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怎麼養殖

  甲魚養殖也是一項技術,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甲魚池的建造

  選環境安靜、無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電源,又離水源近而無汙染的地方。以東西向長方形為宜。 鱉喜靜怕聲、喜陽怕風、喜潔怕髒。建池地宜選擇環境幽靜、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池塘作為養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養的養鱉場就要考慮新鱉池、稚鱉池、幼鱉池、3齡鱉池、成鱉池5種鱉池配套建設。塘底沒沙性土的要摻一部分沙性土,塘邊和池邊分別建晒臺和餌飼臺供鱉晒背和攝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牆,磚砌、石棉瓦豎置均可,高度1m左右。

  苗種放養

  鱉苗來源,一是工廠化育苗和專業戶批量生產的,二是市場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鱉。不管哪種鱉苗進池時一定要分級暫養15天左右,待適應環境後再投入養殖池。放養密度根據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畝投2~3齡幼鱉100~150kg,最多不得超過200kg。

  飼料投放

  以前養鱉業的所用飼料主要是以鮮活餌料為主***鮮魚、蝦等***,但價格昂貴,且質量有的不合格,鱉吃後易患腸炎。科學養鱉的方法是採用天然餌料。如可到附近飯店、食堂蒐集丟棄的畜禽內臟、殘料、下腳料;在天然水域捕撈螺、蚌、小魚蝦、各種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養殖泥鰍、福壽螺;利用溝埂、池坡養殖蚯蚓;誘蠅育蛆;培育昆蟲等。在鱉喜食的餌料中,新增少量植物性餌料,如麩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類和微量元素,加工攪拌混合後投喂。

  調節水質

  鱉雖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質好壞對鱉生長仍十分重要。幼鱉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1/3,水色以綠色狀態為好,使其相互隱蔽,減少互傷機會;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蓮!水葫蘆等綠色植物,以利改善水質。成鱉池每4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量1/4,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適當。

  甲魚養殖八要點

  自繁自育稚鱉 自繁的稚鱉出殼後,經短暫培育即進入溫室,能很快完成適應期,進入正常生長狀態。稚鱉開食早,生長快,成活率高。

  注意消毒方法 稚鱉入池前要消毒,當前常用消毒方法有:5%食鹽水或5×10-6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分鐘。注意禁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高錳酸鉀殺傷效能強,濃度稍高,易燒傷鱉體。

  放養規格和密度 稚鱉人池規格要求達到10g/只以上,這樣的稚鱉人池後生長快,抗病能力強。每平方米放養18~20只,密度不宜過大,否則就會互相殘殺,影響成活率。放養時要求強弱分開,同一池鱉要求規格均勻,一次放足。

  池水不宜過深 溫室池水深控制在30~40cm深較適宜,水過深,甲魚從底層到水面吃食、呼吸、遊動距離長、頻繁活動,消耗體力多,影響生長。

  移放 水葫蘆 溫室池移放水葫蘆,可以改善甲魚棲息環境,減少外界干擾,淨化水體。同時,水葫蘆根鬚多,再生能力強,是甲魚喜食植物餌料之一。

  利用光合細菌調節水質 溫室內空氣不流動又以投喂全價餌料為主,隨著飼養時間的延長,殘餌、排洩物增多,極易敗壞水質。如頻繁換水,或加大換水量,易使 甲魚受到驚嚇,影響生長。如使用 光合細菌,就能有效改善水質,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生長繁殖,減輕水質汙染。

  增加投餌次數 在總投餌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投餌次數,減少每次投餌量,使甲魚始終處於半飢餓狀態,能提高甲魚攝食量,餌料利用率和轉化率。一般日投餌4~6次為宜。

  保持環境安靜 甲魚有喜靜怕驚的生活習性,日常投餌要有固定時間,動作要快,時間要短,避免閒雜人員人溫室,整個飼養期間,不要隨意移動甲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