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種植方式_楠竹種植管理技術

  楠竹是毛竹中最有使用和經濟價值的竹,那麼楠竹如何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楠竹種植的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楠竹的種植方式

  全墾深翻,施基肥;全墾的目的是要疏鬆土壤,改良土壤物理性狀,促進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條件。

  在全墾深翻的同時,挖除竹林內的“三頭”***石頭,竹蔸頭,樹樁頭***和老竹鞭,創造有利於鞭根生長髮育的良好環境。深翻深度30~40cm,注意避免損傷幼壯竹鞭的鞭芽和鞭根。深翻時間以冬季12月~翌年1月,結合挖冬筍進行較好b這時竹林行鞭結束,地上、地下部分均處於休眠狀態,鞭根損害較少;或者在筍一功竹高生長停止,而鞭梢又尚未大量生長前的6月中旬進行也可以。

  筍用林一般留母竹較少,林內陽光充足,容易滋生雜草。為防止林地水分和養分的消耗.必須及時除盡雜草。除草鬆土可結合進行,使土壤疏鬆透氣,減少行糧阻力,有利於鞭根生長和發筍。每年夏秋***6~9月***季節,氣溫高,溼度大,雜草生長快,應進行1~2次,深度10~15cm。要求除盡草根,不損傷竹鞭和筍芽3把雜草翻埋上中,腐爛當肥料。

  在深翻基礎上再施基肥,基肥以人糞尿,豬、牛欄廄肥,菜餅等有機肥為最好。一般每1,000m2竹林中施人人糞尿或豬、牛欄廄肥4,000~5,000kg,菜餅400~500kg。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割青草進行“埋青”,每1,000m2“埋青”6,000~10,000kg。“埋青”後再蓋8~10cm厚的土,稱“扛土埋青”。這對培養竹林和培養大筍很有好處。施肥深度150~25cm,先開溝後施肥,施後覆土。

  留好母竹,合理砍伐:筍用竹林與材用竹林一樣,為獲得高額的竹筍產量,除了有一個良好的生長條件外,還必須有一個合理的竹林結構。竹筍在生長髮育時期,主要靠母竹供給養分。因此,母竹的數量和年齡直接影響到發筍的數量和質量***表***。

  據研究一般筍用毛竹林的立竹數,每1,000m‘保留母竹250~300株為宜,母竹年齡為6年***3度***。竹齡組成:l~2度竹各佔35%,3度竹佔30%。

  根據日本野中重之教授的研究報告認為,毛竹筍用林母竹立竹數,以每1,000m2竹株留130~200株為宜.留竹時間以竹林出筍最盛期前10天開始出土的,竹筍留為母竹最好。母竹年齡l~5年生為好。

  選留母竹應以中、後期出土的竹筍為宜,因為這個時期出筍數量多、質量好、成竹率高,可以從中均勻地選擇健壯的竹筍成為母竹。如前期出筍選留母竹,消耗養分過多,影響後期出筍和產量;而後期出上的竹筍成竹率低,成竹質量差,不宜留作母竹。

  筍用林的母竹砍伐更新應在冬季進行,每年砍伐量應與新竹數大致相等。在風雪危害較嚴重的地方,對保留的母竹需進行鉤梢,一般在Ic~11月間進行。為保持竹林有一定的葉面積指數,鉤梢強度要予以控制,一般鉤梢後要留枝12~15盤。

  及時搶筍,施好肥料:毛竹春筍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出土,挖春筍要遵從“初期挖筍,中期選筍留母竹,後期筍挖光”的原則。早期筍價格高,經濟效益好,及時挖除早期筍,還可減少養分消耗,促使處於休眠狀態但具有分生能力的筍芽萌發,達到多出筍,提高產量的目的。據研究,在不同出筍時期選留母竹,對竹筍產量有很大影響。江蘇宜興地區,穀雨留母竹比清明至穀雨留母竹增產30.7%,比清明目母竹增產373%。

  毛竹的筍芽在秋季7~8月份開始萌動,這時筍體小,無食用價值,到了冬季芽體膨大成為竹筍,稱為“冬筍”,可挖取食用。

  水溼栽竹法

  先挖好長1.5米、寬1米、深0.5米的栽植穴。留2/3的鬆土在穴內,澆入6?D8千克水,調成泥漿,拌入鈣鎂磷肥4.5-D5千克。然後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將鞭根和竹蒲頭輕埋入泥漿中,上面用1/3鬆土蓋住,成饅頭狀。

  移筍栽竹法

  即只挖掘鞭筍栽竹,當年栽竹當年出筍。方法是:每年3月,挖取2-D3年生長健壯的母竹竹鞭附近的筍芽,留鞭長0.3-D0.4米,去鞭長1-D1.2米。挖掘時要特別注意不能損傷筍芽與鞭的連線處***螺絲頂***,挖取後用稻草包紮運往林地栽竹。栽植方法與水溼栽竹法相同。

  埋鞭栽竹法

  埋鞭栽竹主要是依靠竹鞭上的芽發育成新竹。竹林地要選擇肥沃、疏鬆、溼潤的沙質壤土。翻耕林地,深耕24?D25釐米,並挖好栽竹穴,穴長1.2-D1.5米,寬70-D100釐米,深50?D75釐米。穴底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25?D30千克,上蓋7-D10釐米厚的泥土。3月上旬出筍前挖鞭栽竹。母鞭要求選擇1?D2年生的母竹竹鞭,鞭色深黃或黃銅色,鞭芽飽滿直徑2?D3釐米,每段鞭長60-D70釐米。鞭上帶13-D14個筍芽。栽竹時,將母鞭埋入穴中壓實,上蓋12-D15釐米的土。一般每畝栽竹鞭40-D50根。若遇乾旱,上面必須蓋草保溼。

  竹蔸栽竹法

  先在林緣或竹林稀疏處選擇2?D3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竹枝分椏低、竹葉墨綠的母竹。再將母竹留來鞭長30-D40釐米,去鞭長70-D100釐米後挖起。***注意不要傷螺絲頂***,然後在竹蔸20-D25釐米處鋸斷竹竿,留下竹蔸用稻草包紮,保護好鞭根後運往造林地栽植。栽植方法與水溼栽竹法相同。

 

  楠竹的管理措施

  ***1***護筍養竹

  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產量的關鍵措施。做到不挖鞭筍和冬筍,保護春筍,及時疏退筍。鞭筍俗稱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統構造者。挖掘鞭筍,不僅直接妨礙新鞭鞭延,而且帶來次年出筍量減少,成竹質量差。一般認為冬筍不能成竹。花紋鄉星星村群眾在1972年冬觀測3株冬筍證明,冬筍是春筍的前身,是竹筍生長髮育的一個階段,冬筍是能成竹的,因此應嚴禁挖取冬筍。春筍出土後,林內應禁止放牧。在清明、穀雨出筍盛期,要及時疏除退筍。退筍明顯特徵是,早晨筍尖上無“露水”和殼上的毛枯萎。

  ***2***劈林

  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並留置於林地腐爛為肥料。目的在於:①減少林地養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②消除病蟲害的寄生棲息場所,減少病蟲害發生。劈林應在6~7月進行。這時氣溫高,溼度大,雜草灌木幼嫩。易於腐爛。有條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進行一次劈林,俗稱劈“白露林”。

  ***3***深翻墾複

  用鋤頭在竹林內挖鬆土壤。目的在於鬆疏土壤,給竹鞭行龍創造條件,提高竹鞭孕筍量。①墾複時間。以7~8月份為佳,谷稱“7月挖金,8月挖銀。”②墾複深度:要求達到10~15釐米為宜。③墾複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頭,以及死鞭和老鞭。切忌傷害新壯鞭和筍芽。星星村試驗證明,墾複可提高新竹量20%~30%。

  ***4***適時施肥

  楠竹生長快,產量高,每年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分。為保讓楠竹林穩定、高產,必適時施肥,補充土壤養分不足。

  ①施肥時間。每年追施兩次。第一次在清明前一個月***即4月***施筍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從施崔芽肥。

  ②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學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適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用土渣肥1000公斤,或餅肥50~100公斤。

  ③施肥方法。有機肥應以溝肥為主。即沿水平等高線方向,按1~1.5米的間距,開10×15釐米的施肥溝,將肥均勻施於溝內,並蓋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溝施。

  ***5***合理採伐

  ①採伐原則:“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見空留。”嚴格執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優,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內竹不砍林緣竹。”保持合理的竹齡結構,一、二度竹佔50%,三度竹佔30%,四、五度竹佔20%。

  ②採伐季節。在楠竹生長季節,因生理代謝旺盛,伐竹會引起大量傷流。這不僅損傷了竹林“元氣”,而且嚴重影響出筍量和成竹質量。因此,楠竹應在冬季採伐,春夏季節應嚴禁砍竹。

  ③採伐量。合理的採伐量應依據竹林採伐後應保留的合理株數。一般情況下,採伐量應視當年新竹量確定,做到採伐量不超過生長量。一般竹林應保留200株/畝以上的立竹度。豐產林應達300~350株/畝。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採伐時,應砍竹葉發黃來年即將換葉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葉茂密正在“孕筍‘的竹株。忌砍林緣竹。

  楠竹種植管理技術

  一、楠竹造林

  1、造林地的選擇。根據楠竹的生態學特性要求,在楠竹分佈區域,一般應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窩。山麓和山腰緩坡地段作為造林地。乾燥多風的山脊、山坡和易積水的平窪地,均不宜發展楠竹。竹區群眾有“鬆戴帽,杉樹腰,楠竹窩”之說。對土壤要求:***1***地層深厚,達50釐米左右,肥沃、溼潤。***2***排水和透氣效能良好。***3***呈酸性,ph值4.5-7.0為宜。適宜土壤有,壤土、沙壤土***俗稱烏沙土***,輕粘土。鹼性土和鹽鹼土不宜栽楠竹。

  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環節,整地好壞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三種。視具體地形,人力、財力而選擇。一般在平緩地段***坡度20°以下***造林應力爭全面整地。

  ***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為20-35株/畝。株行距可選擇6米×6米,6米×5米和4米×5米。也可視地形隨機布點。

  ***3***栽植穴規格:長1.5米——1.7米,寬0.8——1米,深0.5米左右。挖成長方形或隨圓形。

  3、造林季節: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進行。栽杆則宜於冬季和早春***即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遲。

  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兩種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選擇分枝低,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直徑3——6釐米,2——3年生的竹株作為母竹,連同竹鞭挖掘移栽。

  ***2***實生苗造林。挖取2——3年生的實生苗,每3——5株一叢,帶有竹鞭,多帶土,剪去頂梢及枝葉三分之一左右,進行栽植。

  二、楠竹林撫育管理

  ***一***新造林地撫育管理。

  楠竹栽植後,頭三、四年需要進行撫育管理。主要抓除草鬆土,適時施肥、護筍養竹。可以耕代撫、搞林宵間作。除草每年需進行兩次,第一次在五、六月份進行。第二次應在八、九月完成。撫育要達到消除草荒、鬆疏土壤的目的。

  咸寧市林科所1965年採用移竹造林方式,營造30畝楠竹林。造後堅持抓撫育管理。到1970年就鬱閉成林。目前,竹林已護展到60餘畝,畝平立竹達469株,平均眉圍32.2釐米。已成為咸寧市楠竹經營模式林。

  ***二***楠竹成林撫育管理:

  楠竹成林撫育管理:楠竹成林撫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條:

  1、護筍養竹。護筍養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產量的關鍵措施。做到不挖鞭筍和冬筍,保護春筍,及時疏退筍。鞭筍俗稱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統構造者。挖掘鞭筍,不僅直接妨礙新鞭鞭延,而且帶來嗣年出筍量減少,成竹質量差。一般認為冬筍不能成竹,花紋鄉星星村群眾在1972年冬觀測3株冬筍證明,冬筍是春筍的前身,是竹筍生長髮育的一個階段,冬筍是能成竹的,因此,應嚴禁挖取冬筍。春筍出土後,林內應禁止放牧。在清明、穀雨出筍盛期,要及時疏除退筍。退筍明顯特徵是,早晨筍尖上無“露水”和殼上的毛枯萎。

  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內的雜草灌木,並留置於林地腐爛為肥料。目的在於:①減少林地養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②消除病蟲害的寄生棲息場所,減少病蟲害發生。劈林應在6——7月進行。這時氣溫高,溼度大,雜草灌木幼嫩。易於腐爛。有條件的地方可在9月份再進行一次劈林,俗稱劈“白露林”。

  3、深翻墾複。用鋤頭在竹林內挖鬆土壤。目的在於鬆疏土壤,給竹鞭行龍創造條件,提高竹鞭孕筍量。①墾複時間。以七、八月份為佳,谷稱“七月挖金,八月挖銀。”②墾複深度:要求達到10——15釐米為宜。③墾複要求:挖除林地柴兜、竹兜和石頭,以及死鞭和老鞭。但切忌傷害新壯鞭和筍芽。星星村試驗證明,墾複可提高新竹量20-30%。

  4、適時施肥。楠竹生長快,產量高,每年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分。為保讓楠竹林穩定、高產,必適時施肥,補充土壤養分不足。①施肥時間。每年追施兩次。第一次在清明前一個月***即4月***施筍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從施崔芽肥。②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學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及適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施用土渣肥20擔,或餅肥50-100公斤。③施肥方法。有機肥應以溝肥為主。即沿水平等高線方向,按1米-1.5米的間距,開10×15釐米的施肥溝,將肥均勻施於溝內,並蓋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也可溝施。

  5、合理採伐。①採伐原則:“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見空留。”嚴格執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優,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砍春竹,砍林內竹不砍林緣竹。”保持合理的竹齡結構,一、二度竹佔50%,三度竹佔30%,四、五度竹佔20%。②採伐季節。在楠竹生長季節,因生理代謝旺盛,伐竹會行起大量傷流。這不僅損傷了竹林“元氣”,而且嚴重影響出筍量和成竹質量。因此,楠竹應在冬季採伐,春夏季節應嚴禁砍竹。③採伐量。合理的採伐量應依據竹林採伐後應保留的合理株數。一般情況下,採伐量應視當年新竹量確定,做到採伐量不超過生長量。一般竹林應保留200株/畝以上的立竹度。豐產林應達300—350株/畝。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採伐時,應砍竹葉發黃來年即將換葉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葉茂密正在“孕筍‘的竹株。忌砍林緣竹。

 

  楠竹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1.楠竹害蟲

  竹蝗。又名蝗蟲、蚱蜢、飛蝗、蚱雞子。常大面積危害,以成蟲、若蟲取食竹葉,致使竹林枯敗。防治方法:

  ①人工挖卵:可於11月份組織群眾至產卵多的地點挖卵塊。

  ②在跳蝻出土10天內,於早上露水未乾,用敵殺死噴撒。

  ③誘殺:用50公斤尿加1斤敵殺死,攔勻,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畝放5~10堆誘殺。

  竹斑蛾:又名竹毛蟲。以幼蟲食葉危害。防治方法:

  ①消滅越冬蟲繭。冬季組織群眾在林內蒐集蟲繭消毀之。②用蘇雲金桿菌,每毫升含2億孢子的濃度在竹林內噴灑。

  竹筍泉蠅:以幼蟲蛀食竹筍,使內部腐爛,造成退筍。防治方法:

  ①挖除受害析退筍,殺死幼蟲。

  ②加強竹林撫育,消除棲息場所,保持林地衛生。

  2.楠竹病害

  竹水枯病:發病初,竹梢有部分葉子捲縮,變為枯黃,最後成灰白色脫落。接著小枝逐漸枯死,最後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節間有水,色黃而氣臭。目前沒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強竹林撫育管理。

  楠竹枯梢病:常發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側枝葉色變色,而後葉片開始捲曲並漸次脫落。輕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在防治上,首先要清除病株,減小侵染源。對病株要及時燒燬,不能留作它用。基次是加強竹林撫育,保護林地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