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種植的技術

  茼蒿有著很大的藥用價值,那麼茼蒿應該如何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播種時間一般春、秋兩季栽培為好。在南方地租,春、秋、冬三季均可栽培。

  播種方式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多以直播為主。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培養土上,播後覆土後度以1釐米左右為宜,澆透水,保溫保溼。4-5天即可出苗,在幼苗長至2-3片真葉時,需要間苗。

  播種器皿在陽臺、天台、或庭院種植茼蒿,可選用的栽培容器有花盆、木盆,專業栽培箱、泡沫塑料箱等,耕層深度以20釐米為宜。

  生長週期茼蒿一般生長期在40-50天,植株高20釐米左右即可採收。

  溫度要求茼蒿性喜冷涼,不耐高溫,在10-30℃溫度方位內均可生長,以15-20℃為最適生長溫度。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

  光照要求茼蒿對光照要求不嚴,一般以較弱光照為好。

  水分要求喜水,生長期內不可缺水,應保持土壤溼潤。

  管理要點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苗高10-12釐米開始追肥。茼蒿可連續採收2-3次,每採收一次,追施相同數量的肥料。

  茼蒿種植技巧

  1、整地做畦:地塊要選擇土層深厚、疏鬆溼潤、有機質豐富、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播種前先施基肥,每畝施複合肥50—60千克,或者每畝施有機肥2000千克。也可以每畝施尿素15千克,加磷酸二銨25千克,硫酸鉀5—10千克,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均勻。做畦時,一般要求畦寬1.5—1.8米左右,長度可以根據大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用耙將土整細,耙平,然後即可以播種。

  2、浸種催芽:茼蒿種子在植物學上稱為瘦果,有稜角。播種前的3—4天進行催芽,將種子放入3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然後再淘洗晾乾,置於25℃的條件下催芽,每天要淘洗一次,種子3—4天后萌芽即可以播種。

  3、適時播種:由於茼蒿的植株小,生長期短,可以與其他的蔬菜間套作。生產上採用直播、撒播、條播均可。撒播一般每畝的用種量為3-4千克。條播每畝的用種量1.5—2千克,比較節約用種量。條播時行距控制在10釐米左右即可。如間苗移栽,種子可以撒的密一些,不移栽要稀播,以免浪費時間和種子。播種完成後要在種子上覆蓋一層1釐米厚的土,用平耙耙平,然後要澆一次透水。以後冬天隔10天澆水一次,夏天隔7天澆水一次。

  4、田間間苗:茼蒿在播後一週左右即可以出苗,在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應該進行間苗,間苗時注意不能使用鐮刀,直接用手間苗,將密度大的幼苗拔起,留下的幼苗株行距保持在4-6釐米左右,注意不能太稀,否則會影響產量。

  5、適時移栽:實踐證明,移栽是栽培茼蒿的好方法。移栽苗比直播苗長得快,植株大,大概20—25天左右就能採收。移栽時要用鐮刀起苗,放入準備好的盆裡。然後移栽到整好的地裡,株行距為4—6釐米左右,移栽以後要澆一次透水,移栽後的20天施一次氮肥。

  6、水分管理:冬春由於氣溫較低,出苗以後應該適當的控制澆水,以防猝倒病和霜黴病發生。要根據苗情澆水,一般7-8天澆水一次。

  7、合理追肥:一般當苗長到10—12釐米左右時需要追肥一次。以後每採收一次追一次肥。追肥一般採用隨水追肥,將肥料均勻的撒在進水口,和水一起直接灌溉,肥料不可以直接撒地裡,以免燒傷茼蒿葉子。生長期間,隨水追1—2次速效氮肥,每次每畝用尿素15—20千克。

  8、適時採收:當茼蒿的株高達20釐米左右,具有12—13片真葉時開始收割,收割不宜太晚,以免影響品質。收穫時可以用刀在莖的基部留2—3片葉割下,然後摘去黃葉,將茼蒿紮成小把出售。一般20—25天可以收穫一次,每茬可收割2—3次。

  茼蒿的種植要點

  1、溫度:茼蒿生長適溫17--20℃,早春播種天氣還比較冷涼,並伴有倒春寒現象,因此播種後需要在畦面上覆蓋地膜或舊棚膜,四周用土壓實,防寒保溫,待天氣轉暖,幼苗出土頂膜前揭開薄膜。保護地種植超過25℃時要開啟通風口放風。

  2、間苗除草:當小苗長到10釐米左右時,小葉種按株、行距3--5釐米見方間拔,大葉種按20釐米左右見方間拔,同時剷除雜草。

  3、澆水施肥:幼苗出土後開始澆水,澆水時間和次數要靈活掌握,以保持土壤溼潤為標準。每次採收前10--15天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畝施硝酸鉀15千克,尿素8千克左右。

>>>下一頁更多精彩“茼蒿的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