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飼養場的建造方法

  肉牛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及人民膳食結構的改善等方面都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牛場的選址及佈局

  肉牛飼養場應選址在距居***村***民居住區2000米以外的空地或小山坡上,要求地勢較高、通風向陽、交通便利、水質良好、水源充足,周邊有飼草基地。場地面積視養殖規模大小而定,一般飼養100頭肉牛需場地5畝~10畝,如從長遠發展考慮,場地面積應稍大一些。

  牛場佈局要科學合理,管理區、生活區、生產區、糞便處理區應分開。牛場生產區設在管理區主風向的下風或側風萬向,汙水、糞便處理設施及病死牛處理區設在生產區主風向的下風或側風向。場區內道路要硬化,裸露地面要綠化,淨道和汙道要分開,互不交叉,並及時清掃和消毒。

  牛舍建造

  一般建造牛舍因陋就簡,就地取材,但要符合衛生要求。條件允許的可建鋼架、彩鋼瓦頂的耐用型牛舍。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東南朝向為好,內部結構一般為雙排式,中間為走道,兩邊為牛床。牛舍要求有一定數量的窗戶,以保證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四圍外牆可砌成半牆式,上部空牆用活動竹簾代替,冬天放下,夏天拉開。屋頂要有一定厚度,以利於隔熱保溫,舍內各種設施的設定要合理,以利於肉牛生長。

  引進犢牛

  要到非疫區引進犢牛,注意牛的品種、大小、外貌。一般選購西門塔爾牛、夏洛萊牛、安格斯牛或利木贊牛與本地黃母牛的雜交3代~5代為好,體重120公斤~170公斤,外貌要兩眼有神,鼻溼潤,背毛整齊有光澤,體軀、胸深長,背臂寬平,頸部短粗,四肢粗壯。

  肉牛飼養的方法

  擇優良品種 優良的肉牛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體型大、肉質好,飼料報酬高等特點。利用西門塔爾、利木贊、夏洛來、安格斯等國外優良品種與本地牛進行雜交,雜交牛初生重可達35~40 kg,1歲體重可達 200~260 kg,分別比本地牛提高 30%、40%左右,週歲牛每頭牛可增加效益800元~1 500元。隨著雜交改良技術的普及推廣,養牛技術的提高,成年雜交牛比本地牛效益更加顯著。所以要養好肉牛,必須選好肉牛品種,育肥牛首選雜交改良牛,如西雜、利雜、夏雜等2個或2個以上的二元三元雜交肉牛。繁殖母牛在北方首選西門塔爾牛與當地母牛雜交改良的***母牛。這樣的母牛後驅發育好,母牛奶水足,難產率底,有利於育成優良的肉牛雜交改良後代。

  做好發情判斷,適時配種 一般初產母牛1.5~2歲、水牛3歲開始發情配種,經產母牛產後2個月發情配種,做到1年1胎。仔細觀察牛的發情表現,發現發情牛,要及時配種。母牛發情周期為21 d,發情持續期18 h左右,範圍6~36 h。人工配種適宜時機是發情高潮期後8~10 h。發情表現:公牛爬跨其他母牛、母牛接受公牛和其他母牛的爬跨。母牛發情3個時期:

  ***1***發情初期:發情牛爬跨其他母牛,神態不安,哞叫,但不願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外陰部輕微腫脹,粘膜充血呈粉紅色,陰門流出透明粘液,量少而稀薄如水樣,弱粘性。

  ***2***發情中期:母牛很安靜的接受其他牛的爬跨,發情的母牛後軀可看到被爬跨留下痕跡。陰門中牛流出透明的液體,量增多,強粘性,可拉成長條呈粗玻璃棒狀,不易扯斷。外陰部充血,腫脹明顯,皺紋減少,粘膜潮紅,頻頻排尿。

  ***3***發情後期:此時母牛不再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外陰部充血腫脹開始消退,流出的粘液少,粘性差。

  妊娠期母牛飼養管理 母牛妊娠後,不僅本身生長髮育需要營養,而且還要滿足胎兒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和為產後泌乳進行營養蓄積。母牛懷孕前5個月,由於胎兒生長髮育較慢,其營養需求較少,可以和空懷母牛一樣,以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少量精料。如果有足夠的青草供應,可不喂精料。母牛妊娠到中後期應加強營養,尤其是妊娠的最後2~3個月,應按照飼養標準配合日糧,以青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料,滿足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營養需要。蛋白質以豆餅質量最好。棉籽餅、菜籽餅含有毒成分不宜喂妊娠母牛。

  礦物質要滿足鈣、磷的需要,維生素不足還可使母牛發生流產、早產、弱產,犢牛生後易患病,再配少量的玉米、小麥麩等穀物飼料便可。同時,應注意防止妊娠母牛過肥,尤其是頭胎青年母牛,以免發生難產。妊娠母牛的管理。母牛在管理上要加強刷拭和運動,特別是頭胎母牛,還要進行乳房按摩,以利產後犢牛哺乳。舍飼妊娠母牛每日運動2 h左右。妊娠後期要注意做好保胎。與其他牛分開,單獨組群飼養,嚴防母牛之間擠撞。雨天不放牧,不鞭打母牛,不急趕母牛,不讓牛採食幼嫩的豆科牧草,不在有露水和霜凍的草場上放牧,不採食黴變飼料,不飲髒水和消冰水。

  犢牛飼養管理 初乳要早喂、喂足。犢牛出生後第1次初乳應在0.5~1 h內餵給,量要喂足,喂2 kg,3~4次/d,1.5~2 kg/次,日喂量佔體重的15%。初乳為母牛產後5 d內的乳汁,營養豐富,並含有豐富的母源抗體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對初生犢的營養、消化、胎糞排出、增強抵抗力有重要作用。母牛產後1 h內初乳的抗體含量最高,犢牛胃腸吸收抗體的能力最強,24 h後失去利用抗體的能力,要注意初乳的質量。為促進瘤胃發育,犢牛應提早採食青綠多汁飼料和精料。否則,生長髮育受阻。哺乳期6~7個月,即6~7月齡斷奶。為促進瘤胃發育和補充養分,犢牛應提早採食青粗飼料和精料,並隨著採食時的增加,保證充足的飲水。

  我國牛的地方品種,產奶量都不高,肉牛純種雜交所生1代***犢牛,由於體重較大和增重較快,母牛奶量更是顯得不足。若延遲斷奶時間,不僅不能對犢牛提供更多奶量,而且母牛泌乳後期正值秋季,進入枯草期,既影響母牛養分機體和胎兒的沉積,也影響犢牛對粗飼料的採食量。因此,在目前情況下,應適時斷奶,斷奶後公母立即分群。

  春犢斷奶正值初冬,全靠天然放牧,難以達到營養需要,再加之多數地區實行封山禁牧,最好實行圈養。這就要求要按照自己的飼養量,準備充足的越冬飼料。有條件的備足青貯飼料,使家畜有良好的優質飼草料,保證安全過冬。因此,要保證粗飼料質量和供給,如青貯、優質乾草、甜菜渣等,再補飼少量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