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飼養與病敵害防治方法

  中華蜜蜂有善於利用採集力強、利用率較高、採蜜期長及適應性、抗蟎抗病能力強,消耗飼料少等優點,非常適合中國山區定點飼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中華蜜蜂飼養方法

  1.培育適齡越冬蜂

  所謂適齡越冬蜂,是指沒有參加過採集活動和進行過排洩飛行的工蜂。蜂群中適齡越冬蜂多,則越冬安全,飼料消耗少,來春群勢發展快;反之,則越冬困難,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緩慢。

  培育適齡越冬蜂,要在最後一個主要採蜜期的初期著手進行。可用新王替換產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採去子脾上的貯蜜,選用適合產卵的新脾等辦法,儘量擴大產卵區。流蜜結束時,抽出多餘的蜜脾,適當補給空脾,保持蜂脾相

  稱,加強巢內保溫和獎勵飼養,促進蜂王產卵。但氣溫較低時要控制蜂王產卵,因氣溫低,後期出的工蜂沒能進行排洩飛行,對越冬不利。為了能保證越冬的群勢,可以把2~3個弱群同箱飼養,越冬前選留一個蜂王合併蜂群,這樣看起來是蜂群數少了,但能使越冬群勢增強,來春發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發展蜂群。

  2.貯備越冬飼料

  選留封蓋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個主要工作,因為越冬前臨時餵給蜜汁或糖漿會增加蜜蜂工作負擔,如蜜脾來不及封蓋,冬季容易變質,造成蜜蜂下痢。有經驗的養蜂人員是在全年最後一個主要採蜜期第一次取蜜時,選留四五個巢脾平整、無雄蜂房由繁殖過幾代蜂的巢脾,放在繼箱的邊上,並擴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時這些蜜脾都已封蓋,可以提出來存放。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數量視蜂群越冬期的長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個蜜脾,嚴寒地區可多留,冬季轉地到南方的蜂場可少留。越冬飼料蜜脾要儲存好,放在涼爽通風的地方,為防止巢蟲危害,可用硫磺等藥物薰殺,方法是每個繼箱放8個蜜脾,幾個繼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內點燃硫磺,關嚴巢門,最上面繼箱上蓋好紗蓋和大蓋,各箱間縫隙糊嚴。也可將幾個存蜜脾的繼箱放在一個強群上,讓這個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時使用。如因故最後一個主要採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飼料,應在蜂王接近停止產卵前,突擊用濃度大的糖漿***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份蜜、1份水***,三四天內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蓋後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內作越冬飼料。

  3.貯藏巢脾

  秋季從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淨巢脾上的蠟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潔而滅水溶液噴霧消毒,待藥液風乾後存放,妥善保管。貯藏巢脾一般用繼箱,每箱放8個,根據巢脾質量好壞,將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別存放,蜜蜂貯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燻蒸二三次。用硫磺燻蒸的,每10個巢脾用充分燃燒的硫磺3~5克,每次薰4小時,有條件的可建結構密閉、便於燻蒸和防鼠的貯藏室,室內設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線消毒裝置則更好。

  4.防止盜蜂

  秋季,特別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較容易發生盜蜂,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溫要注意巢內保溫,適當縮小巢門,保持蜂數適當密集。

  5、防止農藥中毒

  從近年來養蜂生產實際情況來看,每年的9月份是蜜蜂農藥中毒事件的高發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減少,蜜蜂外出採蜜積極性高,而蜂群整體抵抗力卻相對較弱,當外界使用農藥時,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從養蜂實踐得出的經驗是養蜂的一年之計在於秋。因為秋季蜂群的群勢好壞將直接影響蜂群越冬,也是來年養蜂生產取得成功的基礎。為此,在秋季的養蜂生產管理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農藥中毒的防範工作。具體注意以下幾點:

  加強飼養管理

  進入秋季以後,一些養蜂人員認為主要的生產階段已經過去,逐漸放鬆了蜂群的飼養管理,蜂群內的飼料也留得較少,認為蜂勢可以在來年春繁時恢復和加強,往往引起秋季晴好天氣時大量工蜂外出採集,群勢衰退,同時也造成農藥中毒的極大隱患。

  謹慎選擇越冬場所

  在具備必要的越冬條件之外,還必須考慮周圍農藥使用情況,儘量選擇山腳、荒坡等周圍較大範圍內的場地越冬;對周圍可能噴施農藥的,應事先同當地農戶協商,要求在用藥前告知,能及時採取措施,防止農藥中毒事件的發生。同時,最好避免多個蜂場在近距離範圍內越冬。

  做好防治準備

  一旦發生中毒現象,應儘早採取有效措施,減少蜂群損失。具體措施有:

  ⑴噴水洗脾,清除有毒飼料;

  ⑵飼餵1∶1糖漿或1∶4的蜜水,稀釋毒性;

  ⑶飼餵解毒劑,如有機磷類農藥中毒的,可用0.05%~0.1%的硫酸阿托品或0.1%~0.2%的解磷定溶液噴脾;

  ⑷及早搬遷,將蜂群搬到離施藥區5公里以外的地方,及時恢復群勢。

  中華蜜蜂病敵害防治方法

  保證蜂場養殖環境的衛生清潔

  在影響蜜蜂健康的諸多因素中,蜂場環境起著不容忽視的關鍵作用。由此,必須要保證蜂場養殖環境的清潔衛生。首先,蜂場的選擇要以高燥、空氣清新、無汙染的地理位置為上佳。對於場地周邊的低窪之處、雜草以及垃圾等等,要及時進行清掃和處理。在夏、秋季節,最好搭建涼棚,避免日光晒傷蜂群。其次,蜂場倉庫要清潔衛生,不要隨便堆放垃圾和雜物。同時,要做好防蟲、防鼠、防黴措施,但是,不能在倉庫內使用殺蟲藥。最後,要保證整個養蜂場地地面的清潔,對於殘留的死蜂、死幼蟲等等,要及時清掃、焚燒和深埋,這樣可有效杜絕病原的滋生。

  飼養抗病新品種,減輕蜜蜂病害的侵入

  研究顯示,不同的蜂種或者是同一蜂種之間在抗病效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由此,提高蜜蜂的抗病能力,選育抗病新品種進行飼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通過育種篩選的方法,選育體格健壯、抗病能力強、有較強清掃能力和較短封蓋能力的蜂種進行飼養,更有利於減輕蜜蜂疾病的侵害。

  目前,許多國家的蜜蜂育種專家和科技人員,在蜜蜂抗病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的進展,發現意蜂對囊狀幼蟲病具有較強的抗病力,而中蜂卻對囊狀幼蟲病易感,我國在選育抗中蜂囊狀幼蟲病的品種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通過系統選育逐漸獲得了抗性較強的品系。

  加強飼養管理,控制細菌滋生和蔓延

  加強飼養管理,對於蜜蜂疾病防治尤為重要。對於飼料供給,要保證優質、足量,尤其是在越冬前,足量優質的飼料,是保證蜂群健康體質的前提。對於蜂脾關係調整,要根據季節靈活調動。在早春時節,要保證蜂多於脾;在繁殖季節,脾略多於蜂;其餘時節,脾蜂要保持適中。對於病敵害的傳播,要儘量保證飼料優質、清潔,因為很多疾病都是通過飼料來傳播的。

  蜜蜂飼料的安全衛生,不但可切斷病害傳播,而且對於提高蜜蜂的抵抗力,保證無公害蜂產品質量是大有裨益。對於病敵害的防治,尤其是蜂蟎。要在分蜂任務結束之後,及時地切割雄蜂房,這樣可使蜂蟎無處可藏,便於殺滅、清除,又可減少其他病菌的滋生和蔓延。

  做好蜜蜂的檢疫監督工作,嚴禁引進病蜂

  為了控制各種傳染性疾病的侵入,做好蜜蜂的檢疫監督工作就尤為重要。蜜蜂檢疫主要有產地檢疫、運輸檢疫、進出境檢疫等等,根據相關動物防疫法規,防治蜜蜂危險性疾病的傳入和傳出,重點檢疫的疾病有歐洲幼蟲腐臭病、雅氏瓦蟎等等。可參照如下蜜蜂檢疫工作流程:首先,在箱外觀察,注意巢門前有無爬蜂、死蜂或發育不良和翅殘缺的幼年蜂。

  然後,開箱進行群內檢查,仔細觀察巢脾、箱底有無異常成蜂,注意其體色、形狀。提取巢脾,抖掉蜜蜂,觀察未封蓋幼蟲房內的幼蟲有無異常現象,巢房蓋是否平整,有無穿孔。用鑷子挑開房蓋,拉出幼蟲或蛹,觀察其色澤、大小、體形等有無異常,或發生死亡。

  在確定疾病種類時,應採取病科,作病原學檢查或血清學診斷。病原學檢查方法有直接塗片鏡檢,分離培養,生化實驗或蜜蜂接種試驗。用於蜂病診斷的血清學方法有凝聚反應、沉澱反應及免疫熒光技術。

  發揮藥物預防和治療的作用,避免濫用、超量使用

  在蜜蜂疾病防治過程中,藥物防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藥物防治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獸藥使用的標準,避免濫用、過量使用,更不能使用違禁藥物。

  藥物預防

  在疾病預防中,藥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蜂群的健康,可選擇在春季鼓勵飼餵時,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中草藥進行預防。飼餵預防中,要嚴禁新增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同時,本著有的放矢的原則,不可濫用。

  藥物治療

  用藥物治療蜜蜂傳染性疾病時候,要注意藥物種類、用藥劑量、用藥時間、藥物配置、用藥方法的選擇等等。用藥種類要科學合理,對症下藥,不可濫用。一般來說,病毒引起的疾病,可用抗病毒藥物或者半枝連等中草藥。細菌引起的疾病,可用抗生素或者是磺胺類藥物。

  真菌引起的疾病,可用灰黃黴素或者是其他抗真菌藥物。用藥劑量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不可過量使用,除非特殊情況,因為過量用藥會導致蜂產品內的藥物殘留超標,影響產品的安全性。

  用藥時期的選擇要適時合理,最好根據流行季節特點進行。比如說防治蜂蟎病,最好選擇在早春或者是晚秋時節,這個時候蜂蟎無處可藏,便於徹底殺滅。藥物配置要根據藥物種類合理進行,一般來說,粉劑和液劑可按照一定的比例直接兌入,片劑可研磨成粉末,中草藥類可煎熬。在治療中,一定要控制好藥物劑量和濃度。

  同時,不可長時間用1種藥物,因為長期使用1種藥物,病原會產生耐藥性,不利於治療。用藥方法的選擇要嚴格根據生長期、疾病型別進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飼餵、噴灑和燻蒸。

  一般來說,成年蜂疾病治療藥物以飼餵為主,幼蟲疾病以藥物噴灑治療為主。無論採用那種方法進行疾病治療,都要避免直接對著蜂王和幼蟲進行,藥物配置要隨用隨配,避免藥物儲存時間過長導致失效或產生其他毒害作用。

  探尋新技術,利用生物技術進行疾病防治

  目前,有關學者提出用生物技術進行蜜蜂疾病治療的思路,但是尚處於起始階段。相關研究顯示,一些噬菌體、微生物對蜂蟎、病原菌起到毒害作用,可成為殺滅蜜蜂病原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