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的飼養與放飛的方法

  信鴿主要用途是用於比賽竟翔。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信鴿的飼養的方法

  幼鴿眼睛的選擇。因為是幼鴿,各人鑑鴿方法不同,有的還不能看出其所以然。但實踐告訴我們,面砂、瞳孔、眼志、內線扣好的血統鴿,於育種競翔都有利。

  一個鴿舍的興衰,從育種的角度來看,很大程度取決於幼鴿的選擇。對於所出的幼鴿,應加以選擇。如不管優劣一概留養,既浪費了精力、物力,也會導致整棚翔績下降。反之,精心選擇優質幼鴿,於育種競翔都十分有利。所以,鴿主必須重視幼鴿的選擇。

  下面說說這些高分速,血統高貴的冠軍後代,它們往往都具有健壯的肌肉,漂亮的身材,清澈的大眼睛還有高高的鼻子。就像人類運動員一樣,它們的身體素質很好,運動神經和感知神經都十分發達,因為只有對地磁的變化情況判斷準確,敏感的鴿子,才能選擇最接近直線的線路飛出高分速,第一個“衝破突圍”當先歸巢。當發生空間天氣事件——地磁暴時,這些運動天賦很高、對地磁敏感的冠軍鴿往往受到的影響更大。

  血統是基礎。根據競翔實踐選留棚中血統好表現傑出的幼鴿做續代種鴿。雜交鴿可以在選留遺傳上最傑出的血統的幼鴿準備參賽,這樣必須認準自己的鴿子,那一路血統應做主血,那幾個作為配組的血統,主血留種,雜血蔘賽。

  選擇幼鴿要看體型。一羽賽鴿在激烈比賽中,在幹萬羽強鴿如林的面前要贏得勝利,那怕在零點幾種的爭奪中,除了本身血統、貌相、眼睛均為上乘之外,剩下的條件就是體健。體健包括體型,應選擇流線體型的鴿子。從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來理解,流線體型信鴿飛行阻力小、平衡好,續飛時間長,體力消耗少。所以在選擇任何品種的流線型體型鴿是首要選擇。從整體形態來講,長寬厚,即身長、背寬和胸厚。從比賽優勝鴿的資料來看,中短程比賽的優勝鴿大部分是屬於短粗,或短小精幹,這種賽鴿往往是爆發力強,續飛時間短,這是由於它們的體型特徵決定的,也就是說,中短程鴿種與遠端和超遠端的鴿種,其體型特徵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選擇幼鴿時,要結合參賽專案選擇幼鴿的體型。

  幼鴿的骨骼也是十分重要。“放飛論骨”這是張萬鍾在300年前的高論,可惜至今還未被所有鴿友所重視。骨骼是構成賽鴿的基礎,骨骼是賽鴿所有運動的部分,以及產生運動肌肉的依託,只有一副強壯、柔和、堅固的骨骼結構,方能對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個合適的支柱。一羽幼鴿握在手中,應有硬託、結實的感覺。龍骨要長、粗、有弧度。恥骨一端稍上翹,恥骨要短粗結實,閉合得緊,上膊骨,長得粗壯堅硬扇撲有力,可增加扇撲的頻率。

  肌肉。大胸肌顯得豐滿和強壯,有一種堅定自若的感覺。經過訓練和比賽後的賽鴿,它的脂肪全部消失,大胸肌從軟性變成具有彈性的感覺,當鴿握在手中展開時,雙翼產生一種柔和且富有彈性的感覺。

  當出現空間天氣和地面天氣影響時,往往是那些對路線最熟悉的鴿子率先歸巢,名種與否就成了次要條件。應該這樣說,當“磨練”邂逅“名種”,再加上一點兒“運氣”,冠軍很可能就是你的了,缺一不可。玩鴿子也要在尊重客觀,提升認知的基礎上才能玩得好,矇頭愣戰賭運氣長久下來肯定是不行的。

  羽毛。要求羽毛綿絨度好,羽毛光滑,色澤光亮,羽支細如絲,緊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彈性羽毛,緊貼全身,握在手中有一種滑脫手的感覺。

  綜合外觀。幼鴿有強壯的體態及聰慧、冷靜、自信的神態。要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兩隻腳不宜太長、太直,也不要顯得太短。雄鴿要有一種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鴿有一種端莊秀氣的雌相外表。要有“靜若處子,動若蛟龍”。對主人有親和感,對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信鴿放飛的方法

  ***1***基本飛翔訓練及歸巢訓練基本功訓練應從幼鴿抓起,從自由飛翔到強制飛翔***強制飛翔一般用於群鴿集體飛翔訓練***。幼鴿熟悉鴿舍周圍環境後,不久即能在鴿舍附近作短距離飛翔,這時每天上下午將信鴿放出任意飛翔。至三月齡時即可開始強制飛翔訓練,飛翔訓練由短到長。一般從30分鐘到一小時,逐漸延長到2�4小時連續飛翔。由於基本飛翔訓練非常重要,因此每天早、午必須迫使它們堅持1�2小時的基本功訓練***每次絕不能少於1小時***,而且,要讓它們起頂,即高空不著陸飛行,不能擦屋面飛行,也不能時飛時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訓練目的。飛行距離一般由近到遠,從1公里、2公里、4公里逐漸增加至少2公里,之後鞏固一段時間即可***一個月***。飛翔訓練的方向也要由單一到多方向,天氣由晴天到雨天,由弱風到強風,由單一氣候到複雜氣象條件。通過一段基本功飛翔訓練後,信鴿的體質已逐漸健壯,飛翔時間能夠持久了,適應性也增強了,素質也就隨之提高了。

  歸巢訓練的目的也就是讓鴿養成放翔歸巢入舍的習慣,千萬不能讓它在舍外亂落和遊蕩。方法是:在鴿子飛翔或放翔之後將出口門關閉,開啟***活辨門,飛翔回來就能搶先入舍吃食,久而久之,就能養成放翔歸巢入舍的習慣。

  ***2***誘導訓練主要應用於新配偶的鴿及老幼鴿之間。因新配偶的鴿,不論雌雄都是新引進的,對地形、環境都不熟悉,就可以用原來的一隻帶新引進的一隻作誘導訓練,如用原來飼養的一隻雌鴿同新引進的一隻雄鴿配偶,配偶後,便可用雌鴿誘導雄鴿熟悉環境、飛翔和順利歸巢,另外,飼主還可利用餵食的機會,以食物作誘餌,作“食物誘導訓練”。這種誘導是按信鴿的“群居性”的自然規律,人為地結合實施,以達到訓練的目的。

  ***3***四方放飛訓練通過此項訓練可以提高信鴿記憶力,識別方向和歸巢能力,四方放飛一般是在基本飛翔訓練完成之後進行的。即將信鴿用運輸籠送往距離鴿舍若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放,讓它們尋找飛返,並逐漸變換方向和延長距離,從而達到訓練目的。

  在訓練之前,應選定當年打算達到的目的地,訂好計劃,並按計劃實施。每次都應有訓練記錄,如信鴿在上空盤旋的圈數和返舍時間,均應寫明,以便備查。

  訓練時,東南西北各方向,不論先到哪一個方向放飛,都要在一方熟悉後再到另一方向放飛,待四方都熟悉後,再作交替放飛,放飛的距離由近到遠,一站一站進行;氣象從單一到複雜。這樣才能使信鴿逐漸加深對地形地貌、標記等外界環境的記憶。

  訓練方法以鴿舍為中心,60公里為半徑,開始時應選擇較好的天氣讓幼鴿覓途歸舍。此時的幼鴿還不能進行長距離訓練,只能在60公里範圍內熟悉山川地理形勢,為以後長距離訓練和競翔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訓練過程中,從第一次到第12次放飛,均以4只為一組同時放飛。這些沒有經驗的幼鴿,有伴同飛,就能互相幫助,覓途歸舍。這種訓練不能表現每隻信鴿的能力,也不能鍛鍊它們獨立辯認方向的本領。因此,這一段的記錄不必太詳細。經過12次訓練後,幼鴿有了從25公里遠返舍的經驗,熟悉了25公里範圍內的山川地形,此後即可開始單羽放飛訓練。另外,此段時間訓練中,一組鴿放飛之後要等它們飛往視力所不能及的距離後,才能放飛下一組幼鴿。

  從第13次放飛訓練起,以訓練幼鴿獨立覓途歸舍能力為主要任務。所以對每隻幼鴿起飛後的情況均應作詳細記載。如放飛後,觀察鴿在上空盤旋的圈數,可初步判斷其識別的能力。有的只需盤旋一圈或不到一圈,即能判斷出鴿舍的所在位置而向鴿舍飛去;有的要盤旋2��3圈或多至10圈尚未能判斷鴿舍方位。當然,能迅速判定方向者較為優秀,判斷方向能力較慢者要差一些。但也不能因某隻信鴿在上空盤旋的圈數較多而斷定是劣等鴿而加以淘汰。如有的鴿在鴿舍東邊放飛時,能迅速判斷方向並作出決定;如換了一個方向放飛卻遲疑不決,判斷方向的能力差一些。注意這些情況並詳細記錄,則在挑選信鴿參加比賽時,就應選擇能從這個方向迅速判斷鴿舍方位者參加比賽,從而取得較好成績。

  ***4***定向放飛訓練四方放飛訓練完成之後,幼鴿已到五六個月齡,新羽已基本換齊,身體發育已趨成熟,幼鴿已能從60公里遠單獨飛返鴿舍,對其效能已基本上有所瞭解,此時的訓練要求應更高一些,但只需從將來要使用的方向延長距離就行。例如延長至8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400公里等。這個階段訓練時間可根據鴿子體質決定,訓練時間不宜超過三個月。當年的幼鴿放飛距離限於體重、飼養、訓練條件,不宜超過600公里。0;2歲可增加至800�1000公里。2�3歲信鴿可進1000公里以上的放飛訓練和競翔且成績最佳。

  此項訓練當距離延長至150公里時,劣等鴿早已淘汰;至300公里時,對未滿1週歲的信鴿已達到標準。此後如能在100公里以內多次定向飛翔以代替早晨出舍飛翔,但不增加距離,這樣可以為第二年作更遠距離的放飛訓練創造有利條件。60�150公里訓練每次均以2�4只為一組放飛,200�300公里以上放鴿時均以集團放飛。另外,訓練幼鴿應注意以後如何使用。如準備訓練成單程通訊信鴿,則應在鴿舍四周經常放飛訓練。如準備參加競翔比賽,則應多做短距離定向放飛訓練。

  ***5***調教訓練為了保持信鴿通過上述訓練養成的歸巢能力,持久的飛翔力,必須經常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形、不同氣象條件下作調教訓練。以便隨時都能按主人的意圖準確行事。訓練方法要因鴿施教,既注意原有素質的鞏固、提高,又針對薄弱環節進行調教。例如對於辨別方向較慢的信鴿,就要多變換方向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