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種何首烏

  制首烏可補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補肝腎,是常見貴細中藥材。不過何首烏怎麼種植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何首烏的介紹

  《 本草綱目》記述:漢武時,有 馬肝石能烏人發,故後人隱此***何首烏***名,亦曰馬肝石。 唐代 李翱有《何首烏傳》雲:“何首烏苗如木 藁光澤,形如桃柳葉,其背偏,獨單,皆生不相對。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黃白,雄者黃赤。其生相遠,夜則苗蔓交或隱化不見。醫學著作《大明本草》***《日華子本草》,五代時期著作***記述:因何首烏見藤夜交,便即採食有功,因以採人名爾。“《開寶本草》***宋***曰:“本出順州南河縣,今嶺外江南諸州皆有。蔓紫,花黃白,葉如 薯蕷而不光。生必相對,根大如拳,有赤、白兩種,赤者雄,白者雌。”其時已有以醋製法炮製何首烏的記載。日本人大賀歌子於1918年7月在今遼寧省復縣得利寺採集到何首烏標本,存於北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

  植物特徵:何首烏為多年生植物。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莖纏繞,長2-4米,多分枝,具 縱稜,無毛,微粗糙,下部木質化。

  葉:卵形或長卵形,長3-7釐米,寬2-5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兩面粗糙,邊緣全緣;葉柄長1.5-3釐米;托葉鞘膜質,偏斜,無毛,長3-5毫米。

  花: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長10-20釐米,分枝開展,具細縱稜,沿 稜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狀卵形,具小突起,頂端尖,每苞內具2-4花;花梗細弱,長2-3毫米,下部具關節,果時延長;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綠色,花被片橢圓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較大背部具翅,果時增大,花被果時外形近圓形,直徑6-7毫米;雄蕊8,花絲下部較寬;花柱3,極短,柱頭頭狀。

  果: 瘦果卵形,具3稜,長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何首烏的種植技術

  1、土地選擇:首烏喜溫暖溼潤氣候。在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土地溼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半泥半沙壤土最適宜種植。對重黏土、粗砂堅硬的瘦崗地不宜種植。

  2、整地:在選好的土地上,深耕50釐米,晒地,施草木灰、土雜肥作基肥,然後起畦,畦高27釐米,寬67-83釐米,一般種雙行,行株距27X27釐米,或利用五邊地種植,株距27釐米。

  3、首烏特性:初下種時怕炎熱,怕暴晒,要有廕庇。前期生長較慢,後期生長快。最好與瓜、菜、豆間套種,可利用瓜、菜、豆的竹籬遮陰,待瓜、菜、豆收穫後,還可再種一些短期生的蔬菜或藥材。接著首烏已到生長旺期而上竹籬。

  何首烏的作用

  1、《 本草綱目》: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能收斂精 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髮,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氣血太和,則風虛、癰腫、瘰癧諸疾可知***除***矣。

  2、《 本草匯言》:惟其性善收澀,其精滑者可用,痢洩者可止,久瘧虛氣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擬之辭耳。倘屬元陽不固而精遺,中氣衰陷而洩痢,脾元困疲而瘧發不已,此三證,自當以甘溫培養之劑治之。

  3、《 本經逢原》:生則性兼發散,主寒熱瘧,及癰疽背瘡皆用之。

  4、《 本草求真》:首烏入通於肝,為陰中之陽藥,故專入肝經以為益血祛風之用,其兼補腎者,亦因補肝而兼及也。

  5、《本草經讀》:餘於久瘧久痢多取用之。

  6、《 重慶堂隨筆》:內調氣血,外散瘡癰、功近當歸,亦是血中氣藥。

  7、《 本草正義》:專入肝腎,補養真陰,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澀,性則溫和,皆與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氣,具有陰陽平祕作用,非如地黃之偏於陰凝可比。

  8、《何首烏錄》: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氣,長筋益精,能食,益氣力,長膚,延年。

  9、《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冷氣及腸風。

  10、《開寶本草》:療頭面風瘡,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鬢,悅顏色,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

  11、王好古:瀉肝風。

  12、《滇南本草》:治赤白癜風,瘡疥頑癬,面板瘙癢。截瘧,治痰瘧。

  13、《藥品化義》:益肝,斂血,滋陰。治腰膝軟弱,筋骨痠痛,截虛瘧,止腎瀉,除崩漏,解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場,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塗。

  用藥禁忌:大便清洩及有溼痰者不宜。忌豬肉、血、無鱗魚。忌鐵,惡蘿蔔。忌蔥、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