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養甲魚怎麼飼養

  其實外塘甲魚苗培育起來,也不是簡單的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塘養甲魚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塘養甲魚飼養的方法

  1、甲魚苗剛孵化出來之時,不要立即將甲魚苗投入池塘中。***它的身體和肚子為得到全面的舒展及收復,可以把它放到乾淨的沙盆中,遊蕩3小時以上,然後清洗乾淨,再用高錳酸鉀泡3分鐘,最後才放入池塘。記住:水位一定不能太深。***

  2、投入甲魚苗後,等過了一個星期再開始喂飼料,首次喂少點,以免浪費,甲魚苗吃飼料時,多多少少都會把飼料拖入水底,這樣就會使得飼料發黴、變質,然後導致細菌繁殖。***可以在甲魚塘放幾隻草魚、鰱魚苗***

  3、培育甲魚苗子,主要靠的是預防,一旦你的苗子有了病,你才來治療,這樣已經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一般在15天消一次毒,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面潑灑***

  4、比較棘手的一種病,症狀 肺部充血,***立即換塘即可***一般人他會用藥,導致甲魚苗全部死亡,這病只需要7天甲魚苗全部死掉。

  外塘甲魚養殖技術

  一、做好池塘清整消毒:新開挖的池塘用常規的生石灰清池消毒即可;已經養過幾年的甲魚池塘在冬季空閒時就要放乾池水任其冰凍曝晒,到放養前20-30天進行清整和消毒,一般還是用生石灰清塘較好,既能殺菌又能改善底質,在養殖過程中緩衝水質變化。到放養前10天左右,注滿池水用二氧化氯或強氯精等進行水體消毒,並適當施用生物肥水素和發酵後的有機肥,對甲魚來說肥水下塘十分有利,能為甲魚創造較好的隱蔽環境,減少相互撕咬和病害發生。

  二、把好鱉種質量關:外塘放養的甲魚種最好選擇本地中華鱉或日本品系中華鱉。如果是養殖溫室培育的鱉種,在整個溫室培育過程中最好不要中途分養、起捕,儘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這樣的優質甲魚種在外塘養殖時會比較順利而且生長快、產量高,大規格商品鱉比例高。

  三、控制放養密度、提高放養規格:根據養殖經驗,外塘生態養殖:最好先將稚鱉在小池內強化培育到規格為30-50克/只後再放養為宜,這樣的苗種體質較強,容易適應外間的池塘環境變化,提高養殖成活率,養到第二年70%-80%能達到商品鱉;如果要當年養成商品鱉,則放養規格最好為250-350克/只。放養密度以1.5-3.0只/平方米***1000-2000只/畝***為宜;魚鱉或蝦鱉混養時,鱉種的放養數量一般掌握在300-600只/畝。

  四、嚴格把握飼料質量:目前,飼料廠家和牌子很多很雜。甲魚健康養殖一定要投喂優質飼料,應選擇信譽和質量過硬廠家生產的全價配合飼料。首先投喂的飼料要新鮮不變質,加工後存放時間不能太長,顆粒大小應適宜。其次是嚴格控制調整好日投飼量,每天的投飼量主要根據鱉的攝食情況和天氣、溫度及水質變化而定。

  五、重視做好水質調控

  ***1***甲魚池水體要求微鹼性,PH值要求在7.5-8.5,平時最好每個月中途施一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克/立方米;

  ***2***水質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掌握在25-30釐米,水色以黃綠色或茶褐色;

  ***3***水質調節和底質改良,目前採用有益微生物製劑培養調節水質效果較好,可提高水體的穩定性和自淨能力。一般可用寶漁安***複合微生物製劑***、活水寶***芽孢桿菌***、EM菌等來降低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層有機質和其它有害物質;

  ***4***水位要保持穩定,換水以新增水為主,頻繁換水容易造成甲魚產生應激反應和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切忌大排大灌。

  六、實行多品種混養,保持水體生物多樣性。多品種混養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種十分有效的預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學藥物或抗生素長期和大量使用而產生的耐藥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環境汙染,促進各種生物互生共長。甲魚池內可以適當種植水草、混養青蝦、螺螄、花白鰱、黃顙魚、花***魚骨***、銀鯽等品種,以調節水質和改良底質,套養數量不宜太多,一般為20-50尾/畝。

  七、注重預防,綜合控制。根據甲魚生長階段發病特點與日常觀察是做好預防工作的重點。

  ***1***平時每隔20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藥物有生石灰、二氧化氯、三氯異氰尿酸鈉等安全環保藥物,交替消毒;

  ***2***定期在飼料中交替新增產酶益生素、甲魚多維、魚蝦補樂***抗應激反應***、免疫多糖、氟苯尼考及病毒星等中草藥製劑,以增強甲魚的免疫力;

  ***3***預防應激反應,尤其是在氣候、水溫等環境因子變化明顯或突變時,如溫室甲魚轉入外塘養殖時、梅雨和颱風暴雨季節及高溫天氣等,應及時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水質的調控,防止甲魚應激反應增強,以致內分泌失調而導致發病。尤其是溫室甲魚轉入外塘時,應當做到出溫室時間不要太早,最好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露天池水溫穩定在25℃以上,並且有連續一週以上晴好天氣時為佳,這時出溫室甲魚上食快,病害少。放養鱉種一定要進行鱉體消毒,而且最好帶水搬運。

  目前外塘甲魚養殖主要疾病有:鰓腺炎、白底板、紅脖子、水黴、腐皮、癤瘡、穿孔、白斑、白點等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甲魚鰓腺炎和白底板病,這兩種病都由病毒為主引起的,其潛伏期長,一旦感染後急性暴發,將造成大面積發病死亡。流行時間主要在6-8月份,危害物件主要是幼鱉和成鱉。其次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腐皮病、穿孔病等。現將這幾種疾病的控制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1、甲魚鰓腺炎主要控制措施:

  ***1***首先採用二氧化氯、季胺鹽碘製劑或三氯異腈尿酸等對鱉池進行水體消毒;

  ***2***投喂新鮮優質餌料,並在飼料中及時新增魚蝦補樂、福樂興、病毒星等中草藥物和克林黴素、磷黴素等抗菌消炎等藥物,療程5-7天。若病情嚴重,再喂一個療程;

  ***3***病情穩定後,飼料內再新增產酶益生素或寶漁安—誘食型等微生物製劑及免疫增強劑***如魚蝦補樂、甘草多糖、甲魚多維、葡聚糖等***,時間10-15天或更長,以增強鱉的抵抗力;

  ***4***水體消毒後3-4天,及時加註新水和潑灑寶漁安、活水寶***芽孢桿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製劑培養和調節水質,保持水體內藻相和有益微生物種群數量的穩定平衡。

  2、白底板病***出血性腸道壞死症***綜合防治:

  ***1***注意檢疫,選擇優質的種苗;

  ***2***水體進行定期消毒;

  ***3***投喂優質飼料,嚴格控制投飼量;

  ***4***平時注重預防,發病後及時在飼料及時新增病毒星和、魚蝦補樂、Vb***飼料量的0.2%***或板蘭根、苦蔘、穿心蓮、虎杖或板蘭根、三黃粉合劑***飼料量的1%***,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3、腐皮病的防治:發病時首先體表某處皮膚髮炎腫脹,發炎處組織逐漸壞死,變成白色或黃色,接著患部形成潰瘍,並逐漸增大時,肌肉與骨骼裸露。嚴重時,頸部的骨骼露出,四肢爛掉,爪脫落。

  ***1***合理的放養密度;

  ***2***定期水體消毒;

  ***3***發病時用二氧化氯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投放蒽諾沙星或氟苯尼考和魚蝦補樂;

  ***4***用純中藥複方製劑“鱉病寧”***三花散***用水煎煮後全池潑灑和拌飼投喂可在短時間內恢復攝食量,並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流行。

  4、穿孔病的防治:發病初期,鱉的背、腹甲及裙邊出現白色瘡痂,直徑0.2-1.0釐米不等,其周圍出血,瘡痂挑開後,可見甲殼穿孔,穿孔處流血不止。未挑開的瘡痂不久便自行脫落,在原瘡痂處留下一個小洞,洞口邊緣發炎,輕壓有血液留出,嚴重者可見內腔壁。防治方法同“腐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