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怎麼種植有哪些種植方法

  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千百年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牡丹源於我國。最早載於東漢早期的武威醫簡。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牡丹種植方法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牡丹的種植方法

  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種法時間太長,從播種時起,要4-5年後方可見花;嫁接法因技術性較強,只適於有經驗的蒔花老手採用,新手難以接活,若措施不當,接活後也難以順利成長,所以一般以採用分株法者為多。

  栽植時間最好在10月上旬或中旬***陽曆***,先要選好地勢高,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量好的地域。最好要有1米以上厚度的培養土、疏鬆沙質土層***不宜在疏鬆土層太薄,下面是結的硬土或粘土處栽種***。地選好後行翻土、耙細,接著填施豬畜糞、骨粉、油餅、草木灰肥等作基肥。然後在地塊周圍開挖30-40釐米深的排水溝。

  牡丹因根鬚較長,株棵較大,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釐米以上。最好是用深度為60-70釐米的瓦缸。

  分時一選比較地健壯的、4-5年內未曾分過的植株。先將全株掘起,剔去根土,放置陰處陰乾一天,然後用手扒開,用刀分割***保留一部分根系及近根處的櫱芽***開,成3株***不宜多分,每株應有3-5個櫱芽***,分好後將過粗的大根剪除,再在傷口處塗1%的硫酸銅進行消毒,或陰涼1-2天后再栽,免得感染病毒。栽培的深度約為20-30釐米,不宜太深,不能超過原來老根的深度。栽得過深過淺都生長不旺。栽時,要注意使其根鬚自然舒展,均勻地散佈於栽植穴中。栽完後稍徽撳壓一下,使根部和土壤緊密,然後澆一次透水,此後一個月內不可再澆水,更不可澆肥。天氣冷時,最好能在根部周圍蓋一層幹馬糞,為其禦寒 ;若在北方栽植,還應在栽苗地的北面豎掛一些擋風的草簾,以防凍傷。

  1-2個月後,若天氣乾燥無雨,可適量澆水,但要掌握一個原則:牡丹害怕積水,寧可幹,不能澇。幹一點無大礙,但過潮就會爛根死亡。平時只要能保持其土不過分乾燥即可。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疏通排水溝,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

  牡丹喜肥,要掌握好幾次重要的施肥當口,第一次為初萌芽時期,此時最需要養分,應施速效肥,使植株根部獲得充分營養。第二次為開花前1個月時,也宜澆施速效肥,對當年牡丹開花有促進作用。第三次為花後肥,即在開花後半個月內進行,施的量可以大些。這次肥對第二年花開得好壞有決定作用。以上幾次都可施經過充分腐熟的餅肥。第四次為越冬肥,即在入冬前結合冬灌進行,可施經過堆積的有機肥。這次肥可以改變土壤結構,增加地溫,對植株越冬有保護作用。

  春暖以後,植株周圍地面要進行除草鬆土。淺鋤即可,不宜鋤深,以免傷及花根。此後每次下過雨後,天放晴就宜再次鬆土,不使根部附近長草。

  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

  從分株第二年起,每到早春二月,就應檢視近土的基部腳芽情況,只能留5-6股健壯的、分佈均勻的,把其他多餘的腳芽剝去,這叫做“定股拿芽”,因為留得太多,就會影響次年開花。

  栽植牡丹的注意事項

  施撒肥料

  牡丹栽植一年後,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機肥料為主。結合鬆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學肥料,結合澆水施花前肥、花後肥。盆載可結合澆水施液體肥。

  澆水要點

  牡丹栽植後澆一次透水。牡丹較耐旱,牡丹忌積水,但乾旱季仍需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

  修剪要領

  牡丹栽植當年,多行平茬。春季萌發後,留5枝左右,其餘抹除,集中營養,使第二年花大色豔。秋冬季,結合清園,剪去幹花柄、細弱、無花枝。盆載時,按需要修整成自己喜愛的形狀。

  繁殖要點

  牡丹繁殖方法有分株、嫁接、播種等,但以分株及嫁接居多,播種方法多用於培育新品種

  牡丹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書生,姓魏名璞,自幼父母雙亡,勤奮好學,天資聰明,琴棋書畫,樣樣都精,尤其是喜愛花草,二十三歲了,還不曾成親,他以花為伴,閒來無事時,對著奇花描丹青,向著群芳撫瑤琴。大比之年,好心的親戚鄰居都有鼓勵他進京趕考,來到京城,三場考過,名落孫山。

  原來他本可考中探花,卻被那太師偷樑換柱抹掉。魏璞便離開京城,取道洛陽,洛陽牡丹爛漫的姿態,絢麗的色彩,魏璞看得眼花繚亂,突然被河邊茅屋旁的一棵牡丹吸引住,只見這一棵牡丹花姿粉白清奇,可有點萎縮,葉子也不太茂盛,好象個殘裝舊衣的小女,缺水嚴重,於是魏璞就用雙手捧起河水,一滴一滴地灑在花上,一氣捧了十幾次。他嫌慢,於是嘴噙手捧,花經過水灑,葉展了,瓣伸了,顯提格外鮮美。不知不覺,金烏西墜,玉兔東昇,他就靠在花附近的一棵樹上,只見一個淡妝粉白的姑娘站在他面前,頓首叩拜說:“多謝君子救命之恩!”魏璞手忙腳亂,忙低下頭,“梆”的一下,鼻子碰在了膝蓋上。原來是南柯一夢。

  第二天,茅舍的主人,一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回來了。原來這老頭年紀大了,才抽空回來看看。老頭說:“這棵牡丹也不知有多少年了,年年都長得很茂盛,花姿清雅,惹人喜愛。可自己年紀大了,最近對這花兒沒照顧好。”說著不禁掉下幾滴老淚。魏璞一聽,便向老人訴說自己自怎樣愛花,提出願用傾囊之物換回這棵牡丹。老頭見他是個實心花的人,就把這棵牡丹贈給了他。

  魏璞買了個大花盆,把牡丹起出來載在盆裡,他要這花帶回家去。但怎麼運呢,用車拉用牲口馱他都不放心,就決定自己抱著花盆走。他過去從沒走過遠路,這次又抱著花盆,走得很慢。這一天只顧趕路,錯過了宿處,看看天色已晚,前不挨村,後不著店,只得硬著頭皮走。走了大半夜,實在很累,不小心絆著一塊石頭,“撲通”一聲跌倒了,懷裡的花盆摔得粉碎。

  魏璞急忙爬起來,摸著牡丹大哭了起來。淚水順著花心滴了進去。哭呀哭呀,他感到渾身無力,喉嚨發癢,嘴巴發燥。想想沒有辦法,為保這花兒不死,只好就地載下。他用手往地上一摸,地溼漉漉的,心想,天肋我也,此地正適宜載花。就用手在地上挖了個坑,把花載上。不一會天就亮了。魏璞感到腿有點疼,仔細一看,是被劃了個大口子,再往地上一看,那兒是溼潤的土地,原來是他腿上流的血。

  再看那牡丹祝告說:“牡丹啊牡丹,你想住下嗎?那我陪著你。”就拖著傷腿搭了個草棚,長期住下了。度過了盛夏,迎來了金秋,送走了寒冬,草長鶯飛的春天又來到了。那牡丹在魏璞的精心護理下,舒葉了,含苞了,綻蕾了,怒放了。啊,那花兒竟是紫紅紫紅,妖妍無比。人們都說是魏璞的鮮血滋潤了這牡丹,所以它的花才變成了紫紅色,因此人們就把這牡丹起名叫魏紫。至今,這洛陽的魏紫牡丹還名揚中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