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種植的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

  黃芪又稱黃耆,為多年生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的乾燥根。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黃芪種植過程中的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防治。

  黃芪的田間管理

  ***1***中耕

  苗高4~5釐米時,即可中耕。結合中耕,除去雜草、弱苗、病苗、異苗,一般中耕2~3次。中耕期間可以每畝噴施施萊登廣譜液肥30毫升一次,提高苗的成活率,促進根系發育。苗高10釐米左右時定苗,條播的株距10~20釐米,穴播的每穴留苗2~4株,如缺苗過多,應及時補栽補種,以補種為宜。此時可用藥材專用施萊登液肥一次,防止徒長,加快莖杆生長。準備當年收穫的畝基本苗2~2.5萬株,準備兩年以上收穫的畝留基本苗1.2萬株。以後每年於生長期視土壤的板結和雜草長勢,進行中耕除草。

  ***2***追肥

  準備當年收穫的,一般追肥2~3次。第一次在苗高3~5釐米時,澆稀薄的糞水,每畝用人糞尿50公斤沖水澆,促進幼苗生長。第二次在苗高20~30釐米時,每畝用施萊登藥材專用衝施滴灌肥精一桶加施萊登高磷肥一包隨水衝施。第三次在苗高60釐米時,如葉色黃可溝施適量的施萊登廣譜衝施滴灌肥精一桶和過磷酸鈣10—15公斤。準備2~3年收穫的,冬季枯苗後、土壤封凍之前每畝施入施萊登生態肥兩套加過磷酸鈣50公斤、餅肥150公斤混合拌勻後於行間開溝施入,施後培土。

  ***3***排灌

  黃芪一般不澆水,但播種後和返青期如遇連續乾旱無雨,應及時灌水,以促種子萌發出苗和春季早發。平原地區種植黃芪,要儘可能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溼度。梅雨及秋雨季節往往溼度過大,黃芪爛根死苗嚴重,因此必須在梅雨前的6月初重新將田間排水溝渠深挖理通,保證雨水及時快速排除。

  ***4***打頂

  為控制植株的生長高度,減少地上養分消耗,加大根部養分用量,於7月底以前進行打頂,可以增產。

  黃芪的病、蟲、草害防治

  1.病害

  ***1*** 白粉病。從苗期到成株均可發病,一般危害葉片和莢果。受害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絨狀黴斑,嚴重時黴斑佈滿葉片和莢果。後期在病斑上出現小黑點,造成葉片早期脫落,嚴重時使葉片和莢果變褐或逐漸乾枯死亡。

  防治方法:收穫後清潔園田,集中燒燬。實行輪作,並忌與豆科等易感作物連作。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發病初期噴灑施萊登“祛粉”1500倍液,病情嚴重時噴灑施萊登“祛粉”一套兌水15公斤進行治療。每7—10天1次,共噴2~4次。

  ***2*** 紫紋羽病。因發病後根部變成紅褐色,也叫“紅根病”。先由鬚根發病,而後逐漸向主根蔓延。發病初期,可見白線狀物纏繞根上,此為病菌菌索,後期菌索變為紫褐色,並互相交織成一層菌膜和菌核,包圍住根部和莖基部,根白皮層向內腐爛,最後全根爛完,葉片枯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消除病殘組織,集中燒燬。實行輪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3~4年後再種。發現病株及時連根帶土移出田間,防止菌核、菌索散落土中。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施萊登“祛腐”30毫升加施萊登“祛淨”一套兌水15公斤全株噴灑,病情嚴重時,用施萊登“祛腐”40毫升加施萊登“祛淨”一套兌水15公斤全株噴灑,同時用施萊登“祛腐”加施萊登“祛萎”600倍稀釋液淋根,每隔7—10天一次,共噴灑2—3次,淋根2次即可。

  ***3*** 根腐病。植株葉片變黃枯萎,莖基到主根均變為紅褐色幹腐,上有紅色條紋或縱裂,側根很少或已腐爛,病株極易從土中拔起,主根維管束變褐色。在潮溼環境下,根莖部長出粉黴。

  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溼度,不使地面積水。適當輪作,施行條播。發病初期,用施萊登“祛萎”一套兌水15公斤進行全株噴灑,每隔7—10天一次,共噴灑2—3次。病情嚴重時,用施萊登“祛萎”加“祛腐”600倍稀釋液進行灌根,2次即可,同時用施萊登“祛萎”一套兌水15公斤進行全株噴灑,每隔7—10天一次,共噴灑2—3次。

  ***4*** 立枯病。出土幼苗在近地面莖部出現褐黑環腐縊縮,拔起死苗可見病部有不很明顯、淡褐色蜘蛛絲網狀黴,聯附著小土粒狀的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