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飼養豬的成本方法

  豬的食量是比較高的,如果只用飼料餵養的話,成本太高了,但是用秸稈餵養營養元素太少,生長速度就會減緩。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般養豬的主要成本來自於豬飼料***佔養豬總成本的65%~70%***,而成品飼料價格居高不下,使用飼料發酵劑利用當地盛產的玉米秸稈、木薯渣等廢料***青綠飼料***自制的青貯飼料,與成品飼料混合使用則可大大降低飼料成本,節約飼料費用支出。如母豬飼養管理,合理地飼餵青貯飼料***或青料***,可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的配合飼料投放。這樣就可以大量的節省買成品飼料的資金。

  用發酵的秸稈飼料餵豬有些注意事項,不能一下就加大秸稈發酵飼料的投放,需要根據生豬的生長期合理調整和適度把握飼料飼餵量。在育肥前期,豬生長髮育較快,對飼料的營養需求量高,此階段可以讓豬自由採食,充分提高生豬的生長速度。後期肉豬長速開始變慢,累積脂肪,不宜飼餵太久,應考慮適時出欄***一般毛豬110公斤左右出欄為宜***,減少飼料餵養成本。

  養豬還需要保證豬舍衛生,降低隱性成本費用支出。保持豬舍的乾淨衛生,不但可以減少病菌及寄生蟲的感染,防止各種豬病的發生,還能有效控制養豬用藥成本。

  因地制宜飼養價效比高的特色品種。目前國內主要有對飼料營養水平要求高、生長速度快,但肉質較差的瘦肉型良種豬和耐粗飼料、肉質鮮美,但生長速度慢的土雜豬兩種,一般來說土雜豬豬肉要比瘦肉型豬貴一點。因此,養殖戶要根據自身條件、市場需求有選擇地餵養價效比高的豬種,最大限度地減少飼養成本和增加收入。

  提高飼養人員科學管理水平。減少或降低管理人員的費用支出,同時儘可能減少非生產性投入,在飼料成本無法壓縮的情形下,也可有效減少養豬隱性成本,在當前面臨養豬的困境下,對提高養豬效益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豬飼養管理技術

  一、種公豬的飼養管理

  種公豬飼養好壞,對其後代影響很大,一頭公豬的後代要比一頭母豬後代多得多。在一般情況下,一頭公豬一年約生產400--600頭後代。正好群眾所說:“公豬好、好一坡、母豬好、好一窩”但要養好公豬,提高精液品質和配種能力,主要應抓住營養、運動和合理使用三個環節。種公豬體重超過40公斤以上時必需分開單獨飼養,避免互相打鬥,造成損失;種公豬一般要有專門的蛋白質、能量飼料,適當控制每天飼料喂量,保持正常體形,不宜太肥、太瘦,保證飲水,每日給予足夠的運動。

  1、喂料

  以每頭日喂2.0kg—2.5kg,飼料形態以溼拌為主,夏季日喂三次,冬季兩次。配種期飼養標準為:每1kg配合飼料消化能為12.97MJ,粗蛋白質為17%,同時還要依膘情作適當調整,防止過肥垂腹或過瘦,保持種用體況。

  2、定期檢查精液質量

  每月檢查精液質量3次,,即檢查精子的密度和活力。特別是後備公豬開始使用或成年公豬由非配種期轉入配種期之前,都必須檢查精液質量。如果實行人工授精的種公豬,每次採精都要檢查精液質量。

  3、合理使用公豬

  新公豬初配月齡在9個半月,體重120kg以上,每週配1次;青年公豬每週配3次,成年公豬每週配5次。

  4、運動

  設立公豬運動場或跑道,每日驅趕公豬運動,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

  5、配種輔助

  從公豬放入配種欄的那一刻起,配種人員必須自始至終守在旁邊,一旦開始爬跨立即給予幫助,用腳***腿***頂住弱的母豬,以防止交配過程中母豬承受不住而跌下。對待公豬要溫和友善,有機會盡可能給公豬撫摩擦身、刷拭及洗澡。配種結束後返欄,應加強管理,防止公豬間發生咬鬥。

  6、防寒、防暑

  種公豬最適宜溫度為20℃左右,冬季豬舍要防寒保暖,夏季要防暑降溫,措施有溼簾通風、灑水、洗澡、遮陰,有條件的可安裝空調或電風扇。

  7、加強閒置時期管理

  在沒有配種任務的空閒時期,要堅持按飼養標準規定的營養需要量進行飼養,增強種公豬體質,調節和恢復種公豬身體狀況。

  8、加強種公豬四肢病的預防

  供給營養平衡的全價料,各種維生素、微量元素要充足,要適當提高鈣質佔飼料營養的比例,不宜飼餵蛋白質過高的飼料。

  配種時應輕趕、慢趕,切忌粗暴;走道應平坦、乾淨;待配欄應乾燥、不打滑。如果欄內較滑,可撒些木屑、稻草、麻袋等物,配種環境保持安靜。

  搞好種公豬的清潔衛生,定期對欄舍地面進行沖洗消毒。

  二、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斷乳以後留作種用到初配以前的母豬,稱為後備母豬。後備母豬必需具備相應品種的基本特徵,乳頭6-7對,均勻分佈,乳頭不能有凹陷或結疤。當小母豬接近性成熟時,乳頭向外兩側突出最好;要有良好的母豬體形,體格要強健,尤其蹄要發育良好三個基本條件。

  一般25~30公斤的後備豬不應限料。群飼時,每欄不應超過五頭,飼料的槽位要足夠,否則母豬必定會因搶食而打鬥,豬群生長不整齊,造成部分豬偏肥或偏瘦。有條件的豬場可採用限喂欄飼養,體重達50公斤左右應適當控料,不宜使體膘太肥胖,體重達70公斤左右時注射細小病毒、乙型腦炎疫苗***15天后再重複注射一次***,並注意觀察母豬發情表現。限飼的後備母豬 ,往往在6~7月齡,體重達70~75公斤左右有發情的現象。因此必須細心觀察每頭後備母豬是否有發情的徵兆***如發情母豬陰部會腫脹發紅、食慾減少、煩燥不安。如不能斷定是否真正發情,可將公豬趕入母豬欄內,已發情的母豬一般願意與公豬接近***,這時須將母豬首次發情的年、月、日詳細記錄下來以計算出下一次的發情時實施配種。

  後備母豬體重達85~90公斤時,開始第一次配種效果最好。在配種前十天,特別是體質較低弱且健康狀況欠佳的母豬,應補充維生素ADE。母豬的配種,儘量選擇在早上、傍晚或天氣涼爽時,配種12小時再重複配一次。配種後21天未見母豬再發情,則將母豬轉入妊娠飼養。

  三、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妊娠期飼養管理的任務是:保證胎兒在母體內得到正常發育,防止流產;每窩都能生產大量健壯、生命力強,初生重大的仔豬,保持母豬有中上的體況。

  1、日糧

  妊娠前期***從配種至妊娠80天***採用限制飼餵,一般冬季日糧2.2kg左右,夏季日糧2kg左右,保持中等體況。如果過瘦、體弱的妊娠母豬,應適當增加喂料量。妊娠後期***從妊娠80天到產仔前3天***應增加飼餵量,一般冬季日糧為2.5kg—3.0kg,夏季日喂量為2.3kg—2.5kg。

  2、禁喂發黴、變質、冰凍、帶有毒性和強烈刺激性飼料,以免導致流產。.

  3、妊娠後期應單欄飼養,避免互相打架或踐踏,發生流產。

  4、豬舍和豬體保持清潔衛生。分娩前應將產房徹底消毒。

  5、飼養員要態度溫和,對妊娠母豬做到不追趕、不鞭打、不驚嚇、不洗冷水浴,保持安靜環境,做好冬春防寒保暖和夏季防暑降溫工作。如遇炎熱夏季分娩,可適當提早進入產房,以減少熱應急。

  四、母豬分娩的管理

  1、產前管理

  ⑴檢查母豬有無分娩跡象,此項工作在每天一上班時進行。發現有臨產徵兆母豬,用0.1%的新潔爾滅液洗淨母豬的***和乳房。

  ⑵在高溫季節,母豬容易發生產房綜合症,要求產前一週的母豬肌注魚肝油。

  2、助產

  ⑴發現母豬有難產跡象時給予人工助產。助產前用肥皂和消毒水洗乾淨母豬的***和後臀。

  ⑵助產人員應消毒雙手塗上潤滑劑,五指併攏緩慢探入陰道,手深入不必超過骨盆。抓住小豬慢慢拉出,注意母豬每次用力時順勢拉出。

  ⑶小豬出來後發現假死應及時救助,沒有呼吸但心臟還在跳動的仔豬,可以提起兩後腿,輕輕拍打兩側肋骨以刺激起呼吸,直至仔豬發出咳嗽聲。

  3、接產

  ⑴仔豬出生後首先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擦乾淨口腔和鼻腔的粘液,然後擦乾全身。

  ⑵斷臍帶。先把臍帶中的血液向仔豬腹部擠壓,在距仔豬腹部8cm—160cm處塗上碘酒,用線結紮。

  4、產後管理

  把母豬後軀擦拭乾淨,取走胎衣。為預防母豬發生子宮炎及乳房炎,肌肉注射80—160萬單位青黴素。母豬產後十分疲勞,不想吃食,尤其後備母豬,應立即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魚腥草加維生素C加複合維生素B使其乳房豐滿分泌大量乳汁,防止乳房的萎縮及減少弱仔。

  五、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

  1、哺乳母豬的飼養

  分娩後2—3天內,應給予稀料,飼料不能喂得過多,應逐漸增加,每天0.5kg—1kg,分3—4次餵給;5—7天可達到飼養標準規定量,斷奶前7—10天一般母豬日喂料量4kg—5kg,高產母豬日喂料量還要適當增加,日喂4次。但到斷奶前2—3天,要把日喂飼料量逐日減下來,可減到2.5kg。斷奶當天不喂料,斷奶後2—3天內恢復日喂量3kg左右。

  2、哺乳母豬的管理

  要保持良好的環境條件,糞便及時清掃,欄舍要乾燥清潔,並經常用消毒液進行拖擦地板;舍內溫度應保持22℃--25℃,夏季舍溫控制在33℃以下;為了減少夏季母豬便祕,了在飼料中加入0.75%瀉鹽***硫酸鎂***;要保證供給清潔的水,最好在產房安裝自動供水裝置;要使母豬乳房、乳頭不萎縮,應使每個乳頭都得到仔豬吸吮,特別是頭胎的母豬,避免失去泌乳功能。

  六、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

  1、哺乳仔豬的飼養

  ⑴吃好初乳。從仔豬出生到6日齡內。

  ⑵補料。 從7日齡的仔豬開始調教補料,飼料要保證新鮮可口,易消化、適口性好、少量多餐。

  ⑶補水。一般小豬出生後3天開使補給清潔的水。

  ⑷補鐵。 仔豬出生後2—4天必須補鐵,每頭肌注100mg—150mg鐵製劑,或在1000kg飼料中拌入100g—400g硫酸亞鐵。

  2、哺乳仔豬的管理

  ⑴固定乳頭

  按體重大小、強弱的仔豬適當調整,讓弱小的仔豬吃到中、前乳頭,強壯仔豬吃到最後的乳頭。

  ⑵給一日齡仔豬斷臍、剪牙、斷尾、打耳號;非種用小公豬去勢。

  ⑶仔豬出生後2—3天注射疫苗免疫。

  ⑷保溫。 把仔豬放入保溫箱內,1—3日齡為30℃--32℃,4—7日齡為28℃--30℃。

  ⑸實行一次性斷奶,並欄時將相鄰的兩窩豬並在一起。

  ⑹斷奶時先趕走母豬,讓仔豬在原圈飼養3—5天,然後用車小心運到保育舍。

  ⑺有計劃地安排每週斷奶數量,調劑生產。

  六、仔豬的飼養管理

  1、仔豬的飼養,繼續飼餵乳豬料至55日齡時,逐步轉為飼餵小豬料。

  2、仔豬的管理

  ⑴做好接收斷奶仔豬的轉欄工作。接收前要切實做好欄舍清洗、消毒工作。接收斷奶仔豬要進行分欄。剛轉入新欄時,撒飼料於地板上讓其玩耍,對個別弱小的仔豬可移至小欄飼養,並予以繼續保溫。

  ⑵剛轉入仔豬欄一週內儘量不要衝洗,保持乾燥,訓練仔豬定點排洩糞便。冬春季要加強保溫,及時清掃糞便。

  ⑶做好預防工作,減少仔豬腹瀉。

  ⑷驅除體內外寄生蟲。

  七、外購仔豬的飼養管理

  在本區域豬苗不足時,必須選擇在健康、無病區、有優良品種的地方***飼養場***購買豬苗。應挑選符合品種要求、健壯、無異常、大小適中的仔豬。或豬吃太飽,過稱後至少2小時後方可裝車運輸。裝車時應小心輕柔,不宜裝太擠,車箱要儘量分小格或用竹籮等工具分裝。運輸過程中不宜急轉彎、急剎車。每隔2小時應停車檢查一次,預防豬擠壓、扭傷、窒息。應有防署或防凍的措施。並適當給水,水中新增多種維生素。

  豬欄事先全面清洗乾淨。用2--3%燒鹼水潑酒消毒。隔5天后,再用消互藥噴灑消毒,才能進豬飼養,仔豬到場卸車宜小心,切忌粗暴驅趕。按豬大小分群,每欄不超過20頭為宜。新進豬養當天只提供清水和少量飼料中新增金黴素或土黴素,維持2--3天。調教豬群,使豬隻養成定點吃喝拉排的習慣。豬舍應有防署保暖措施。做好豬瘟、肺疫、仔豬付傷寒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進豬8--10天應驅蟲一次。每日飼餵2餐。讓豬隻自由採食,如豬太小,增加飼餵餐數。飼養過程中儘量減少並欄。若需並欄時,要先給豬噴水,以防豬群打架應激而損傷。每7天應消毒一次,外有疫情增加消毒次數,每月一次大掃除。每天打掃,餵食時應觀察豬隻狀態,對不食或精神狀態不好的,應及時查詢原因,及時處理。無飼養價值的,應及時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