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烏應該怎麼種植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性喜高溫高溼,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麓。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何首烏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何首烏的栽培技術

  何首烏***學名:polygoni multiflori***,又名野苗、交藤、交莖、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等。為[1]蓼科植物,有雌雄二種***赤,白二種***,性喜高溫高溼,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麓。中藥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生首烏功能解毒***載瘧***、潤腸通便、消癰;制首烏功能補益精血、烏鬚髮、強筋骨、補肝腎。

  首烏又名何首烏,有赤白之分,藥用為赤首烏的塊根。野生首烏生長極為緩慢,宋《開寶本草》記述:“何首烏以西洛嵩山為勝。”,嵩山有很多野生何首烏,又名嵩山首烏。苦甘澀微溫。肝,腎。補益精血,截瘧,解毒,潤腸通便。[2]

  多年生纏繞草本。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莖基部略呈木質,中空。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狹卵形或心形,長4~8釐米,寬2.5~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緣或微帶波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光滑無毛。托葉膜質,鞘狀,褐色,抱莖,長5~7毫米。花小,直徑約2毫米,多數,密聚成大形圓錐花序,小花梗具節,基部具膜質苞片;花被綠白色,花瓣狀,5裂,裂片倒卵形,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比花被短;雌蕊1,子房三角形,花柱短,柱頭3裂,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稜,長2~3.5毫米,黑色光亮,外包宿存花被,花被成明顯的3翅,成熟時褐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何首烏的生長習性

  首烏喜陽,耐半陰,喜溼,

  畏澇,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十分耐寒。根細長,末端膨大成肉質塊根,莖長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互生,卵形,膜質。花序圓錐狀,大而開展,頂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花期8尺至9月。播種或扦插法繁殖。11月採種,翌春3月播種,約20天出苗。扦插於7-8月進行。何首烏蔓長枝多、花多。適應攀援綠化。可於牆垣、疊石之旁栽植。

  何首烏的栽培技術

        選地

  何首烏喜溫和潮溼氣候,忌乾燥和積水,喜生長在排水良好、結構疏鬆、腐殖質豐富的沙質壤土,粘土栽培生長不良。選擇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土壤種植。耕翻前畝施2 000~3 000 kg的農村家庭有機糞肥和尿素20 kg、過磷酸鈣10 kg、硫酸鉀3 kg作基肥。深翻,使土壤和肥料完全混合。耙平築埂,以便適時澆灌防止肥水外溢。為了充分利用田地,濱海縣又試驗性的在麥田或油菜田中進行套種並獲得成功,在不妨礙上茬作物生長的同時可以育出較好的何首烏種苗,同樣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病蟲害防治

  通常情況下,何首烏第一茬種植整個生長期病蟲害的發生並不常見,隨著種植茬口數的增加,病蟲害的發生逐漸加劇。病蟲害發生期如果不及時防治可導致減產或絕收。

  病害的防治。濱海縣何首烏種植區常見病害的發生期主要集中在6 ~ 7月份,包括立枯病、炭疽病和根腐病。

  蟲害的防治。蟲害主要發生在7月上旬,主要蟲害有綠殼蟲和蚜蟲。

  繁殖方式

  根據何首烏的生長特性和繁殖方式,一般將何首烏分為種子直播、藤莖扦插、壓條繁殖、根莖繁殖等4種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種植時間在2月下旬或3月上、中旬均可。種子繁殖的播種方式通常採用開溝條播或穴播,行、株距為50 cm、37.5 cm,密度為3555株/畝,每畝種子用量為1~2 kg。播種後,上覆一層薄土壓實,保持土壤溼潤,15~20 d苗基本出齊。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完成。選取生長良好、植株健壯的枝條20~25 cm作為插條,剪掉靠近剪下口的2~3片葉子以減少水分蒸發。為了確保成活率,有條件可以將剪下的何首烏藤條20~30顆為一紮捆紮好,浸入用生根粉配成的溶液中遮陰24 h,然後插入事先整理好的與種子繁殖一樣的田塊即可。插後應及時灌水,保持土壤溼潤,以利於插條生根確保成活率。20 d左右便可生根正常生長。

  壓條繁殖。在何首烏生長旺盛的6月份或7月份進行,選擇近地面的健壯枝條進行每隔15~20 cm為一間隔段的波狀壓條,埋深3~5 cm為宜,10~15 d便可生根,生根後剪下定植。

  根莖繁殖。是在收穫時選帶根莖的小塊根,或大塊根分切成幾段,每段儘量保持帶有2~3個芽眼,粘草木灰***粘草木灰的目的是:草木灰能夠吸收植物傷口的水分,使傷口始終保持乾燥,杜絕病菌的繁殖,同時避免空氣中病菌的感染,有利於傷口的癒合***立即種植。穴栽,每穴1~2株,行、株距為50 cm、37.5 cm,每畝需用根莖20~25 kg。

  追肥

  何首烏整個生長期一般要進行1~2次的追肥***又名長粗肥***,追肥時間和追肥量要根據苗情來定,通常在7~8月份進行,追肥量為尿素10~15 kg/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