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西紅柿如何管理

  西紅柿是喜溫、喜光性蔬菜,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太嚴格,那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西紅柿管理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西紅柿管理方法

  西紅柿定植前準備

  1、整地:栽培西紅柿的田地應進行秋翻晒土,耕深30釐米左右。晒土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水能力,減少土壤中的病蟲,為根系的生長創造良好條件。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過狀況,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利於土壤養分的分解。即使在茬口安排頻繁,對晒土有困難的情況下,也應在前茬用物收穫後及進深耕,儘可能地爭取較長時間晒土。

  2、做畦***壟***:西紅柿定植畦有高畦、平畦、溝畦和壟畦4種。本地多采用深溝高畦栽培。一般畦寬***連溝***1.3-1.7米,其中溝寬為0.3-0.5米。畦***壟***向,以南並向為好,植株接受光照較為均勻。

  3、秧苗消毒:定植前利用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75%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噴施秧苗。

  4、施足基肥

  ①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料5000公斤,同時加入過磷酸鈣50公斤,結合翻耕肥土混合,翻耕深度25-30釐米。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或壟作栽培。保護地栽培採用地膜高畦栽培,採用膜下暗灌、膜下滴灌。採用高畦栽培的可在畦中央開溝埋季優質廄肥,和農家肥2000-3000千克,草木灰200千克,平畦的後在高畦兩側開挖定植溝,再溝施優質肥200千克或複合肥20-25千克。

  ②西紅柿植株對氮和鉀的吸收率40-50%,對磷吸收率20%。磷肥對西紅柿的果實和種子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培育壯苗也影響極大。氮肥能促進莖葉和果實的生長髮育,尤其在植株生長的前期,氮肥的作用更為重要。鉀肥能促進糖類向果實輸送和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延遲植株的衰老,延長結果期,對改進果實的品質也有良好作用。

  ③西紅柿對肥料的反應很敏感,高肥足水可以奪得高產。肥料的種類對西紅柿的產量和品質也影響很大。各種農家肥的優劣次序是:雞鴨糞、羊兔糞、馬糞、牛糞。人糞尿宜與其他肥料搭配使用。無論哪種農家肥,都需要充分發酵腐熟,切忌追施生糞,以防燒根和感染病蟲害。

  西紅柿栽植方法

  栽植方法與覆蓋地膜定植最好選擇無風的晴天進行,氣溫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小,容易緩苗。

  1、栽植方法:栽苗的方式有平栽、溝栽和垵栽。按灌水的先後又分為“幹栽”***即先栽苗後灌水***和“水穩苗”***即先灌水後栽苗***。栽苗時不可栽得過深或過淺。栽得過深,土溫下低,不利於根系生長,緩苗慢。栽得過淺,雖土溫高有利於根系生長,但紮根不穩,幼苗易被灌水衝跑或被大風颳倒。一般的栽植深度以土坨和地表相平或稍加深一些為宜。如果因苗床管理不當或定植不及時造成徒長羈,定植時可將秧苗的莖端向南呈船底形臥栽,使其露在土面的莖先端稍向南傾斜,以減少秧苗在地面上的高度,可防止日燒和被風吹動,並能促使不定根生長。

  2、覆蓋地膜:近年來,覆蓋地膜在西紅柿栽培上已廣泛採用,它可以提高土壤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疏鬆等,從而加快栽植後秧苗緩苗速度,促進根系生長。地膜覆蓋栽苗法我地一般是先鋪膜後栽苗。具體做法是:在築好的高畦上先鋪上地膜,國周用土蓋奀,然後按株距挖洞栽苗,秧苗四周覆土蓋嚴。

  3、定植密度

  ①露地小架早熟栽培:行距40-50釐米,株距23-26釐米,每畝栽苗5000株左右。小架中熟栽培,行距50釐米,株距26-33釐米,栽苗4000株左右。大架長生長期栽培,行距66釐米,株距33釐米,栽苗3000株左右。

  ②保護地栽培:留2-3穗果摘心的小架早熟栽培,行距50釐米,株距27釐米,每畝栽苗5000株。留3-4穗果的小架中熟栽培,行距50釐米,株距30釐米,每畝栽苗4400株。不摘心的大架長生長期栽培***如荷蘭無限生長型的品種***行距80釐米,株距40釐米,栽苗2000株。

  西紅柿的種植和管理技術

  1、番茄豐產的量化指標

  番茄對溫度的要求:番茄喜溫,白天適宜的溫度為25℃~28℃,夜間16℃~18℃。低於15℃,番茄種子發芽、授粉**及番茄轉紅受到影響:低於10℃,生長緩慢,生殖發育受到抑制,5℃時莖葉停止生長,2℃則受到冷害,0℃即被凍死。高於35℃生殖發育受到影響,高於40℃生理紊亂而熱死。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差利於養分的積累和轉熟,促進植株健康發育,防止徒長,增強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產量。

  番茄對溼度要求:基本原則是除發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後的緩苗期,要求較高溫度和溼度外,其他時期都不需要高溼度。對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開花期以及轉熟期要適當控水外,其他各期都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番茄營養供應的原則:番茄需肥量較大,各時期都應保證充足的營養,但各個生育時期對肥量需求又有一定差異,前期側重氮肥,後期側重鉀肥,磷肥的需求貫徹生育期始終。但整個生育期間要保證鉀肥的需求量。   在保證番茄正常生長髮育的條件下,對番茄進行低溫鍛鍊,不僅可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熱、耐寒能力,而且可降低取暖保溫費用。一般情況下,在番茄生育的轉折點和關鍵時期需要最適溫度,如發芽、出苗、花芽分化、授粉**及轉熟期以及分苗定植之後,保證適宜的溫度,以促進正常的生殖生理過程和受傷後的儘快癒合恢復生長;而在分苗及定植前則要通過充足的鍛鍊,以保證安全渡過受傷後的艱難時期,而在正常生長階段,溫度可適當稍低。

  番茄栽培的關鍵是培育壯苗,壯苗指標為6~7片葉,苗齡60~70天,20~23釐米高,60%~70%顯花蕾。

  2、種子的處理

  番茄種子消毒處理。有兩種方法,

  ***1***溫湯浸種,即稱用清水浸泡種子1~2小時,然後撈出把種子放入55攝氏度熱水,維持水溫均勻浸泡15分鐘,之後再繼續浸種3~4小時。溫湯浸種時,一般是一份種子,二份水;要不斷、迅速地攪拌,使種子均勻受熱,以防燙傷種子;三是要不斷加熱水,保持55攝氏度水溫。可以預防葉黴病、潰瘍病、早疫病等病害發生。

  ***2***磷酸三鈉浸種,即先用清水浸種3~4小時,撈出瀝乾後,再放入10%的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20分鐘,撈出洗淨。這種方法對番茄病毒病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將土豆塊莖冷凍後再緩緩解凍,然後榨汁,把番茄種子在土豆汁中浸泡一夜,次日,將一塊沒有絨毛的厚布蘸上汁,把浸泡過的種子鬆散地放在上面,使種子相互不接觸,再用聚乙烯薄膜蓋上以免乾燥,但需保持透氣,然後把它們放在溫暖的地方***不能加溫***,種子發芽後,**土壤進行育苗,採用這種催芽法可比普通發芽的番茄提早成熟2~3周。

  3、催芽及播種

  播種量確定。一般番茄種子每克含有300粒左右,根據定植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量20-30克。每平方米播種床可以播種10~15克。如果種子發芽率低於85%,播種量還應該適當增加些。

  確定播種期。根據種植季節、氣候條件、栽培方式、育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適宜的播種期。例如,春季露地栽培,北京地區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種育苗。秋季露地栽培,長江以南如上海、南京等地以7月下旬至8月初播種,效果最好;而四川東部以7月上旬播種的產量較高。產量也較高。一些番茄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區,把播種期適當推遲1~2月,然後通過密植、早摘心、增加肥水等措施,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種子經過處理後可以直接播種,但最好還是要進行催芽播種。

  進行催芽時,通常未經藥劑處理的種子,需先用溫水浸泡6~8小時,使種子充分膨脹,然後放置在25-28攝氏度溫度條件下芽2~3天。而用藥劑浸種的種子,只需用清水將種子沖洗乾淨後即可直接催芽。催芽過程中,需提供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為此要經常檢查和翻動種子,使種子處於鬆散狀態,每天還需要用清水淘洗1~2次,以更新空氣和保持溼度。催芽最好採用恆溫箱。經過催芽的種子,播種後出苗快而整齊,有利於培育健壯的幼苗。

  播種方法。通常有撒播、條播和點播。播種後應立即覆土,覆土要用過篩的細土。覆土的厚度約0.8~1.0釐米,薄厚要一致。播種後每平方米苗床再用8克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上細土均勻薄撒於床面上,可以防止幼苗猝倒病發生。冬春季育苗床床面上還需覆蓋地膜。夏秋季育苗床床面上需覆蓋遮陽網或稻草,待有70%幼苗頂土時撤除覆蓋物。

  4、苗期管理

  一般情況,育苗床溫度較高,保溫條件好,種子又先經過催芽的,播種後2~3天就可以出苗,反之,就需要5天或更長一些時間才能出苗。   苗期管理主要是溫度和光照的控制。

  ***1***播種至出苗期間的苗床管理,這一時期是指播種至兩片子葉充分展開期。春季露地栽培番茄的育苗期各地均安排在寒冷的季節,必須使床溫控制在晝溫25~28攝氏度,夜溫15~18攝氏度。採用冷床或溫床育苗的,這期間應充分利用太陽能以提高床溫,並利用覆蓋物以保持較高的床溫。出苗前一般不揭膜、開窗放風。幼芽開始頂土出苗時,如果因覆土過薄,發現頂殼現象,應立即再覆土1次。冬春季育苗期溫度管理見下表。

  ***2***出苗至分苗前的苗床管理。這一時期主要是調節苗床溫溼度,及時間苗、覆土,改善光照條件,白天可控制在20~25攝氏度,夜間10~15攝氏度,以防徒長。分苗前4~5天,為適應分苗床較低的溫度,提高移植後的成活率,促進緩苗,此時的床溫可再降低2~3攝氏度。冷床育苗,尤其是溫床和溫室育苗,應在白天逐漸加大通風口,延長通風時間,草苫或薄席也要逐漸早揭晚蓋,延長光照時間。苗期容易發生的立枯病或猝倒病往往是在惡劣天氣裡,不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長時間用草苫、薄膜等覆蓋物捂蓋著,使苗床內空氣溼度逐漸提高而造成的。期間,尤其應注意保護子葉;改善光照條件;等有害時間苗;水肥管理;和合理覆土。

  5、生長期管理

  抓好生育期管理,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墒、搭架綁蔓,整枝打杈、去掉老葉、通風透光、加強防治病蟲害、加強溫度管理等措施。其中西紅柿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等;蟲害主要有棉鈴蟲、蚜蟲等。西紅柿的病害能防難治,應以防為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種生茬地、防治蚜蟲、適期早定植等。溫度管理就是要白天應適當加大棚室通風量,使棚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夜間溫度保持在10~13℃之間。開始放風時,放風口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午後氣溫下降後逐漸將風口變小或關閉。    抓好肥水管理。西紅柿的生長期在夏秋雨季一般不需要澆水,但當2~3穗果成熟時遇旱,也應適當澆水。根據西紅柿植株生長情況,適時追肥,以促進果實發育,保花保果。一般作底肥可施入金寶貝微生物菌肥,追肥可施入金寶貝壯秧劑和金寶貝增甜靈,使其看上去更加好看美味。有條件的可追施豆餅、棉籽餅等餅肥。

  6、果實採摘

  適時採果。西紅柿成熟有綠熟、變色、成熟、完熟4個時期。貯存保鮮可在綠熟期採收。運輸出售可在變色期***果實的1/3變紅***採摘。就地出售或自食應在成熟期即果實1/3以上變紅時採摘。採收時應輕摘輕放,摘時最好不帶果蒂,以防裝運中果實相互被刺傷。初霜前,如還有熟不了的青果,應採下後貯藏在溫室內,待果實變熟後再上市,這樣既延長了供應期,又增加了經濟效益。在果實後熟期不宜用激素刺激果實著色,經精選後裝箱銷售,它的好處在於既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果品品質,又保障了消費者的食用安全。

  7、夏季番茄育苗技術

  番茄夏季育苗,目的是為9月上中旬定植提供壯苗。其技術要點如下:

  1***.選用良種。選用適應性強、抗病、優質、豐產的矮秧早熟品種,如魯粉2號、津粉65.早豐、早魁等。在病毒病發生較重的地區,也可選用強力米壽、強豐、魯粉1號、雙抗2號、中雜4號等中晚熟較抗病毒病的品種。但要適期早播,定植後留2穗果及早打頂。

  2***.育苗畦的選擇與整理。選擇3年內未種過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且排灌方便的生茬地作育苗畦;在病毒病重發地,育苗畦附近最好沒有黃瓜地。育苗廂做成1-1.5米寬的半高畦,或易於排水的平畦,用充分腐熟的圈肥等作基肥,深翻後耙平。

  3***.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北方地區一般以7月下旬-8月初為宜。如播種偏早,苗期高溫期太長,則病害重;播種晚,病害雖輕,但定植後果實尚未長大或成熟,天氣已轉冷,產量較低。病害輕和夏季較涼爽的地區,可適當晚播;選用中晚熟品種的可早播,早熟品種適當晚播。

  4***.種子播前處理。播種前3-4天,先將種子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分鐘,鈍化種子攜帶的病毒。後用清水洗淨藥液,再將種子放入50℃溫水中,攪拌冷卻至30℃時,靜置浸泡3小時,後將種子撈出瀝乾,用溼布包好,放在室溫下催芽。催芽期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以防發黴。發芽後,先將育苗畦澆足底水,於下午4-5時播種,播後覆土1-1.5釐米。

  5***.播種畦的苗床管理。播種後,在育苗畦上搭涼棚,于晴天上午10時-下午3時,覆蓋薄草簾遮陰降溫。出苗後及時間苗,並用馬拉硫磷或氧化樂果800-1000倍液每隔5-7天噴1次,防治秧苗蚜蟲。苗期乾旱,適當澆水;雨澇天可在涼棚上覆蓋塑料薄膜防雨。

  6***.分苗畦的苗床管理。選擇生茬地作分苗畦,畦內施腐熟圈肥作基肥;地力較差時,每個標準畦***33.3平方米***還可摻施1公斤氮、磷、鉀複合肥,並深翻畦土,使肥料與土壤混勻,耙平畦面。秧苗達2-3片真葉時進行分苗,苗距10-12釐米。分苗後的緩苗期,中午前後可適當搭棚遮陰。對秧苗生長不宜控制過重,畦土偏干時應酌情澆水,並配合劃鋤保墒。定植前3-5天,澆水切塊,切塊後要採取防雨措施,使秧苗能帶土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