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菊花的種植技術

  菊花可以食用、可以藥用。但用途最廣的還是作為觀賞花卉。作為觀賞用途的菊花是怎麼種植的。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插條的選擇

  在每年4-5月份,小菊根系萌芽後,要採取健壯母本的頂梢作為插條,一般在下午進行,採取小菊頂部5-8釐米長的頂梢,為了保持水分,要將剛採下的插條,浸泡在清水中。

  扦插

  採取一定的插條後,就可以轉到育苗室進行育苗了,小菊育苗採用穴盤育苗。穴盤育苗就是用穴盤作為容器進行育苗的方式,這種方式的育苗密度幾乎是傳統方式的幾倍。能夠顯著降低成本。

  具體操作時,首先,拿出一個50個穴的穴盤,將穴盤內盛滿素砂土,素砂土就是指不含雜質的自然砂土。用鏟子將穴盤內的土刮平。接下來就可以扦插了,扦插時,先摘除插條基部的葉片,僅保留上面的2-3個葉片,然後插入到穴盤中。插的時候,要輕,避免損傷插條。當都插好後,要將穴盤放到苗床上,淋一次定根水。育苗時期,要保證水分的充足,每天淋水4-5次, 10-15天左右,夏菊就會生根。這時,穴盤中菊花苗密度過大,影響菊花生長,就要移栽到營養缽中了。

  移栽營養缽

  黑色塑料的營養缽具有保護根系、保肥的作用,乾旱時節具有保水作用;用營養缽育苗便於集中培育和移栽。

  培養基質可以將草炭、黃土、素砂土按照2:1:1的比例混合,草炭包含氮、鉀、磷等多種元素。這些豐富的營養成份,對於植物生長非常有利。移栽時,將混合基質倒入營養缽中,然後用一隻手擠壓穴盤底部,另一隻手輕輕的將菊花苗拿出。移栽在營養缽中。然後,將營養缽放在溫室的苗床中培育。先淋一次定根水,然後,每2-3天淋水1次,這個時期,還要定時給它們噴灑殺菌藥。百菌清1500倍液和甲基硫菌靈800-1200倍液交替使用。每5-7天噴灑一次。1個月左右就可以移栽在室外花圃了。

  移栽花圃

  移栽前,要選擇好花圃地,一般情況,土質結構疏鬆,排灌方便的砂質壤土都可以栽培。移栽時間一般選擇在陰天或晴天傍晚。移栽前,先要整地,用鐵鍬將大塊的土壤拍碎、剷平。然後,將營養缽中的菊花苗移栽到花圃中,移栽時不要傷到苗木根系。株距和行距都保持在20釐米左右。

  為了讓菊花,花色更加豔麗、多彩。移栽後的菊花,我們就要對它們精心培養。下面看看,我們需要做什麼吧。

  施肥

  施肥可以使小菊結蕾多,產量高,在實際生產中,可以施尿素,每半個月施一次,每畝施5-7千克左右。

  打藥

  為了防止小菊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要定期對小菊打藥,為了使小菊不產生抗藥性。要將營養藥和殺菌藥交替輪換使用。具體操作可以使用百菌清1500倍液和甲基硫菌靈800-1200倍液交替使用。5-7天噴灑一次。每畝噴灑15千克左右。

  除草

  除草也是很重要的,必須根據雜草生長狀況,及時清除,一般10-15天個鋤草一次。

  澆水

  小菊喜溼潤,但怕澇,必須嚴格掌握澆水量和澆水時間,春季要少澆水,防止幼苗生長過快。夏秋季節乾旱時,要及時澆水抗旱。

  經過1個月左右的培育,到了6-7月份,滿地的小菊就基本開花了,這時,只要每隔5-7天澆一次水就可以了。

  花期時,除了澆水外,我們就可以減少對小菊的日常管理了。

  觀賞菊花生長環境

  溫度

  觀賞菊花,生長適合的溫度在21攝氏度左右,觀賞菊花又能耐寒,能在5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安全越冬。但不耐炎熱,溫度高於32攝氏度以上時便會生長緩慢。觀賞菊花的抗寒以及耐熱能力,因品種的不同會有所差別,一般,小菊品種耐寒性強。而引進的、名貴的大菊品種抗寒性較差。

  光照

  觀賞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花卉,只有在每天日照較短的情況下,才形成花芽並開花。在日照較長的情況下,只長莖葉,不能形成花芽。一般情況,在營養生長期需要每天14.5小時的日照,在花芽分化期需要每天12小時的日照。

  土壤

  觀賞菊花對土壤的酸鹼性具有較廣的適應性。在微酸性到微鹼性的土壤都能生長, pH值在5.5-7.0之間。盆栽菊花要選擇適合的盆土,盆土要選擇疏鬆、肥沃帶沙質的土壤。

  水分

  觀賞菊花對於水分的需求比較大、但怕積水。尤其是營養生長期間,生長速度快,需水量大。很容易缺水。要勤澆水。但注意不要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