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紅龍魚魚怎麼飼養

  紅龍魚,屬古代魚類,骨舌魚科,硬骨舌魚屬,美麗硬骨舌魚***Scleropages formosus***的紅色變種。由於中華龍文化的影響,龍魚成為吉祥化身,有招運進寶之意,故被雅稱為風水魚。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紅龍魚的飼養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紅龍魚的飼養方式

  紅龍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 英文名:Red Arowana,體長可達80~90釐米。紅龍魚生活範圍很小,主要生長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和加裡曼丹一帶的河流。紅龍魚原無法人工繁殖,已經瀕臨滅種,因而被列為華盛頓公約甲級保護動物,極其珍貴。

  紅龍魚屬古代魚類,骨舌魚科,繁殖能力弱,雌魚產卵,雄魚含在口裡孵化和養育,非常奇特。由於其嘴上的兩條鬍鬚,加上閃光發亮的大鱗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與神祕的龍聯絡起來,稱其為“龍魚”。在東南亞,港澳臺地區和國外華人集中的地方,龍魚被視為神魚,認為可以旺家鎮宅避邪,當做風水魚來養,尤其是紅龍魚,由於瀕臨絕種,在1980年華盛頓野生動物保護條約列為甲級保護動物而身價高貴。在港澳臺,一條紅龍魚的價格有的逾百萬元,被視作家財和身份地位的象徵。

  紅龍魚的物種分類

  分類概述

  紅龍魚由高到低分為福龍龍王,福龍,朱血紅龍,超血紅龍,紫底血龍,血紅龍,紅紋藍底辣椒,辣椒紅龍,橙紅

  龍,號半紅龍,有等級之分,等級越高,價錢越貴,以福龍龍王為極品。體型與金龍、紅尾金龍***寶石***不同。該魚的鱗框、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桔紅,粉紅,深紅, 血紅,硃砂色之區別。鰓蓋有明顯的紅斑。

  1號紅龍

  1號紅龍以紅色為主,詳細歸屬,紅紋藍底辣椒及有鮮紅的鰓蓋印及鱗框,均以鮮紅外緣為主,各鰭也都是紅

  紅龍魚色,吻部也呈紅色,如果關掉燈***因為魚缸的照明燈具有紅色的波長,所以開燈時,魚體的色澤並不完全真實***,鱗片是藍紫色,幼魚時嘴脣較翹,頭部較尖,成魚時各鰭為紅色。

  由於紅龍為保育類的動物,進口遭限制,想要買好的龍魚,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龍魚小的時候幾乎都差不多***龍魚由小到大,才會有色澤上的轉變,小時候是沒什麼變化的***。

  一般水族館的龍魚根本沒有辣椒紅龍存在,因為在大盤商的階段,就已被選走了。提供一個方法選購較好的紅龍:小龍時期體色較紅或有紅色斑點為佳。

  血紅龍的體色更是比辣椒紅龍更紅豔,鰓蓋顏色更紅,血紅色或硃紅色散佈全身。

  1.5號龍

  這種紅龍魚***一號半紅龍***屬於雜交品種,是由一號紅龍與青龍雜交而成在幼魚時期與一號紅龍相似。

  2號紅龍

  ***橘紅龍***

  2號龍以橘紅色為主,龍魚幼魚時嘴脣較平整,頭部也比較不尖,成魚鰓蓋呈橘紅色或淡橘色,各鰭且沒 有明

  紅龍魚***圖5***顯的紅色或呈淡橘紅色,魚鰭及尾鰭成紅色或淡橘色,明白一點就是尾巴是橘紅色或沒有顏色。

  如果飼養的龍魚上未有1號龍魚以上特徵時,有可能是號半紅龍,是怎麼養也不會全身變紅的,不過也不是完全就沒欣賞價值,可以經後天的飼養,使它發展出適合的體色,也是一尾好龍魚。

  紅龍魚的髮色條件

  概述

  所謂的增豔只是讓紅龍能更紅,金龍能更金罷了,並沒有能讓青龍 變紅龍的可能性,但是當然不包括不當的揚

  色方法。以下就讓我們來談談正當的揚色方法。要達到魚只發色目的的方法大致上都與水質、環境、燈光、和飼料的管理脫不了關係,但是還是要強調,龍魚本身的表現70%與其優良的血統有關,而剩餘的30%則與後天的管理有相當之影響。[2]

  水質

  維持良好的水質相信都是魚友所知的一環,一般建議以少量多次的換水方法為主,但是如果是藥浴缸則例外。通常一禮拜換水1/3~1/5***視缸中魚只或排洩量為準***,並應儘量避免大量換水的情形發生,殘餌也必須與以清除,以避免水質惡化。一般以偏弱酸性的軟水水質為佳。軟水可由山泉水、RO水或軟水樹脂等來建立;而降酸則可新增黑水、草泥丸、或亞馬遜土等來建立。

  環境

  環境又包括移缸、下藥、背景色等等。其實說穿了就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導致魚只退色的情形發生。要知道龍

  紅龍魚魚的體色素只是附著在魚鱗上而已,所以任何的環境影響都會影響著龍魚的體色表現。以背景色來說, 紅龍大多以黑色、紅色、或藍色來搭配。 金龍則以藍色或黑色為主。 視龍魚的色系為準。

  燈光,紅龍是建議以弱旋光性的植物燈來照射為佳。 金龍則以藍燈搭配白燈為主。事實上不管是植物燈或太陽燈,在燈光的選擇方面應以弱旋光性為佳,因為如果照射太強的光線,龍魚的體色可是會變淡的。而燈管的色系則應該以龍魚本身的底色和日後的色澤為準。

  據說將缸中水高降至10~15公分左右也較容易達到誘色的目的,也可防止掉眼,水壓也會降低。

  紅龍魚的飼養方法

  生活習性

  1、紅龍魚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質,硬度要求軟水。

  2、PH值6.5-7.5之間,DH值3-12。

  3、水溫28攝氏度都可以。

  4、亞硝酸鹽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為零。

  飼養處理

  1、剛剛買回紅龍魚時,魚缸裡的空氣泵要經過至少24個小時執行,以徹底根除水中的氯氣。

  2、如果一直使用生物過濾器那麼最好讓水達到PH值6-7,水溫為25攝氏度。

  3、在魚缸中加入小食鹽,以減少真菌攻擊的危險並且使魚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

  4、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夠在新魚的原缸裡取水回自己的魚缸,已取回1/3為最好,以利於新魚對環境突變的不良反應。[3]

  日常管理

  1、每週至少換水20%-30%,氨含量不要超過0.1百萬分率***mg/1***。不要使溫度、PH值突然變化,如變化突然

  紅龍魚會導致紅龍魚的突然死亡。

  2、每週測試PH值和其它有毒物質的含量以遭遇不策,換水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要避免紅龍魚受驚。

  3、飼養紅龍魚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完全的換成新水,否則會對魚造成傷害。

  4、如果你見到紅龍魚的鰭和鱗片脫落的話,就是換水過多造成的你可以暫停換水它們就會自然的復原。

  5、換水量也不可太少,太少會使魚鰭變得不透明、眼球渾濁嚴重的會造成腮蓋翻轉。

  餵養技巧

  1、紅龍魚在吃食時用力過猛會撞到缸裡的某一個角度以導致受傷,餵食時最好在魚缸的中間來投食。

  2、紅龍魚屬於肉型性動物,大部分龍魚的食譜為,青蛙、泥鰍、板球、金魚、螞蚱、小蝦等等。但蝦肉餵食紅龍對紅龍體色有一定幫助,雖然龍魚對昆蟲比較偏愛,但最好少餵食,因為一旦吃上口,很容易引起偏食,只吃昆蟲,而對其他食物置之不理,麵包蟲,大麥蟲,切記別喂。

  3、在餵食有一個加色的問題,紅龍魚,餵食紅箭或小蝦就對紅龍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紅箭和小蝦體中含有紅色素。餵食小蝦時,一定要拔掉蝦頭那個很尖銳的蝦劍,避免刺傷魚內臟。

  4、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紅龍魚的種群現狀

  概述

  紅龍可人工繁殖,許多人都認為僅只是空穴來風。直到日本源源不斷地自1995年度從新加坡、大馬一直輸入優良的紅龍個體,大家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本在1950年以前,亞洲龍魚廣泛地分佈在全東南亞各地:如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各地均有其蹤跡,而且也是當地居民極重要之天然食物。已有人工養殖,作為名貴觀賞魚魚種。生長於潔淨河水之中的龍魚,其體色的變化,如橙紅、青藍、金紅、白金等色澤差異,其實來自於產地的不同,造成地方性的品種差異。 從龍魚的分佈地看來,皆處於赤道周圍地區,雨量與年平均溫度值,皆屬典型熱帶、亞熱帶氣侯。所以20攝氏度以上的純淨水質,便成為龍魚生態上不可或缺的條件。 野生紅龍所棲息的水域,其PH值皆在

  紅龍魚***-6.8之間,硬度略低於8,在原生地水質中,含有較一般軟水稍多之重碳酸及少量鈣質,故水色也較為混濁,這與傳統上大家對於熱帶雨林水質的印象大有所不同。加上在東南亞地區的龍魚產地,河川底床均以泥質土為主,因此水草生長亦極為茂密,為天然野生龍魚提供了極佳的躲避場所,在這其中,睡芝慈菇草,乃至於萍蓬草皆是最好的天然障避,在這些巨大的水生植物之下,既可以防止鷹族獵殺,對於蛙類、蝦、小魚等活餌捕食來源則更是輕而易舉。就已經成功輸出紅龍子代的國家: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三國而言,定期定量生產出小紅龍,已經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程。

  新中坡政府與民間組織的紅龍覆育合作,在東南各國中,行動效率算得上名列前茅。一方面在國內鑽研覆育繁殖,另一方面則各級爭取華盛頓組織對於新加坡政府採行的微晶片植入法,加以認同併發出證照。終於,新加坡後來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外銷覆育紅龍子代的亞洲國家,也是首個外銷活體內植有電子微晶片之國家。新加坡外銷的紅龍幼魚,長約20公分,標準售價約一尾三千美元,主要輸出國為日本及美國。

  新中坡原產局的技術人員,所採行的繁殖方式為半自然生態模擬法,他在室外水池中一次混養10-20對成熟龍魚***至少50公分以上***。並且在水池中混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對之龍魚,於產卵之時可供築巢所用。並且保持些微水流,日常以冷凍魚餌,乃至於魚漿餵食均可,不過在水色控制上,儘可能不使水色泛綠,否則寄生蟲與缺氧問題極易困擾此類大型魚。每年自10月底至次年3月初,皆是紅龍旺盛的交配期,尤其以11-12月為交配高峰。24攝氏度上下大量新鮮進水,常可以迅速刺激母魚排卵。

  母魚的產卵***圖3***公、母魚在能見度不高的淺水區互相巡遊,並愈繞愈近,直至腹部相互緊貼。一次交配行動下來,約耗時1-2個小時,不過,實際上母魚的產卵行為卻只有20分鐘左右。其餘時間消耗均花在授精上,以及由雄魚逐粒把卵含在嘴中。由於是由“雄性”龍魚負責口孵護卵,所以母魚不是遭到驅逐,便是擔任警戒工作而已。由於一切行動均在混濁的水面下進行,故在覆育初期,龍魚逐日吞卵的情形,時有所聞。所以,後來為提高仔魚存活率,便有技術人員開始提早將卵粒從雄魚口中搖出,以減少損失,這一點據說是繁殖成功率之關鍵所在。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任由龍魚自交配、產卵,卻絲毫未間察覺而大失良機。在新加坡的復充記錄中,一般雄魚會口含卵粒約50天左右,才會任由小魚遊進游出。而此時的小龍魚至少已有6-8公分,所以往往會將雄魚口腔塞得滿滿地,也有人推測,雄魚會日益食去一些卵粒的原因來自於日後口腔的容量顧慮。不過,不論如何,常常卻只有30%在右的幼魚可以存活。故如今,在繁殖技術已經更加成熟之時,技術人員通常在產卵後約14天在左右,趁小魚已經逐漸孵化之初,便從雄魚口中搖出仍帶著卵粒、剛孵化的小龍魚。

  如此一來,成功率常提高到80%以上,令人振奮。一對成熟的龍魚,通常一年可以生產1-2次,每次產卵量50-80粒上下不等。不過,在未來應該會有更高的產能,龍魚幼魚要成長1年左右,即可生長至近1公斤上下的中等體型。故此間之利潤,今東南亞各政府,莫不視為賺進大量外匯之絕好財源。

  新加坡

  在新加坡,龍魚幼體植入晶片與登記合法手續,總計收費約美金78元。但是,一經登記合格之紅龍幼苗***2寸***,約5公分左右,即售價近美金1000元,而且還供不應求。在106個華盛頓公約會員國中,只有不南亞三國***新、馬、印尼***,總計12家左右的繁殖場,成功地將紅龍繁殖出子代。在這之中,印尼獨佔8家,馬來西亞也奮起直追,佔3家,而新加坡則擁有一家政府與民間合作覆育中心。

  馬來西亞

  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個家自然資源豐沛,在龍魚覆育之上,又獨佔紅龍產地之地利之便。故自1983年起,印尼政府列紅龍為國家級生物後,東亞三國無不全力投入經龍復充繁殖之中。相較於新加坡的地小人稠,馬來西亞與印尼業者可以輕鬆自如地引進質優之紅龍原產地水質,以及近乎模擬天然環境之河灣地型,或天然池塘供大量繁殖。雖然在出口行動上,印、馬兩國的速度,並沒有新加坡來的迅速,不過,由於生物資源豐富,所以,對於紅龍的各項生息觀察,便略顯精確且詳實。

  由大馬漁業局所提供之資料中顯示,在近乎天然水域環境中成長的紅龍,可能由於水溫及食物得當,約三年左右即可達成熟年齡,開始可進行配對與產卵之行動。在馬來西亞,由於魚源豐沛,故成魚飼養、種魚交配乃至於幼魚蓄養,皆有獨立之水泥池供其活動。一般養殖池皆呈長方型,約30公尺長,寬度至少有10公尺,水深則介於180公分至150公分之間。養殖池中的水質則持續控制於PH值6.5,而水濁則是介於25-28攝氏度。

  日常的餵食則以魚漿為主,待幼苗成長至一定尺寸,再移入更大之成熟龍魚池。平時各池之水質則是以附近之地下水***井水***來與自來水混合。由於水質中略含碳酸鹽物質,以及泥質粒子,以至於水色呈咖啡奶色,能見度並不高***10-15公分而已***。這一點,與新加坡魚場的情況略有不同,不過,據馬來西亞業者解釋,龍魚的色澤,在這種水質下,會顯得更強。

  魚卵***圖4***  不過,每天常態性地大換新水,似乎已經成了各國之必要公式。他們會特別挑選在成魚池中,已經成雙成對的公、母龍魚,另外外移到另一寧靜水池,使它們在不受干擾之環境下,逐漸追逐、舞動併產卵。而公、母魚互相攻擊或食卵的情形,也會在這類悠閒的環境下大大地降低。較特別的是此類的魚池,在底部的設計略顯特別,也就是一個池子之中有深水區與淺水區之分,據說在產卵之時,龍魚的交配行動,總會有喜好地存在,而淺水區域植滿浮水性植物之用處,想必也是中有用途。

  雄魚含卵時間,隨水溫略顯不同,從45-60天之紀錄皆有,一產下來之卵粒,其卵粒至少有1.5cm之卵徑。在人工孵化下,成功率常可達8成以上,而在產卵後約45天之後,人工孵化下的龍魚幼體,便可以進食各類水中浮游生物,乃至於小魚在2-3個月內的蓄養期之內,小紅龍可以輕易地達到10公分以上。若不採行人工孵化,任由雄魚口孵的情形,一旦小龍魚可以自由進出公魚口腔之時,至少都已有8公分之巨,早已達到商業銷售之體長。

  日本

  在日本的售價,一條8寸***20公分***的小紅龍,可以售得近3000美元之譜。在求取生產量的前題之下,已經甚少交由雄魚親自照料。而是一交配完畢後,約一、二週內,便將半黃略帶血絲的龍魚卵取出雄魚口腔,改以人工氣泡模擬孵化,以促使龍魚能增加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