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觀賞魚怎麼飼養

  錦鯉對水質要求不高,食性較雜,易繁殖,其體格健美、色彩豔麗、花紋多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錦鯉觀賞魚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錦鯉觀賞魚飼養方法

  1、水質調節

  在開春後,池塘水溫上升到8℃左右或以上時,就應對越冬的鯉塘加註適量的新水,這樣既可補充魚塘水量,淡化毒物,增加溶解氧,又能提高水溫,促進池養錦

  鯉早活動、早攝食、早生長。早春水溫低,錦鯉活動少,吃食少,池水不宜過深,但新建魚池或需春季放養種魚的鯉塘,應加足水量。隨著水溫升高錦鯉吃食增多,

  可逐漸加深水位,一般每7~10天注入新水一次,到4月份可逐步提高水位至1米以上。若發現水質老化和偏酸性,最好大換水一次,及時加深水位。在加註新水

  時,每次不可大量注入,以防水溫驟降。

  如需分池飼養,應在水溫8℃左右時進行,此時錦鯉的活動力弱,鱗片緊,捕撈或運輸時錦鯉不易受傷,加之水溫較低,感染髮病的機會也較少。

  2、提高水溫

  在適溫範圍內,錦鯉會隨著水溫上升而增加攝食量,加快生長。因此,初春魚池水位應控制在0.6米~0.8米,使水溫能較快升高,以促使錦鯉提早開食。遇連續陰雨天氣時,要適當增加池水深度,以防池中水溫變化幅度過大。

  3、儘早投餌

  根據錦鯉的生理特點,春季鯉塘的投餌應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則。當鯉池水溫上升到8~10℃時,錦鯉開始少量攝食,此時應進行投餌,以增強越冬錦鯉的體質,

  加速其生長。投餌要定時、定位,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溫和錦鯉的攝食強度而定,飼料要清潔新鮮、可口。開食的具體做法是當鯉塘表層水溫達8~10℃,每週

  投餌1次;晴暖天氣,當鯉塘表層水溫升到10℃以上時,可每天或隔天投餌1次。初期,日投餌量佔總體重的0.5%-1.5%左右。15-20天后,逐步改

  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餌量增加到佔總體重的1%-2%左右。開春時,要投喂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飼料,應以投喂高能量飼料為主。有冷空氣影響時,水溫

  降低,要暫停投餌。

  4、全面消毒

  可使用含氯量30%的漂白粉充分溶化後,全塘均勻潑灑,使池水含藥濃度為1ppm,可預防細菌性

  魚病,每月二次。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強氯精、魚用強力消毒劑等均為含氯消毒劑,具有高效、快速、殺菌力強等特點。由於漂白粉欠穩定,保管上較麻

  煩,容易出現氯含量不足的情況,大型的養鯉場使用較穩定的二溴海因、強氯粉和魚用強力消毒劑較為適宜。其他碘類的消毒劑,目前上市的產品也很多,使用比較方便,也可選擇使用。

  5、全面殺蟲

  撲殺寄生蟲要實行“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並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較為成熟的殺蟲藥品進行

  殺滅工作。殺蟲,不應只考慮殺滅魚體上的寄生蟲,還應同時考慮殺滅水體的中存在的寄生蟲和幼蟲。需防止只進行個別魚體單獨藥浴殺蟲,忽略水體中的蟲體殺滅

  工作的行為。否則,很容易出現常殺常有的情況。魚池潑藥殺蟲藥劑要視水體的肥瘦、天氣、水溫、魚群活動情況安排。天氣正常,水溫正常,魚群無明顯異常可在

  下午3-4時潑灑藥水;如果下暴雨,氣壓低,水溫過低,缺氧浮頭和魚群有非因寄生蟲引發的異常情況則不能殺蟲作業,否則會惡化水體環境和加重魚類病情,造

  成損失。殺蟲時應特別注意觀察錦鯉的表現,如出現狂遊、抖動、貼邊、浮頭等異常情況,應立即換水50%,再進行觀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殺蟲結束後,應立即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療。

  錦鯉的種群分佈

  錦鯉的最大生產國是日本,它擁有最成熟的養殖技術與裝置,並擁有大量高品質、血統純正的錦鯉,受到各國愛好者追捧。他們每年都要到錦鯉的發祥地——日本的廣島、新瀉地區尋找銘鯉。近年來,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色列、中國大陸等新興地區異軍突起,飼養水平與產品競爭力直逼日本,有力地衝擊了日本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