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芸豆的種植與管理

  芸豆適宜在溫帶和熱帶高海拔地區種植,比較耐冷喜光屬異花授粉、短日照作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合理澆水施肥防芸豆紅根

  根部病害***如菌核病、立枯病、炭疽病等***會使芸豆根系變紅且腐爛,但春茬芸豆發生紅根多為肥水不當造成的,常表現為根量少、根尖變褐色。因而,管理上一定要嚴把肥水關。可將春節過後的肥水管理分段進行:

  溫度仍然較低階段:切莫大水澆灌,以防地溫下降幅度過大而造成傷根或漚根。此期仍然要採用冬季“澆小溝、澆小水”的方法進行,並且肥料應以促根的優質生物菌肥為主。

  溫度回升階段:為確保芸豆大量開花結莢所需的營養,應加大肥料用量,但仍然不能全部使用化學肥料,特別是大量的氮肥。可用生物菌肥配合化肥一起衝施。

  溫度升高後:可適當加大用水用肥量,可用海藻肥或硫酸鉀複合肥25~30公斤/畝進行衝施。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菌肥雖營養少,但可以擴大根系吸收營養的範圍、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時又可預防病害;而在衝化學肥料時,不宜衝高氮肥或高鉀肥,因為高氮肥易造成植株徒長,高鉀肥易使豆莢鼓粒。

  調控棚溫防芸豆落花

  目前天氣變化頻繁,忽冷忽熱,建議菜農提早做好棚室溫度調控,避免棚溫過高或過低,影響芸豆開花坐莢。生產中,棚溫調控可把握如下原則:

  開花前:控制棚溫白天在23℃~28℃,保持較高溫度,促進莖蔓發育。初花期:可控制棚溫白天在20℃~24℃,不能超過24℃,以防止溫度過高造成芸豆花芽分化不良而落花。結莢期:可提高棚溫,白天控制在25℃~30℃,以利於果實和莖蔓生長。

  另外,如果白天棚溫超過30℃,夜間溫度降不下來,晝夜溫差小於10℃,那麼白天製造的光合產物多用於莖蔓生長,而植株體內積累的營養較少,花器官發育所需營養不足,同樣會出現拔節長、莖蔓細、花少或花小等情況,提醒菜農注意加強調控。

  有句俗話說得好,“打了春,莫歡喜,還有40天的冷天氣”。因此,菜農還應做好應對低溫天氣的準備。菜農可葉面噴施甲殼素系列產品,抗凍防寒,防止落花落莢。連陰天轉晴後,不要拉草苫過猛,避免芸豆植株發生急性萎蔫,建議上午十點前選擇拉花苫,而後再全棚拉起。

  巧法整枝控芸豆旺長

  有不少菜農向筆者反映,由於忽視了控棵,結果兩三天的功夫,整棚芸豆出現了拔節旺長的情況,有的拔節超過50釐米,莖蔓僅五六片葉***複葉***就竄到了吊蔓的鋼絲高度。如此一來,幾乎沒有形成有效的花莢,大大影響了芸豆前期產量。採取扭蔓整枝的方法很好地調整了芸豆長勢,推薦大家一試。

  扭蔓方法:在芸豆莖蔓長到1.5米高時,在其莖蔓生長點下40釐米處,下彎莖蔓盤圈。注意一開始選擇盤圈的莖節不可過低,以免導致莖蔓長勢太弱。盤圈的直徑為13~18釐米較合適。盤圈個數依植株長勢而定,長勢稍旺的植株可盤圈兩三個;長勢過旺的植株除在主蔓上盤圈外,側蔓也可盤圈,一般每株盤圈四五個即可。

  另外,當前多數菜農的芸豆到了後期呈傘狀。到了中後期,雖然植株上層結莢很多,但是其中下層較為鬱閉,通風透光不良,落花落莢嚴重,產量降低。

  在此,建議大家,調整整枝方法:當植株長到離上部鋼絲20釐米左右,主蔓有6~7片葉時,就將芸豆打頭,利用萌發的側蔓結莢。植株整成立柱形結構後,還應注意防止側枝生長到鋼絲之上時,在水平方向爬蔓,形成鬱閉。到了結莢盛期,植株萌發的側枝較多,單個打頭費工費時,可以用一塊60釐米長的竹竿將鋼絲頂部新萌發的側枝水平打去,對於垂直方向的側枝也用小竹竿打去,保持植株的柱形結構,使植株在垂直方向見光多,促進植株整體的花芽分化,這樣才可為取得總體的高產打好基礎。

  芸豆食用價值

  食用菜豆必須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趨利避害,更好地發揮其營養效益。嫩莢約含蛋白質6%,纖維10%,糖1~3%。幹豆粒約含蛋白質22.5%,澱粉59.6%。鮮嫩莢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脫水或制罐頭。

  菜豆還是一種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這個特點在營養治療上大有用武之地。菜豆尤其適合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血鉀症和忌鹽患者食用。芸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粗纖維,還含有氨基酸、維生素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含量高於雞肉,鈣含量是雞的七倍多,鐵為4倍,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高於雞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