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善魚的日常管理方法

  鱔魚是種很好的魚產品,在飼養鱔魚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什麼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鱔魚苗種放養和日常管理

  1、鱔種的來源與放養

  在人工繁殖鱔種尚無批量供應的情況下,試驗所需的苗種主要收自微山湖附近水域,經過精心挑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活動敏捷、體色呈黃色或青黃色、帶有大斑點的野生鱔種***灰色鱔生長速度慢不宜做鱔種***,採用帶水運輸,運輸距離較短,避免高溫天氣運輸。試驗苗種放養時間為6月16-20日,每箱投放鱔種6kg***約1kg/㎡***,平均規格為29.6g/尾。入箱之前首先用20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鱔種15min,並挑除病、傷的鱔苗。根據鱔魚的生物學特徵,分成3個試驗組分別飼養,即625px以下***第I 組***、25~875px***第II組***、875px以上***第III組***,使同一網箱的放養規格儘量保持一致。

  2、餌料的選擇與投喂

  黃鱔入箱後3天內不投放任何餌料,使其處於飢餓狀態,第4日傍晚開始少量投喂事先培養好的紅蚯蚓,投喂量約為鱔魚體重的1.5%。馴食1周後,逐漸改成投喂絞碎的鮮活小雜魚、螺絲肉等,並不斷增加人工飼料的投喂比例。試驗所投喂的系列顆粒飼料均來源於同一品牌***天邦***的正規廠家,保證了餌料的新鮮、無公害要求,不僅讓鱔魚能夠吃足,而且要吃好、吃習慣。根據攝食情況、水質狀況、季節及天氣變化等,適時增加投喂次數和投喂量,尤其在7、8、9月鱔魚的生長旺盛期,採取日投喂2次,分早晨、傍晚各1次,日投喂量相應提高至鱔魚體重的3%~6%,傍晚投喂量宜多一些,約佔日投飼量的2/3。

  3、日常管理

  在黃鱔養殖過程中,每天堅持早、晚各巡箱1次,檢視其吃食情況,清理腐爛的水草、殘餌等有害物質;做到每10d刷洗1次網衣,以避免造成水體汙染。根據天氣和水質情況,及時加註新水,每15d左右換水1次,但換水量不宜過大,控制在池水的10%以內,避免黃鱔因水溫變化而產生不必要的應激反應。在夏季高溫天氣,每15d 左右向塘內施用活水素1次,每次用量為0.30~0.45g/m3,保持箱內水質“肥、活、嫩、爽”,為鱔魚生長棲息創造良好的水體環境。另外,每20d左右要割除1次長出箱外的水花生,其目的是防止鱔魚的攀爬外逃。

  鱔魚養殖模式

  1.稻田養殖 稻田不幹涸、不氾濫的田塊均可利用,面積以不超過666.7平方米***1畝***為宜,水深保持10釐米左右即可。四周田埂最好用磚或條石砌成,高40釐米,寬30釐米,牆頂出簷5釐米,以防黃鱔用尾巴鉤牆或鑽洞逃跑,還可以用70釐米×40釐米的水泥板護田埂與地面成90度角,下端埋入田底10釐米左右,上面加磚、石、土等作埂。如果是粗改粗養,只要加高、加寬田埂注意防逃即可。田中央挖一個面積為4平方米深0.5米左右的水凼。沿田埂四周要開挖圍溝,田中挖井字形魚溜,一般寬30釐米,深30釐米,所有溝與凼必須相通,開溝挖凼在插秧前後均可。如在插秧後,可把秧苗移栽到溝邊、凼邊,這樣就不會減少秧苗的株數。進排水口要安好堅固的欄魚裝置,以防黃鱔逃逸。

  2.水泥池養殖 選擇向陽、通風、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一般為水泥、磚面結構,建半地下式池子,大小以6平方米~20平方米為宜,池面和底部要打磨光滑,以免鱔體受傷。池角磚應為圓弧形,池簷向內側伸出,設進排水口和溢水口,進水口一般要高出水面30釐米~40釐米,排水口安裝在池底下。溢水口一般設在高於泥面20釐米處。排水口和溢水口應設在進水口對側,並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屬網做好防逃裝置。上述工作做好後,應對水泥池採取脫鹼措施。因為酸鹼度上升,會使養殖黃鱔受損,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中溶入過磷酸鈣肥料1公斤或酸性磷酸鈉20克,浸泡2日後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水泥池養鱔分有土和無土兩種養殖方式,這兩種方式都要栽種水花生或水葫蘆,以在炎熱季節起調節水溫和供鱔魚避暑的作用,可全池種滿只留幾個投食點***約1/10的空間***

  A、有土養殖以底鋪20釐米~30釐米泥土為宜,泥層表面以上水位應保持在20釐米~25釐米。水過深則鱔魚在活動中要消耗過多的能量,過淺則水體易渾濁且水溫變化大;

  B、無土養殖水位保持在30釐米~40釐米為宜。其優越性在於水體消毒效果好,易操作;而有土養殖,消毒時藥力較難作用到泥土中、底部,且易滋生各種寄生蟲及其中間寄主,如螞蟥、扁葉螺、框實螺、細菌等。

  鱔魚購買苗種應注意的六個問題

  ***一***選擇最佳採購時間。採購鱔種最好選在春季的穀雨前後及秋季的秋分時節,避開炎熱的夏季,即鱔魚的繁殖季節,穀雨前後氣溫在15℃以上18℃以下,鱔魚大量出現易於捕捉,易於採購,便於運輸;秋分時節,氣溫轉低,稻田區收過稻後,人閒開始用鍬刨鱔,此法捉來的鱔,若受傷,傷勢明顯,易於挑選,投放後成活率可高達95%以上,之所以避開鱔魚的繁殖季節,是因為繁殖季節懷卵鱔極易受傷,運輸投放成活率均較低。

  ***二***弄清鱔種來源途徑。市場購種時一定要了解鱔種是採取何種方式捕捉的,摸清市場周邊人常用的捕繕方法,電擊鱔、鉤釣鱔、鱔夾於夾的鱔均不能用作鱔種養殖,最好採購用籠捉的或鍬刨的鱔,即使是籠捉鱔也要告訴籠捉戶籠裡上誘餌的釣針最好能捏成大彎,讓鱔吃不到,不傷及鱔。

  ***三***要直接從捕捉戶手中購買,不經中間商轉手,以減少中間環節,因作為鱔種,暫養最好不超過兩天。

  ***四***購種時要選擇體質健壯、無傷、無病者。

  ***五***購買後放在盛有清潔河水的容器中,水、鱔比按1:1的比例,且水位深以20—25cm為宜,利於鱔頭伸出水面呼吸空氣中的氧,收購後切不可放在容器中長時間高密度聚集,否則易擠壓,造成內傷而引起生殖孔泛紅,嚴重者外翻,此種鱔若不經藥物處理挑選而放入池子,成活率不到50%。

  ***六***購種時最好就近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