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養殖肉雞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家禽由農家散養髮展到規模飼養,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但在肉雞生產實踐中,很多誤區也凸現出來,使得疾病問題仍十分突出,也是困攏肉雞養殖業的重要因素。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規模化養殖肉雞的常見誤區。

  規模化養殖肉雞的誤區:防疫誤區

  盲目加大疫苗用量 肉雞雖然後期長得很大,但是仍然是肉仔雞,免疫時使用相當劑量的疫苗就會起到很好的免疫效果,盲目加大用量,不但增加了養殖成本,更重要的是勢必會肉仔雞免疫器官受到不可逆傷害,從而引起免疫麻痺,其它病原的易感性也會增加。

  接種疫苗時操作不當 常見的有:凍幹疫苗與稀釋液或疫苗飲用水的接觸,直接在空氣中開啟疫苗,使得疫苗瞬間接觸到空氣而降效,正確做法是,用注射器先抽取少量稀釋液打到疫苗瓶裡,然後再根據防疫專案具體操作;注射疫苗針頭不經常更換,一針到底;連續注射器不經常調整,打到最後疫苗越大越多;疫苗反覆凍融;做完疫苗後,盛疫苗的小瓶隨處亂扔;不注意外界環境對疫苗的影響,比如溫度,陽光,紫外線等等。

  防疫程式不當 常見的有:傳染性法氏囊病高發區,有的養殖者把法氏囊疫苗提前到八、九天時飲用,殊不知,在肉雞11日齡以前接種法氏囊疫苗,會使雞的法氏囊造成永久性、不可逆性傷害,從而使病原易感性增強;上批雞發生什麼病毒性疾病,就提前做什麼疫苗,發生了腎傳支,就在1—3日齡做上腎傳支疫苗,發生了法氏囊就提前做法氏囊疫苗等等,實際上效果並不會很好,要根據自己進來的雞苗的抗體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疫苗,在適當的的時間防疫。

  規模化養殖肉雞的誤區:消毒誤區

  消毒劑的選擇和使用錯誤 當前新型高效消毒藥大量面市,在選擇消毒藥時應根據消毒藥的適用範圍、消毒效果,本著高效、經濟和人畜安全的原則,選用質量檢驗合格的專用消毒藥。很多養殖者對消毒劑的選擇就有很大的隨機性,沒有目的性。譬如養殖場帶雞消毒,應選用碘類等中效消毒劑;病死家禽及家禽屠宰場等要選用氯製劑等高效消毒劑。

  很多養殖者在使用消毒劑時也有一些錯誤,經常見到養殖場地面撒很多生石灰,迎風飛揚,殊不知,生石灰本身並沒有消毒效果,必須經水稀釋後才有消毒效果,而且要現用現配;再有用菌毒雙殺燻蒸消毒時,一定要達到一定的溫度***20℃以上***和相應的溼度***60%左右***。

  盲目加大消毒藥劑量 有些養殖戶認為加大消毒藥劑量消毒就會徹底,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盲目加大劑量,一方面增大了藥費支出,另一方面增加了殘留及對雞的副作用。使用消毒藥時,應嚴格按照消毒藥的使用說明,配兌合適的劑量再對適用的消毒範圍進行消毒,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長期使用單一的一種消毒劑 有些養殖戶貪圖方便、省事,長期使用一種消毒藥,這種做法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長期使用一種消毒藥,可使機體產生耐藥性,且消毒效果不明顯,達不到應有的消毒效果。為防止耐藥性的產生,要交叉使用幾種消毒藥物,一種消毒藥的使用期不能連續超過7天。

  過分依賴消毒劑或者根本不消毒 消毒藥的時效是一定的,且消毒藥具有一定的滅源作用。一些養殖戶誇大消毒藥的這種作用,增加消毒次數,導致藥費額外支出加大;又由於消毒過頻,雞隻應激較大其生產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降低了經濟效益。

  因為消毒的效果看起來比較抽象,看不見又摸不到,所以一些養殖者認為沒必要,白浪費錢,根本不消毒。這是錯誤的!消毒劑對於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一個環節----切斷傳染源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

  關於空舍消毒 規模化雞場一定要有嚴格的消毒程式,尤其是雞出欄後到再次進雞的這段時間,通常要選擇幾種消毒劑,經過沖洗,噴灑,燻蒸,做到真正的消滅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關於飲水消毒 筆者不建議經常採用飲水消毒,因為消毒劑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殺滅了體內的有益菌,勢必造成體內菌群失調,引起二重感染。

  規模化養殖肉雞的誤區:用藥誤區

  抗菌素萬能 有些養禽者雞生了病,也不管什麼病,拿來抗菌素就用,一種不行再換一種。殊不知,抗菌素不能包治百病,濫用抗菌素會造成耐藥株的增加,容易造成二重感染,並且汙染環境。到了治病的關鍵時刻,挑選不到敏感的藥物,無端的增加了藥費的同事也給治療帶來困難。

  對細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診斷是什麼病,再挑選相應的抗菌素,有條件的要做藥敏試驗,以達到確實療效。抗菌藥物用過後再用微生態製劑***如昂立奇----青島中仁藥業生產***來調節腸道菌群,以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機體康復。

  無視藥物的配伍禁忌,隨意混合 由於病情複雜,聯合用藥已是目前治療禽病的方法。但是藥物之間有配伍禁忌的,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之間的混和,有的呈協同或增強作用,比如:青黴素和鏈黴素,喹諾酮類與氨苄青黴素等;有的呈拮抗或減弱作用,甚至無效,比如:喹諾酮與氟苯尼考,紅黴素與卡那黴素;有的發生理化作用或毒性作用,比如:氟苯尼考與磺胺類、卡那黴素。因此,聯合用藥必須在職業獸醫的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擅自組合。

  人用藥比獸藥好,進口藥比國產藥好 國家在《獸藥管理條例》中明確指出:禁止將人用藥用於防治畜禽疾病。但是許多養禽戶專挑人用藥來防治禽病,由於用量掌握不好,有時病沒治住,細菌卻產生了耐藥性。其危害也很明顯:一是增加了成本,二是違反了法規,三是使得增加了人的疾病治療難度。

  所謂藥品的療效好壞,主要是指藥品的內在質量即有效成分。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就圓,臨床證明,國內許多獸藥生產企業生產的藥品,其療效不亞於進口藥品,有的還比進口藥要好很多。

  獸藥原料的頻繁使用 現在國家農業部已明令禁止將原料藥投放到畜禽養殖市場使用。由於一些養殖者認識有限,不懂得配伍禁忌,使用後經常會出現相反的效果,不但沒治住病反而使耐藥性增強,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使養殖難度增加!

  只要雞病治好,無視藥殘 畜禽的藥殘是關係到人類健康的大問題。現在國家已三令五申要求解決藥殘問題,讓人們吃上放心肉、蛋、奶。廣大養禽者應在這也獸醫的指導下,合理用藥,該停藥時要停藥,從根本上杜絕藥殘,以保護人類健康。

  規模化養殖肉雞的誤區:其他誤區

  忽視淘汰病殘雞

  病殘雞往往不到出欄時便會死亡,如果不及時淘汰掉,只能白白的浪費飼料,增加料肉比。

  忽視溼度

  很多規模化雞場往往把雞舍溫度管理得很好,小雞很暖和,卻總是前期溼度不夠,後期溼度又超標,危害是:呼吸道疾病發生過早,氣囊炎、支氣管栓塞等混合感染發生機率增加,因此雞舍前期的人為加溼是很有必要的。

  不注重保護肉雞肝腎健康

  肝臟是機體內大型的“化工廠”,是重要生命物質——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所有的生長蛋白和免疫蛋白***抗體及干擾素等***都要在肝臟合成;腎臟不僅是排洩器官也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它能分泌許多激素來調節雞體正常生理活動。一些養殖者在養殖過程中,只注重疾病的治療用藥,加量用藥,而忽視了保護肝腎的功能,治療過程中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養殖過程中,定期的使用一些保肝***比如葡萄糖***護腎***比如腎炎康***的藥物也是至關重要的。

  生物安全措施不健全

  健全的生物安全體系是規模化肉雞養雞場養殖成功的基礎和保障。生物安全包括很多方面,隔離、消毒程式、水料管理、免疫、廢棄物處理等等,作為一個規模化肉雞場,必須在生物安全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