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咖啡種植業的優勢地理條件

  我們在課文裡都有學到巴西盛產咖啡,為什麼巴西會盛產咖啡呢?那是因為巴西有生產咖啡的地理優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巴西以熱帶氣候為主,熱量充足,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降水豐富,土壤肥沃,河谷眾多,遮光條件好。

  分佈特徵: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

  社會經濟條件:開發時間早;沿海,海運便利;人口集中,經濟發達。政策支援。

  巴西咖啡種植方法

  咖啡最適合在風化的火山岩土壤中栽種,火山岩土壤中含有大量腐化的植物養分,呈現出一種紅色黏土狀,當地人將這種土稱為“紅土”。咖啡樹苗種下後4~5年可以豐收。咖啡樹種在巴西肥沃的土地上,每年可以開3~4次美麗的白花,也就是可以收穫3~4次咖啡豆。花和果實在成熟期不同階段同時並存。***世界其他地區種植的咖啡樹每年大約只能開1~2次花。***只需要一場大雨,咖啡樹的白花就會綻放,白花綻放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花香怡人,但是花期短暫。大部分咖啡樹是自花授粉,不需要吸引蜜蜂傳播花粉,所以很適合採用單一栽培法。

  對於咖啡農來說,咖啡樹首次結果之前的開花期至關重要,必須多加保護才行。一場狂風或者冰雹突襲,整批作物都有可能毀於一旦。19世紀末以前,人們只知道原產於衣索比亞的阿拉比卡咖啡,這種咖啡最好種在海拔3000~6000英尺的山地,並且年平均氣溫保持在21攝氏度左右,溫度絕不能低於冰點,也絕不能高於27攝氏度。高山種植的阿拉比卡咖啡由於海拔較高,生長緩慢,因此咖啡豆密度和口感都優於較低海拔種植的咖啡品種。

  但是很不幸,巴西95%的地區海拔都在3000英尺以下,因此巴西的咖啡樹多種在低海拔山地或者平地上,生產出來的咖啡果酸味也就偏淡,咖啡豆密度也較低。[2]更糟糕的是,巴西常有周期性的霜凍和乾旱,再加上大自然天然的屏障熱帶雨林遭到破壞,所以災害頻發,災情也更加嚴重。咖啡樹經受不起嚴重的霜凍侵襲,卻需要充足的雨量,平均每年約70英寸[3]。巴西的咖啡收穫期從每年5月雨季結束開始,大約持續半年時間。由於巴西咖啡採用無遮陰式栽培法,因此咖啡樹長得很快,但是土地的肥力也很容易耗盡,除非咖啡農肯花錢人工施肥。

  一棵咖啡樹旺盛的生產期通常會持續15年左右,當然也有一些樹二三十年仍然碩果累累。咖啡樹一失去結果能力,就會被就地砍倒,並剷除,以免和其他仍然健壯能結果的樹爭搶養分。咖啡產量跟咖啡樹的種類和生長環境有關,一棵咖啡樹平均一年可以生產5磅咖啡果實,最終可以收成大約1磅幹咖啡豆。

  當咖啡果從青綠色變成飽滿的酒紅色時,表示它已經成熟了,不過也有些奇怪的品種,成熟的咖啡果呈現黃色。咖啡果的外觀像蔓越莓或者櫻桃,但是形狀更近橢圓。咖啡農通常通過拇指和食指捏咖啡果來判斷咖啡果是否成熟。如果輕輕一捏咖啡豆就擠出來了,就證明這個咖啡果成熟了。咖啡豆擠出來後留在手裡的成分是紅色的果皮和果肉。擠出來的是種衣和黏附在其上的黏液。種衣裡面就是半透明的銀皮包裹著的兩粒咖啡種子。

  大自然為咖啡豆附上多層保護,如圖中所示,從外到內依次是:紅色的果皮、芳香的果肉、像紙一樣的黏性種衣和精細的種皮。採用水洗咖啡生豆處理法時,咖啡果放入水洗桶中,果肉經過發酵,很容易和咖啡豆脫離開來。

  巴西咖啡農還是喜歡用傳統的日晒乾燥法去除咖啡果的層層包裹,取出咖啡豆。他們採摘咖啡果的方式很粗糙,在樹下鋪一塊防水布,不管果實是否成熟,通通連著幼芽和樹葉一起從樹枝上剝下。然後再把這些果實鋪在大天井上暴晒。每天要翻動幾次,才能晾晒均勻。晚上還要收起來,以防露水導致咖啡果受潮,然後白天再次鋪開晾晒。如果咖啡果乾燥不均勻,裡面就會發酵,發出難聞的氣味。咖啡果暴晒到脫水乾癟、堅硬,而且接近黑色的時候,通過敲擊就可以去掉咖啡果外殼,留下咖啡種子。最早的巴西咖啡是連同種衣一起出口的,直到19世紀末,機器取代人力剝掉咖啡殼、篩選咖啡大小,甚至還拋光咖啡豆,然後再出口。

  巴西咖啡的沖泡方法

  單品製作

  烘焙: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鍾情於自己烘焙咖啡豆,因為通常咖啡豆在烘焙完成後,只能儲存1~7天的新鮮度,之後就會開始走味,只留下苦味,而沒有香醇的口感。所以,自己烘焙可以確保咖啡豆的新鮮度。

  傳統的烘焙機都是滾筒式,這種烘焙方式具有燜燒的特性,會使咖啡豆的風味較老成,口感較飽滿。家用滾筒式烘焙機,一次可以烘焙半磅咖啡豆,一次的烘焙時間***含冷卻與出豆***約需21~25分鐘,若想深度烘焙,只需增加時間即可。使用時,只需放入生豆,設定烘焙度,按下啟動鈕,從烘焙到冷卻,烘焙機都可以自動完成。

  研磨:為了與水交融,咖啡做出了最大的犧牲——粉身碎骨。咖啡在沖泡之前,一定要將豆子研磨成細粒狀,增加水與咖啡的接觸面積,才能將美味萃取出來。事實上,磨豆機比咖啡機更重要,目前大部分人都選擇“鋸齒式磨豆機”,因為它能迅速而穩定地磨出均勻的咖啡粉。鋸齒式磨豆機的操作方法很簡單,一般而言,它會有兩個設定功能,一是設定研磨度,一是設定研磨時間。研磨度大多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數字越小表示研磨越細。磨豆機的上面有一個漏斗形容箱,盛裝尚未研磨的豆子,下面則是一個抽屜,用來收納研磨好的咖啡粉。選擇購買磨豆機時,應該注意它的功率,通常在70瓦~150瓦之間,越高越好,功率較高的磨豆機,研磨速度較快,咖啡粉停留在鋸齒間的時間較短,比較能磨出低溫的咖啡粉。

  衝煮:要衝煮一杯好咖啡,除了要有新鮮的咖啡粉和硬度略高的水外,當然還要有一套用起來得心應手的衝煮工具。常用的咖啡機主要有三種衝煮型別。

  滴濾式:用水澆溼咖啡粉,讓咖啡液體以自然落體的速度經過濾布或濾紙,流向容器裡。基本來說,這種方式沒有浸泡咖啡粉,只是讓熱水緩慢地經過咖啡粉。滴濾杯與電動咖啡機都屬於這一類,是最簡單的沖泡工具,能泡出乾淨且色澤明亮的咖啡。

  濾泡式:將咖啡粉放入壺內,由熱水浸泡若干分鐘,再由濾布或濾網過濾掉咖啡渣,形成一杯咖啡液體。

  虹吸壺、滴壓壺、比利時咖啡壺與越南咖啡壺等,都屬於濾泡式的衝煮工具,它們都有浸泡過程,從而形成較複雜的口感。

  高壓式:利用加壓的熱水穿透填壓密實的咖啡粉,產生一杯濃稠的咖啡,這種形態的工具有摩卡壺與濃縮咖啡機。

  快速沖泡法:可使用義大利濃縮咖啡機,較為快速的咖啡沖泡法。義大利濃縮咖啡機可以連續抽取數杯咖啡,煮過程中的高壓能將咖啡豆中的油質和膠質乳化溶解,豆中的精華經由壓力被完全萃取出來,使得煮出的咖啡濃度更濃,口味和香味更好。

  混合配製

  先在杯中加入稍深煎炒的咖啡,將等量的牛奶倒入奶鍋,用小火煮沸,起泡前加入奶油,不要等泡沫消失就倒在咖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