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蘆薈的種植要點

  蘆薈又名油蔥,為百合科蘆薈屬植物,原產印度,可食用的蘆薈品種有庫拉索、木立、中華等。本地大棚主要栽培品種為庫拉索,別名巴貝多蘆薈、翠葉蘆薈。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大棚蘆薈的種植方法。

  蘆薈的特性

  蘆薈根多數為鬚根,少數為球根。蘆薈多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無莖或短莖,不少為灌木或攀緣植物。草本蘆薈葉多基生,灌木和喬木蘆薈的葉都為莖生,葉多互生,螺旋狀排列,多數為蓮座形葉盤。葉多漿,葉肉肥厚。有的葉背有刺或葉面有刺。葉全緣,多具有波狀鋸齒,少數有纖毛。蘆薈花頂生、側生,總狀、傘狀、圓錐狀、圓柱狀或頭狀花序,通常為無限花序。花有紅色、棕色、粉紅色、黃色、橙紅色、乳白色。果皮多為蒴果,少漿果。種皮灰色或黑色,種子為不規則三稜形至扁平形。

  蘆薈性喜溫暖和溼潤的氣候條件,不耐寒,冬季室溫不得低於5℃,休眠期宜幹。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質壤土。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和鹽鹼,不需大水大肥管理。但喜陽光,不耐蔭,在蔽蔭環境下,多不開花。

  大棚蘆薈栽培要點

  整地施肥

  一般要選地勢高、地下水位低、排水暢、土壤疏鬆、透氣、肥沃的土地。整地深翻並施有機肥,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加葉菜類復混肥100kg。畦寬要考慮能架設大棚和覆蓋遮陽網。一般畦寬單行0.5m,雙行0.6~0.8m。

  繁殖方法

  種子播種法 種子於春天播種,需砂盤育苗,然後再移植。

  分株法 在早春結合換盆,將母株四周分櫱的新株與母株地下莖切斷,作為種株栽培。但此法因分櫱數少,繁殖數量較少。

  扦插法 一般多采用扦插繁殖。方法是在春夏之間,剪取 主莖基部和葉腋間的小側枝,進行扦插。剪長10~15cm的新芽,用小刀自基部割下,於蔭處放置1天,使剪口略幹後,插於培養土內。插深3~4cm,1周後方可澆水,約20~30天即可生根。主幹也可截下扦插。插枝時間以春天為佳,以利安全越冬。冬天切忌多澆水,以防爛根。一般第二年春季定植。

  田間管理

  小苗分株後須灌水,但不宜過潮溼。忌中午灌水,灌水要適量,如表土下2cm處有溼土,就可不灌水。夏天干燥時,每隔1~2天灌水1次,每隔3~4周施入人糞尿1次,清除棚內雜草。夏季應避免強烈陽光直射,大棚要用遮陽網覆蓋。冬季應防凍,外界氣溫低於5℃時棚內應加溫,至中午高溫時大棚應放氣通風。

  病蟲害防治

  據筆者調查,本地大棚蘆薈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灰黴病,可用10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蟲害主要有介殼蟲和粉蝨,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大棚蘆薈的採收

  在植株成株後可分期分批從下至上採收葉片。可採收部位是櫱生芽、葉、花、花葶和根等。採收櫱生芽可用於繁殖。用於採收葉片的蘆薈,必須3年生以上的成株,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葉片,多數葉片要有500g重,每次可採收3~4片葉,每年可採收3~4次,採完的母株必須留有12片以上的葉片,不可超採。收割口部位必是從基部靠基部的進鞘部位。畝成株每年可產鮮葉1萬~1.2萬kg。

  擴充套件閱讀:蘆薈的好處

  1 、治療面部惡性粉刺、青春痘、面瘡

  將新鮮蘆薈葉壓榨取汁,並以水稀釋,塗抹面部,對惡性粉刺,可在臨睡前以葉肉貼患部,幾天內粉刺全部消失。

  2 、治黑斑、雀斑

  以蘆薈汁塗抹黑斑,雀斑部位,並配合飲用蘆薈酒或蘆薈汁,可使後天長出的黑斑全部消除。就是先天帶來的雀斑,黑斑、經過一年的治療,也可以消除。

  3 、蘆薈化妝水

  以鮮蘆薈汁加水稀釋,每天用來擦臉,可以使面部鬆馳的面板拉緊,毛孔收縮,並難面板以營養,保持面部面板滋潤、白嫩。

  以蘆薈汁塗抹在頭髮,同時按摩頭皮,能給頭皮以營養,使毛根處組織血液執行良好。不僅能止癢去屑,而且能預防脫髮白髮,使頭髮晶蘆瑩黑亮。福建婦女喜用蘆薈汁梳頭,既是定發劑,又起美髮和養髮作用。

  4 、蘆薈洗浴液

  將 2-3 片蘆薈葉,以檫菜板磨成漿狀;裝進沙布袋內,放在浴缸內洗浴。在熱水中,蘆薈的有效成分能全部溶於水中,被人體面板吸收。使粗糙面板復白嫩,消除面板上的瑕疵,達到全身美容的目的。

  5 、蘆薈護脣膏

  以蘆薈計配以蜂蜜,塗於脣部,可防止和治癒嘴脣的粗糙,乾裂。脣邊面板吸收了營養,強化了血液迴圈,脣部就有了血色,並且滋潤和富於彈性,效果十分顯著。體面板吸收。使粗糙面板復白嫩,消除面板上的瑕疵,達到全身美容的目的。

  同時也對內臟疾病、挫傷、撞傷、關節痛都有療效。除對女性有卓著的美容效果外,尤對老人的神經痛、風溼痛更為有效,效果極為顯著。

  花卉蘆薈,可以淨化空氣吸甲醛防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