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籠養白羽肉雞的方法是怎樣的

  立體籠養是一種比較現代化的飼養技術,它已運用到白羽肉雞的飼養當中。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立體籠養白羽肉雞的方法。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裝置使用

  現在大、中型養雞場都具有先進的裝置,但有了先進的裝置,不一定能養好雞。隨著規模化、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養殖失敗也屢見不鮮,其關鍵在於人和裝置的有機結合。操作員不但要熟悉裝置的原理,還要勤觀察,因為溫控器與雞舍內溫度的數值有一定的誤差,要把這個誤差值調到最小,這樣才能使雞舍的溫度調到雞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另外,操作員一定要熟練掌握裝置的使用方法及雞在各階段的飼養程式,並能及時發現和維修裝置出現的故障。一旦裝置使用不當或裝置出現故障,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消毒

  雛雞進場前 5 天,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之後每立方米空間用 40 毫升甲醛,20 克高錳酸燻蒸,將門窗封嚴,24 小時後開窗通風。此時進出雞舍的人員一定要嚴格消毒,以免破人為將病原帶入雞舍。對料槽、飲水器採用清洗消毒。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光照

  立體養殖雞舍採用人工光照,便於控制光照時間。育雛前 7 天,一般採用 24 小時光照,以後逐漸減少為 22 小時光照,2 小時黑暗,目的是讓雛雞習慣黑暗環境,不至於因為突然停電造成雞群的驚慌而發生擠壓造成傷亡,而後在出欄前 1 周逐漸增至 24 小時光照。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溫度

  立體養殖上、中、下三層雞籠有溫差,而且室外溫度越低,溫差就越大。管理者可以參考中間溫度,育雛時一般都在最高層,因為最高層溫度最高,這樣有利於節約熱量。雞苗進場的第 1 天,溫度控制在 33 ~ 34℃為宜,也可根據雞苗狀態調節溫度。溫度適宜時,雞群分佈均勻、活潑動、食慾旺盛;當溫度變低時,雞縮頸弓背、向熱源集中、互相擠壓、身體發抖;當溫度過高時,雞飲水量增加、食慾減少、呼吸加快、頸部羽毛有水浸樣。在第 1 周,溫度降至 30℃,以後每週下降 2℃,立體養殖密度大,要比平養溫度低 1 ~ 2℃,溫度過高也會引起雞群採食量下降。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分群

  適時分群,確保雛雞體重均勻。第1 次分群一般在 12 ~ 16 天,將最上層的雞分壯的到中層。分群過早,由於體形小,容易在育成籠縫隙中鑽出,。第 2 次分群在 24 ~ 28 日齡。分群時採取“留弱不留強”的原則,體重大、健壯的抓出來放在下層,弱的留在上層和中層。

  另外在夏季由於溫度高可適當提前分籠,冬季由於雞籠上下層溫差大,可適當推遲分籠時間,並且下層籠中多放 1 只,來減少上下層的溫差。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通風

  養殖成功的關鍵在於通風。合理的通風能排除有害氣體,控制溫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和大腸桿菌等病的發生機率。立體養殖單位雞舍面積的密度較大,所以通風更重要。雛雞進場後 24小時內由於整體育雛空間大,可以不通風。隨著雞隻日齡的增大,增加通風量,調整進風口位置和大小。

  白天、夜晚,陰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適時的不斷調整通風,達到舍內空氣無異味、不刺眼、不缺氧、較舒適的感覺,給雞隻創造良好的生長間,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飲水

  漫長的運輸過程再加上雛雞舍的溫度較高,雛雞體內水分消耗很大。因此,雞苗進舍後確保 2 小時內全部能飲到水,對部分弱苗,可以用人工蘸嘴的方法讓其飲上水,目的是讓雛雞儘快地學會喝水。蘸嘴的方法是手輕輕握住雛雞,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好雞頭部,讓雞喙浸入水中即可。另外,乳頭式自動飲水器的高度要適中,滴頭太低,雛雞就會站在滴頭的接水杯中而弄溼羽毛;滴頭太高,弱雛飲不上水。另外還要適當調整飲水線上的減壓伐,壓力太大,雛雞害怕會躲開,也浪費水資源;壓力太小,末端的雛雞飲水量就有可能達不到。隨著雞日齡增大,要適當增加水壓。雛雞第 1 次飲水應用25℃溫開水,在水中加入 5% 葡萄糖和0. 1% 維生素C 。飲水器要經常沖洗,在整個育雛期,飲水一定不能間斷,從育雛的第 2 天開始,飲水中加入防雛雞白痢的藥物。

  立體籠養白羽肉雞:開食及飼餵

  雛雞入舍後一定要先飲水,後喂料,這樣做有利於雛雞的消化。飲水後 2 ~ 3 小時再將飼料放入開食盤中,供雛雞啄食。立體養殖平均 25 只雛雞 1 個小食槽,一定要少添勤添,以防止飼料汙染和黴變。開食槽一般用 7天左右,然後換成長條槽,長條槽面積大,吃到最後時,飼料了。

  雛雞採食速度開始減慢,所以要勤用毛刷把飼料掃到離雞近的一面,利於雛雞吃料,也防止飼料黴變。最初 10 天,每天喂 6 ~ 8 次,為了使雛雞有一個良好的食效,要在馬上吃光但尚未吃光時給料最佳。在雛雞前 3 天嚴格按飼養標準定時、定量給料,防止肉雞生長速度太快,造成免疫器官發育不完整,以至於雞的後期抗病能力差,在雞出欄前3 天,就可自由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