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家兔面板真菌病

  家兔面板真菌病,是由多種真菌感染家兔面板,引起炎症、毛囊損害、脫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家兔生長緩慢,遇寒冷季節常引發其它疾病,死亡率大大提高。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

  家兔面板真菌病:流行狀況

  該病已存在多年,各地均有發生,隨著規模化養兔的發展,該病流行更為廣泛,危害更大。據臨床觀察,該病在主要養殖區內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如四川、山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黑龍江等。毛兔、肉兔、獺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發病尤盛。主要是仔兔、幼兔、哺乳母兔發病。發病率高低不一。

  就一個兔場而言,先有少部分仔幼兔發病,繼而不斷擴大,直至絕大部分仔兔均發病。一窩兔中,發病率在80-100%。仔幼兔發病後會在3月齡左右自然康復不表現臨床症狀。一般情況,該病不引起兔直接死亡,但因該病導致生長速度慢,脫毛後怕冷、抗病力下降,加之外界環境條件較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可繼發其它疾病,引起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在北方的寒冷季節更是如此。

  家兔面板真菌病:傳播途徑

  該病病原是真菌,是由多種病原菌引起家兔的一種面板病,因病原的不同,感染程度的不同,表現臨床症狀多有變化。該病病原除感染家兔外,還可以感染人及其它動物如豬、貓、狗等。一般兔場多為引進種兔時不慎帶菌而引發該病。由於青、成年兔一般不表現臨床症狀,很難發現病兔,致使引進種兔時防不勝防。

  當兔場內有此類病原存在時,非繁殖期一般也不表現病症,只是到繁殖期間,母兔乳腺發育,面板利於真菌繁殖,在母兔乳房周圍形成病灶。乳兔在哺乳時與母兔直接接觸,仔兔稚嫩的面板更易被感染,幾天後表現出臨床症狀,隨後不斷擴大感染範圍,病情不斷加重,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真菌的傳播較為迅速,病兔的痂皮、毛等脫落後帶有大量病原菌,通過機械傳播如人工搬動、空氣流動等,在兔場內廣泛的傳播,在兔場周圍也散播大量病原。由於真菌多以孢子的形式傳播和存在,一般情況下一時難以清除乾淨。由於工作人員與兔接觸較多,也難免不被感染。

  家兔面板真菌病:臨床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仔幼兔。哺乳兔7日齡以後,便可發現兔脣邊、眼周圍面板增厚、發炎、痂皮增生,脫毛後如戴眼鏡,兔四肢1個或多個表現以上症狀。部分兔軀幹部位被毛長短不一,呈波浪狀。一部分兔區域性脫毛,面板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呈糠麩樣、石膏粉樣等,嚴重者,面板皺摺,變厚,如象皮樣。病兔怕冷,扎堆,不活躍,食慾無異常。

  部分兔在耳背或身體其它部位面板形成侷限性病灶,脫毛,結痂,去除痂皮後,形成潰瘍,硬幣大小不等。哺乳母兔常帶菌,在乳房周圍面板上形成病灶,面板區域性炎症、結痂脫毛。部分兔開始發病時在面板上呈現小紅點、較硬,繼而不斷擴大,如同侷限性的乳房炎,腫塊較硬,繼而結痂,去除痂皮後,形成潰瘍,用力擠壓,可見潰瘍面上有多個細小的膿樣物擠出。

  家兔面板真菌病:防治方案

  預防:繁殖母兔在懷孕後25天用灰黃黴素按8/萬拌料飼餵10天左右,可有效地降低仔兔的發病率。

  治療:對已發病仔兔,用灰黃黴素按8/萬拌料飼餵20天左右。***說明:公開的抗真菌藥物較少,非正式生產的產品未推薦

  綜合防治:由於環境中、兔體外帶有大量病原菌,單依靠藥物很難根治,必須採取持久的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比較理想的根除效果。

  首先要堅持用藥預防和治療,降低發病率,大力抑制真菌的增殖,減少傳播的機會。

  第二要大力消毒:發病兔場環境中有大量病原體存在,是兔場發病的潛在威脅,必須對兔舍、籠具、用具、舍外環境作嚴格消毒。消毒可用火焰、化學藥物如2%的火鹼、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對大面積的場地可用10——20%的生石灰水多次消毒。

  第三是配合藥物治療和全場大消毒,對本場內的動物包括兔、豬、狗、貓等逐一進行藥浴,以消滅動物皮毛上攜帶的病原。消毒劑可用含氯消毒藥及其它能殺滅真菌的藥物。藥浴時可適當提高藥浴時可適當提高使用濃度。注意應選擇25℃以上氣溫條件下進行藥浴。

  第四切記不要隨意引進外來種兔及其它動物,以免前功盡棄。

  家兔面板真菌病:危害

  肉兔、毛兔、獺兔對該病均易感。主要感染仔、幼兔,3月齡以上家兔逐漸康復,被毛重新長出,表面上健康,但帶菌。由於這一特徵,許多兔場剛引進種兔時均未發現該病,而是養殖一段時間後發現該病由零星發生,轉而不斷擴大至全群仔幼兔發病。此外,哺乳母兔發病,主要危害乳房周圍面板。由於近幾年來養兔業的大發展,大量種兔的流動,該病呈流行趨勢,對養兔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發病兔場的工作人員也會引起面板損害,影響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