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老化是什麼原因導致

  胎盤老化就是胎盤成熟度,是指胎盤的老化程度,成熟程度越低說明胎盤的功能越好,能為寶寶提供的營養也越多,為什麼會胎盤老化,以下就是小編做的整理,希望對你們有用。

  胎盤老化的原因

  胎盤提前老化,本身不是一個標準的醫學概念,象妊娠30~35周胎盤即出現胎盤2~3級鈣化,只能說明胎盤成熟度,與胎盤功能有一大定聯絡,但不是必然聯絡。胎盤功能減退,多是過期妊娠,或孕媽媽存在妊娠合併症,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都會導致胎盤血液供應減少,加速胎盤老化。

  怎樣才算胎盤老化

  在圍產保健門診,經常有孕媽媽看到B超報告單上寫著胎盤Ⅰ級、Ⅱ級,甚至Ⅲ級的字樣。事實上,這些都代表了胎盤的發育成熟度,Ⅰ級為胎盤成熟的早期階段,Ⅱ級表示胎盤接近成熟,Ⅲ級則提示胎盤已經成熟。醫生通過B超判斷胎盤成熟度,主要通過胎盤上的鈣化點。比如,鈣化點散在就診斷為Ⅱ級,鈣化點連成片就斷為Ⅲ級,這多少會受主觀因素影響,也許有的醫生看是Ⅲ級,在有的醫生那兒就只能達到Ⅱ級。

  要如何確診胎盤是否老化呢?除了做B超檢檢視胎盤鈣化點以外,還要看羊水多少,彩超看臍動脈血流速度是否正常,胎心監測,尿檢查雌三醇和肌酐比值,查陰道壁上脫落細胞等等,都能反應胎盤狀況,必須綜合考量後確診。正常情況下,越接近足月,胎盤越成熟,而胎盤功能則隨胎兒成熟逐漸下降。

  胎盤老化的影響

  ***1***對分娩的影響:

  1、手術產增加:原因是一、巨大肌兒增多:胎兒過熟、頭顱硬、可塑性差。二、胎盤老化,羊水過少,增加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也增加了剖宮產率。三、宮縮乏力,滯產。

  2、產後出血發生率高:原因是一、剖宮產率增加,出血量增加。二、胎兒偏大影響子宮收縮。三、孕激素多,雌激素少,宮縮乏力,滯產。

  ***2***對胎兒的影響:1、宮內窘迫增加。2、新生兒窒息發生率高。3、圍產期死亡增加。4、巨大兒比例升高。

  過期妊娠應提防胎盤老化

  懷孕過期,在臨床上最擔心的是胎盤的功能會隨著過期的時間而老化,也就是說超過的時間愈久,胎盤老化的可能性愈大。胎盤如果老化,提供給胎兒的養分和氧氣便會不夠,可能造成胎兒缺氧。胎兒若缺氧,則容易在子宮內死亡,或者出生以後發生腦部病變。

  過期懷孕除了可能使胎盤功能不足、造成胎兒的死亡以及生病之外,也可能使胎兒的體重過重,而生下巨嬰。巨大的胎兒在生產的過程當中,發生難產的機率增加,鎖骨骨折、臂神經叢受傷、腦顱內出血、新生兒窒息以及產後出血的機率皆會大增。

  可是也有一些過期妊娠的胎兒體重少於2500克,這種在子宮內生長遲滯的胎兒,發生死亡及生病的可能性也比一般的孩子大。

  拓展:胎盤異常

  前置胎盤

  正常情況下,胎盤應附著於子宮體的後壁、前壁或側壁上。但是在某種情況下,胎盤像小帽子那樣附著在子宮頸內口的上方,恰好戴在胎兒的頭上或臀部,這種情況稱為前置胎盤。

  根據前置胎盤的位置,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子宮頸內口全部被胎盤組織所遮蓋,稱為完全性***或中央性***前置胎盤;若子宮頸內口僅一部分被胎盤遮蓋,稱為部分性前置胎盤;若胎盤下緣恰恰在子宮頸內口邊緣處,稱為邊緣性***或低位性***前置胎盤。

  胎盤早剝

  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胎盤早剝***placental abruption***。胎盤早剝和胎盤前置都是妊娠晚期流血的主要原因。

  一旦險情發生,原則上應爭分奪秒地讓胎兒產出,只有在胎兒產出,胎盤跟著排出後,控制孕婦出血,子宮才能迅速收縮而止血。如果初產婦輕度胎盤早剝,宮口已開大,估計短時間內可迅速分娩,可在醫生的嚴密監視下人工破膜後自陰道分娩。切忌拖拖拉拉,延誤急救時機。

  還有幾種與胎盤有關的妊娠異常情況,雖然發生率極低,但是作為資料提供給大家,一旦有病症發生,準媽媽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異常形態胎盤

  受孕時,如果孕卵植入在子宮角部,可能形成雙重胎盤、腎形胎盤、馬蹄形胎盤,或在胎盤上形成深溝。如果葉狀絨毛膜沿著孕卵周圍發育,就會形成長而薄的胎盤,醫學上稱為膜樣胎盤。孕卵植入部位正確,但植入部位的子宮粘膜有炎症病變,就會形成副胎盤。這些形態各異的胎盤都是異常胎盤。分娩時很容易殘留在子宮腔內,是造成產時、產後出血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粘連性胎盤

  有些時候,胎兒順利出生後,很長時間胎盤不能娩出,這往往都是因為蛻膜有炎症變化或葉狀絨毛生長過長,導致胎盤植入異常而造成的。如果絨毛深入蛻膜基底層,胎盤粘連於子宮壁上,稱為粘連性胎盤。

  植入性胎盤

  如果絨毛更加深入子宮肌層,使胎盤和子宮壁粘連在一起就稱為植入性胎盤。無論粘連性胎盤還是植入性胎盤,在分娩時都可以使胎盤剝離困難,造成大出血。粘連性胎盤,需要助產人員用手進入宮腔剝離;植入性胎盤用手也不能剝離,如果強行剝離,會發生出血、休克,穿破子宮肌肉,造成子宮穿孔和感染,後果會很嚴重,此時應立即進行剖腹手術,緩解危機。

  胎盤白色梗塞

  胎盤白色梗塞是因為胎盤發生病變,即在胎盤胎兒面的羊膜下,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結節狀變性組織,較堅硬。胎盤白色梗塞,有的可以深達胎盤靠近母體的一面。如果變性較多、較深,就能使胎盤功能受損使胎兒在宮腔內死亡,並且容易發生胎盤早剝。

  重量異常

  正常胎盤重量為胎兒體重的1/6,約500—600g。胎盤重量超過800g以上,稱為巨大胎盤。小於400g者,為胎盤過小。胎盤重量與胎兒體重的正常比例發生改變,一般均伴有疾病。

  ① 巨大胎盤:常為胎兒感染之徵象,如先天性梅毒感染,胎盤可重達胎兒體重的1/4—1/3,甚至達1/2。先天性結核、弓形蟲病、鉅細胞病毒感染和糖尿病,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現巨大胎盤。

  ② 胎盤過小:多見於早產兒***32—37周***或未成熟兒***28—32周***。此外,重症糖尿病患者營養不良時,亦可導致胎盤過小。

  形態異常

  正常胎盤呈圓形或卵圓形,也見有心形、腎形、馬蹄形或帶形。

  ① 單胎多葉胎盤:單胎妊娠應僅有一個胎盤,但有時底蛻膜血供障礙,呈局灶狀分佈,故胎盤呈多葉狀。一般以雙葉多見,兩葉完全分開,其血管也不相通,直到臨近臍帶處始合併,稱雙葉胎盤。

  ② 副葉胎盤:是在胎盤主體附近有一個或數個大小不等的副葉,一般臍帶附著胎盤主體,自胎兒面有一對血管供應副葉。分娩時,偶有副葉滯留宮內,引起產後出血。副葉胎盤若無血管與主胎盤相連,稱為假胎盤。

  ③ 其他:有時還可見輪狀胎盤、篩狀胎盤、膜狀胎盤和環狀胎盤。後三者在人類均較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