猛磕盆沿,連磕幾下,盆與老盆土自然分離。2、將蘆薈連土團一起挪入較大的新盆,再在新盆的四周加上新的盆土,把盆土壓實,再澆透水即可。

  3、換盆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澆水:春、夏季應在清晨和傍晚,冬季應在中午進行。

  澆水最好使用深井水或雨水,自來水應晒後再用。澆水後注意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發生新根。


猜你感興趣:

1.蘆薈的盆栽方法

2.蘆薈的種植方法

3.蘆薈的養殖方法

4.蘆薈如何種植

5.怎麼種植蘆薈容易成活

6.盆栽蘆薈要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