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馬

  馬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小。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馬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馬的方法

  馬的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馬依靠味覺進行咬嚼性探究括動,馬口腔和舌分佈有味覺感受器,亦叫味蕾。這些味蕾多集中於輪廓狀乳突、蕈狀乳突和葉狀乳突之中。馬的味覺感受並不靈敏,因此,馬採集食物的範圍很廣,馬也是最容易飼養的動物之一。很多的飼料馬都能適應,有的甚至是比較粗糙、適口性很差的飼料。在我國北方牧區,冬天馬匹主要採食草地枯草,有時甚至是樹枝和落葉,補飼是有限的。農區的有些秸稈馬也都食用,切鍘和適當粉碎更好。飼料範圍寬,也是馬適應能力的一個主要特徵。當然,即使馬的食物很寬,始終給予馬匹優質、可口的飼草飼料是必須的。

  馬的生物學特性

  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蹟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複雜,以騮、慄、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

  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聽覺和嗅覺敏銳。

  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影象,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

  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4~5歲成年,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馬的外形特徵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釐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釐米,所謂矮馬僅高60釐米。

  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蹟的附蟬***俗稱夜眼***,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複雜,以騮、慄、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門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鞍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影象,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是站著睡覺的。

  與一些擁有驚人智商的齧齒類動物一樣,馬也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擁有驚人的長期記憶力。根據《動物行為》雜誌刊登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與馴馬師等它們熟悉的人有過愉悅經歷的馬——尤其是那些受到鼓勵的馬——在分開幾個月後更有可能記住這些人,同時也對這些人表現出更大的喜愛。

  此外,這些馬也更有可能親近它們並不熟悉的人,所表現出的行為就是用鼻子嗅和用舌頭舔。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行為說明馬會形成與人有關的積極記憶,也是一種高智商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