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的種植技術

  芍藥具有養血柔肝、鎮痙、緩中止痛功能。主治胸肋痛、瀉痢腹痛、崩漏。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選地與整地:芍藥為深根系植物,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好。每畝施基肥3 000千克,深耕30釐米,然後耙細整平,做寬1.2~1.5米的畦,畦間開排水溝。

  2.芍頭繁殖

  ***1***芍頭的挑選:先把刨下的芍根從芍頭著生處割下,根加工入藥。留下的芍頭,選其形狀粗大,芽頭飽滿的,縱切成數塊,每塊帶有粗壯的芽苞2—3個,供種苗用。芍頭宜隨收,隨切芽,隨種。一畝芍藥所產的芍頭,可栽3—4畝。

  ***2***芍頭的貯藏:芍頭可貯藏,秋栽或春栽。選高燥陰涼處,挖寬50釐米,深40釐米的溝,將芍頭按順序堆放,厚約20釐米,上蓋一層溼潤的沙,芍頭稍露出。如春栽,北方天氣變冷時,加蓋稻草或草簾子。

  ***3***栽種:秋栽芍頭先長根後發芽,成活率高;春栽芍頭先發芽後長根,成活率較低,故以秋栽為好,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宜。按行株距50釐,米X40釐米挖穴,芽頭向上,埋入穴內,覆土4釐米左右,栽後澆水。每畝種植2 500~3 000株較適宜。春栽與秋栽方法相同。每畝用種秧100千克。

  3.種子繁殖:8月下旬至9月初收穫種子,採收後及時播種,不然,則需將種子與溼沙按1:3混合後沙藏促進種子後熟,於翌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秋播於9月中下旬,按行距15釐米開溝,深2—3釐米,在溝內按粒距3—5釐米播入種子,覆土後稍加鎮壓,澆水。翌年4月上旬出苗,生長1年後移栽。每畝播種量3廣4千克。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後,及時中耕除茸,不宜深,以免損傷幼根。夏季乾旱時應中耕保墒,每年中耕除草3—4次。

  2.追肥:芍藥是喜肥植物。第一年因芍根太嫩,少追肥或不追肥。栽後第二年起,每年追3次肥:第一次在3月下旬,每畝施人畜糞水1 000千克;第二次4月中旬,每畝施人畜肥水l 50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或餅}]E30千克;第三次在秋季lo月中旬,每畝施廄肥2 500千克,溝施,施後澆水。

  3.摘蕾:除留種外,一般在現蕾時將其花蕾摘除,促進植株和根的生長。

  4.間作:栽後1~2年內,植株生長緩慢,發棵小,為充分利用土地,可間作蔬菜、豆類、芝麻作物。

  【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有鏽病。葉背生有黃色至黃褐色的顆粒狀物,後期葉背在夏孢子堆里長出暗褐色的刺毛狀物。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萎鏽靈500倍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

  【採收加工】 芍藥以根入藥。用種子育苗的4—5年,用芍頭栽種的3~4年收穫。於9月採挖,除去根莖及鬚根,洗淨,颳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使芍根發軟,撈出晒乾。一般畝產幹品250千克。

  芍藥的種植要求

  1、用地要求

  應選用地勢高、乾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栽植前應施足底肥,以腐熟的餅肥***200kg/畝***或糞幹***1500kg/畝***為宜,深翻整平後方可。

  2、栽植時間和規格

  栽植的適宜時間一般為8月下旬***處暑***到9月下旬***秋分***;栽植的密度,一般觀賞用可80cm x 70cm,每畝栽1200株左右,生產用可60cm x 50cm,每畝栽2200株左右。栽植時,穴的規格一般深35cm左右,口徑20cm左右,苗的深度以芽低於地平面3cm為宜,最後將穴填滿土、搗實並堆10cm土堆,以防寒保墒並起標誌作用。栽植後可視土壤墒情,可適當澆水越冬。

  3、栽植後病蟲害防治

  芍藥病害主要是葉斑病,包括紅斑病和褐斑病,一般發病高峰期在氣溫高、溼度大的夏秋季節,發病初期可用40%多菌靈800倍液噴施葉面防治,嚴重時用40%多菌靈500倍液每15天噴一次,2-3次即可防治。蟲害主要是蠐螬和線蟲。對於蠐螬在7-8月份盛發期可用30%的呋喃丹***5kg/畝***或50%辛硫磷顆粒劑***3kg/畝***或甲基異柳磷水劑,與有機肥或沙土混合成毒餌,均勻撒施,然後深鋤即可。線蟲系根結線蟲,傳播性強,對芍藥危害比較嚴重,防治可用30%的呋喃丹顆粒劑25克/平方米,於夏季多雨期均勻施於發生地塊,後深鋤5-10cm。因根結線蟲繫好氣性低等動物,主要生活5-20cm以內的土層內,施藥時,千萬不可過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