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雞的養殖方法

  烏骨雞,又稱絲羽烏骨雞、武山雞、竹絲雞等,下面小編就具體為你介紹關於烏骨雞的養殖,歡迎大家的閱讀!

  烏骨雞的飼養方式

  烏骨雞的飼養方式和肉雞飼養方式基本一樣,籠養、地面散養、炕上平養或網上平養都可以,在農村炕上平養為最佳。烏骨雞籠舍的建造必須選擇背風朝陽、地勢乾燥、平緩、四周排水良好、遠離居民區、交通方便的地方。

  雞舍的大小依地勢、地形而定,一般採用開放式新型雞舍,這種雞舍主要是採用雙坡式頂棚,兩壁敞開,前後兩個視窗。其主要特點是:避雨防火,夏季通風,雞舍乾燥。這種雞舍在氣候溫和或較炎熱的地區比較合適。

  烏骨雞的飼養管理

  育雛期為30天,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是關係烏骨雞生產成敗的關鍵時期,其主要任務是提高雛雞成活率和前期增重。

  1.消毒防鼠:育雛前,育雛室的地面和牆壁要用2000∶1的百毒殺S或ABB消毒劑噴灑消毒,再把食槽沖洗乾淨,晾乾備用,同時育雛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圍牆,嚴禁有鼠洞。

  2.保溫控溼:由於雛雞絨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調溫,溫度過低會造成雛雞生長受阻,扎堆擠壓,導致白痢病爆發;如果溼度過大,會導致球蟲病的發生,所以要保證合理的育雛溫度和溼度。育雛室要備有溫度計,隨時掌握育雛室的溫度。

  育雛室的溫度和溼度,一般是1周齡內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4℃至32℃,溼度為65%至60%;1至2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2℃至28℃,溼度為65%至60%;2至3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7℃至25℃,溼度為65%至60%;3至4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5℃至23℃,溼度為60%;4周以後溫度為20℃左右,溼度為60%。

  除使用溫度計外,還要學會“看雞施溫”。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食慾旺盛,睡眠安靜,雞群疏散,均勻俯臥。溫度過低雛雞易拉稀感冒,互相擠壓,層層扎堆;溫度過高雛雞張嘴喘氣,遠離熱源,精神懶散,食慾不好,大量飲水。

  3.飲水開食:雛雞出殼20小時後,就可進入育雛室,先飲水,後開食。開始飲水應用5%至10%的白糖水,飲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齡前的雛雞要飲溫開水,水溫要與室溫相近。飲水最好採用雛雞飲水器,飲水器裡應經常保持不斷水,讓雛雞自由飲用。飲水2至4個小時後,可開食,把飼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為宜,均勻地撒在塑料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飼料可直接喂飼料廠生產的全價飼料。但不論喂哪一種飼料,開始3至5天,飼料必須加0.2%氯黴素或0.2%新諾明,或在飲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廣譜抗菌藥物,控制雞白痢病的發生。烏骨雞與其他雞種的不同之處就是先天性的白痢病特別嚴重,所以在育雛期藥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間斷,用塑料布喂3至5天后要逐漸換上小木槽或塑料槽,白天3至4小時喂一次,晚上4至5小時喂一次,總之要保持不斷水、不斷料。

  烏骨雞的育雛技術

  烏雞是中國特有藥用珍禽,以江西泰和所產烏骨雞最為正宗,泰和烏雞外形逸麗、具有鳳冠、雙纓、白絲毛、毛腳、烏皮、烏肉、烏骨、綠耳、五爪、鬍鬚10大特徵,號稱“十全十美”,雞中魁首。

  1、育雛季節的選擇

  一般在春末和夏秋季節育雛成活率高。其他季節亦可育雛,但要創造較好條件。

  2、飲水

  雛雞接運後應先飲水,可先飲0.2‰的高錳酸鉀水,飲水後2~4小時開食。開始飲水後,就不要間斷。20日齡內飲溫開水,用塔形飲水器給水,以防止雛雞受淹。雛雞的飲水量一般為採食量的1.6倍。

  3、開食

  出殼後的第2天開食。最好餵給配合飼料。開食的初期***3日齡內***,餵給開水浸泡過的碎米、芝麻或小米。每百隻雛雞日補喂3~5個熟雞蛋,把飼料撒在塑料布上,讓雞自由採食。第5日起,可用炒過的碎米,加上小雞配合飼料飼餵,其飼料配方是:高梁5.0%、魚粉10.0%、玉米54.13%、大麥5.0%、豆餅16.0%、麩皮4.0%、葉粉3.0%、骨粉2.5%及食鹽0.37%。飼料中粗蛋白質要求達到20.8%、代謝能達到12.12兆焦/千克、鈣1.3%、磷0.8%。將飼料放在條狀食槽內幹喂。從第7天始,可在飼料中加入15%左右的青飼料。如使用的是市售全價飼料,青飼料可少加或不加。1周後,可在飼料中加3~5克細沙,或用盤另盛,讓雛雞自由採食,以增強消化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