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高粱_高粱種植的方法

  高粱是我國北方種植的糧食首選,那高粱種植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高粱種植的方法。

 

  高粱種植的方法

  高粱的種植:種子處理

  ①選種、晒種:播前應將種子進行風選或篩選,選出粒大飽滿的種子做種,並進行晒種,播後出發芽快、出苗率高、出苗整齊,幼苗生長健壯 ②浸種崔芽:用55—57℃溫水浸種3—5分鐘,晾乾後播種,起到提高出苗率與防治病害的作用。

  ③藥劑拌種:為了防止高粱黑穗病,可用拌種雙拌種,每公斤種子用5克拌種雙。

  高粱的種植:輪作倒茬

  輪作倒茬是高粱增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高粱種植忌連作,連作一是造成嚴重減產,二是病蟲害發生嚴重,高粱植株生長高大,根系發達,入土深,吸肥力強。一生中從土壤裡吸收大量的水分和養分,因此合理的輪作方式是高粱增產的關鍵,最好前茬是豆科作物。

  高粱的種植:適時播種

  播種法分點播及條播兩種,一般以條播為主,把種子均勻播於植溝內然後覆土厚約3公分。條播行間距為50~60cm。無論是點播還是條播都可以機械種植。

  春作播種期約在農曆三月底至四月中旬,秋作則選在農曆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之間播種,時間不宜太遲,以免生育中後期遇低溫,影響生育而延遲成熟期。

  高粱播種的深度一般為3~5釐米。播種過深,幼苗出土時所受的阻力大,出苗時間延長。播種過淺,表土跑墒多,種子易落幹,對出苗同樣不利。

  高粱發芽的最低溫度為7—8℃,一般以土壤5cm處地溫穩定在10—12℃以上時播種較適宜。適宜高粱種子發芽的土壤含水量因土壤而不同。壤土為15—17%,粘土為19—20%。發芽要求土壤的最低含水量,壤土為12—13%,粘土為14—15%,沙土為7—8%。根據溫、溼條件確定高粱播種時期,群眾的經驗是“低溫多溼看溫度,乾旱無雨搶墒情”。

  高粱的種植:合理密植

  目前生產上推廣面積較大的高粱雜交種,一般適宜密度為5500~8000株/畝,常規品種為5000~6000株/畝。高杆甜高粱、帚用高粱為4400~5000株/畝。

  高粱的種植:施肥規律

  每生產100kg子粒需要氮***3.25±1.37***kg、磷***1.68±0.48***kg、鉀***4.54±1.14***kg。三者的比例為1:0.52:1.37。高粱種植需重施底肥,畝用35%專用複合肥30-35公斤加有機肥1500-2000公斤。輕施提苗肥,成活後施一次人畜糞水加少量尿素作提苗肥。拔節肥,畝用5公斤尿素加1000公斤人畜糞水;孕穗肥:追肥畝用尿素10-15公斤加1000公斤人畜糞水;在高梁灌漿期可適量用尿素加清糞水施用作穗粒肥。一般只進行一次追肥,根據高粱生長髮育規律,以拔節期追肥效果更好。追肥時期與數量還應看天、看地、看苗而定。追肥後應及時澆水。

  高粱的種植:田間管理

  ㈠苗期管理

  主要目的是促進根系發育,適當控制地上部的生長,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為後期的生長髮育奠定基礎。主要包括破除土錶板結、查田補苗、間苗與定苗、中耕除草或化學除草、除去分櫱等。

  ①間苗、定苗:出苗後3—4片葉時進行間苗,5—6葉時定苗,這樣可以減少水分養分消耗,是促進幼苗健壯苗、早發的有效措施之一。

  ②中耕:苗期中耕2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天后進行第2次,中耕可保墒提溫,髮根壯苗,又可消除雜草,減輕雜草危害,撥節後中耕培土促根早生快發,增強抗風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③高粱對許多化學除草劑敏感,應用時注意選擇,適量使用阿特拉津效果較好。忌盲目使用除草劑,禁用敵敵畏和敵百蟲。

  ㈡中期管理

  拔節至抽穗期田間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協調好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係,在促進莖、葉生長的同時,充分保證穗分化的正常進行,為實現穗大、粒多打下基礎。這一時期的田間管理包括追肥、灌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等。追肥是主要的田間管理措施,掌握高肥地塊促控兼備,肥力差的地塊一促到底。

  ㈢後期管理

  抽穗至成熟期以形成高粱子粒產量為生育中心,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保根養葉、防止早衰、促進早熟、增加粒重。田間管理主要包括合理灌溉、施攻粒肥、噴灑促熟生長調節劑***乙烯利***等。

  高粱的種植知識

  ***一***科學施肥

  1、高粱的需肥特點:高粱的需肥從幼苗出土到成熟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是生育前期,從幼苗出土至拔節;二是生育中期,從拔節至穗形成;三是生育後期,從開花授粉到籽粒形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生育特點,對肥料吸收需求也不同。

  ***1***生育前期:苗期生長緩慢,根吸收養分較少,但對養分的缺乏較敏感。據試驗,生育前期對N、P、K的吸收量佔全生育期的12—20%。苗期養分充足,特別是N、P,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增多根系數量,增強抗旱性。尤其是分櫱品種,加強氮素營養,可促進分櫱,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因此,定植後,應根據苗期生長情況,適時追肥。

  ***2***生育中期:高粱生育中期,為整個生育階段中最旺盛的階段,植株生長迅速,莖葉繁茂,對營養的需要量急劇增高。這一階段是穗大粒多的關鍵時期。據試驗:生育中期對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佔總吸收量的63—86%。此期,充足的氮素供應,可以促便穗形成更多的小穗及在小穗上形成更多的小花;磷素對小花形成為可育花粉和正常的子房以及提高警惕籽粒重量的重要作用;鉀素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轉運的很大的作用,有利於產量的提高,促進纖維的形成,使莖杆堅韌,增施鉀肥可以防止高粱倒伏。

  ***3***生育後期:高粱的生育後期,主要是如何能夠實現籽粒大而飽滿的要求。這個時期的營養特點,除了繼續從外界吸收、同化營養物質外,還依靠營養器官中已經積累的物質轉化。據試驗:開花灌漿階段,吸肥量佔全生育期的2—22%。在籽粒形成期,適當的氮素供給,可以籽粒中蛋白質的形成。磷、鉀對籽粒灌漿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促進營養物質的轉移。,以供籽粒形成時所需的大量養分。

  2、高粱施肥技術

  ***1***基肥:增施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保證高粱苗期的生長需要,為中、後期打下良好的基礎,使高粱在整個生育期中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土中攝取所需的養分。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過磷酸鈣、尿素或複合肥,通常佔總施肥量的70—80%。一般每畝需施人畜糞2000—250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尿素10公斤或複合肥30—40公斤。採取窩施或撒施,於移栽前施入。

  ***2***追肥:生育期需追2—3次,即提苗肥、拔節肥、孕穗肥。

  提苗肥:定植成活後,根據幼苗生長狀況,用淡糞水兌少量尿素追肥。一般畝用1000公斤人畜糞,5—10公斤尿素。

  拔節肥:拔節肥通常在10葉期施用,每畝用人畜糞1000公斤,尿素20公斤。

  孕穗肥:孕穗肥通常在13—14葉期施用,每畝用人畜糞1000公斤,尿素10公斤。

  ***二***培育壯苗

  1、苗床地要求:高粱幼芽頂土能力差,要求苗床地平整、土壤細碎,並且向陽、排灌方便,在播種前施足水糞,清除雜草和殘茬等。最好選擇菜地作苗床地。

  2、種子處理:為了提高發芽率,促進出苗整齊,防治苗期病害及高粱黑穗病,播種前需進行種子處理。其處理方法為:在播種前晒種1—2天,用清水浸種12—24小時,瀝乾後用“粉鏽寧”4克拌種1公斤,然後均勻撒播於苗床。

  3、播種期:播種過早,氣溫低,出苗率低;播種過遲影響營養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低。應根據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栽培制度及品種特性、栽培目的來確定高粱播種期。在移栽前20——25天為適宜播種期,進行再生栽培的播種期要求在3月底以前,一般在3月上旬——4月中旬播種。海拔600米以下,前作在4月上旬以前收穫或前作為空地的高粱播種期以3月上中旬為宜,可蓄留再生高粱;小麥收穫後種植高粱,高粱的適宜播種期為4月中旬。海拔600米以上區域,播種期以3月中下旬——4月下旬為宜,具體播種期根據前作收穫期定。

  4、播種育苗技術:苗床地按要求整理好以後,每平方米播種20克種子,均勻撒播,播後蓋細土1—2釐米。實行雙膜覆蓋,保溫育苗。出苗後及時揭膜,避免燒苗。加強苗床管理,及時間苗、勻苗,清除雜草,培育壯苗。

  ***三***適齡移栽,保證密度

  高粱大苗移栽是傳統的種植習慣,但栽大苗既影響成活,又容易形成老苗,影響高粱的營養生長,降低產量。適宜的移栽苗齡為20—30天,葉齡4—5葉。

  種植密度是影響高粱產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才能獲得高產。確定密度的依據主要有: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制度。瀘雜四號的間套種植畝密度為5000—6000株,淨作畝密度8000株左右。雙株分開栽植,苗子實行分級移栽。移栽成活後查苗補缺。

  ***四***加強田間管理

  1、中耕培土:移栽成活後要中耕除草、培土,防止倒伏和雜草為害,促進根系的形成。

  2、病蟲害防治:用吡蟲啉10克兌水30公斤,或40%氧化樂果乳液噴霧防治蚜蟲,喇叭口期畝用5%的殺蟲雙大粒劑1公斤點心或殺蟲丹噴霧,穗期用殺蟲雙撒上部葉片葉腋間及穗基部和穗部防高粱條螟或殺蟲丹噴霧,或畝用50克千勝可溼性粉劑稀釋後點心或噴霧。

  3、及時收穫脫粒,晒乾揚淨:高粱收穫後不及時脫粒,易被條螟危害,因此,高粱成熟後及時收穫脫粒,晒乾揚淨。

  高粱高產種植方法

  1.提高播種質量。播種前,把土地耕作平整。並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可採取點播或坑播的方法播種,點播的穴深一般3-4釐米,不宜太深;坑播深度與種普通高粱的深度相同。

  2、巧施水肥。要施足基肥,增施磷肥,以利糖分積累。種植高粱中後期不宜過多施入氮肥,以免貪青徒長,影響莖稈中糖分積累和籽粒的正常成熟,這是施肥的關鍵。追肥可在拔節初期,結合第三次中耕進行。灌水分別在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灌漿期進行。灌水時要防止低窪積水,特別要注意天氣過程,嚴防倒伏。並在高粱抽穗期前噴施壯穗靈強化農作物生理機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

  3、防治病蟲草害。播後化學除草,生長期結合中耕進行人工除草。在玉米上發生的病蟲害都可能在甜高粱上發生,但受蚜蟲的危害較重和較廣,需要及時防治。防治蚜蟲可選擇無公害農藥。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提高藥劑有效成分利用率,鞏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