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飼養青魚

  青魚是輻鰭魚綱鯉形目鯉科中的一個種,中國四大家魚之一。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青魚的飼養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青魚的飼養技術

  在安徽俗稱“烏混”、“黑混”或“螺螄混”,因其體黑、喜食螺螄而得名;東北地區常見的“青魚”不是青魚,應該寫作“鯖魚”,是一種深海魚類。在中國境內,最大的青魚標本重218斤,是2005年在南京六合區金牛湖捕獲的,長1.86米、重218市斤,經鱗片鑑定約四十歲。

  青魚亦稱黑鯇、螺螄青。硬骨魚綱,鯉科。體亞圓筒形,體長達1m餘。青黑色,鰭灰黑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棲息中下層,主食螺螄、蚌、蝦和水生昆蟲。4-5齡性成熟,在河流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個體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達70kg。肉味美。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物件。分佈於中國各大水系,主產於長江以南平原地區,魚膽有毒。

  中國最大的青魚標本,二零零五年在南京六合區金牛湖被當地漁民捕撈上岸,後製成標本。現放置在六合金牛湖生物館,供遊人觀賞。該青魚體長1.86米,重達218斤。專家根據鱗片鑑定,其在金牛湖大約生活了三四十年,相當於人類七十歲年齡。金牛湖生物館另一大青魚捕獲於2004年,全長1.74米,體重212斤。2013年,金牛湖再現212斤級大青魚。

  青魚的生活習性

  青魚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一般不遊至水面。食性比較單純,以軟體動物螺、蜆為主要食物。在池塘養殖中的幼魚喜食糧食飼料,至體長15釐米後咽齒壓碎功能增強,食性出現轉變。2齡前死亡率較高,食性雜,主食糧食性餌料;2齡後,特別是體重長至1公斤時,食性轉向軟體水生動物,能磨碎堅硬的甲殼後吐殼吞肉。自然水域中常集聚於江河和湖泊的深淺結合部。除冬季食慾較弱外,春、夏、秋三季攝食猛烈,且能在氣壓較低、大多數底棲魚類普遍厭食的情況下咬鉤吞餌。

  青魚的生長繁殖

  生長快,2-3冬齡可達3-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70公斤,長江中常見的個體重約15-20公斤。性成熟為4-5齡。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較高的場所繁殖,生殖後常集中於江河灣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處越冬。

  長江青魚首次成熟的年齡為3~6齡,一般為4~5齡,雄魚提早1~2齡。雌魚成熟個體一般長約1米,重約15千克。雄魚成熟個體一般長約900毫米,重約11千克。繁殖季節為5~7月。江河水的一般性上漲即能刺激其產卵。產卵活動較分散,延續時間較長。產卵場分佈於長江重慶至道士袱江段,支流漢水、湘江中也有,但規模不大。絕對懷卵量每千克體重平均為10萬粒***成熟係數14%左右***;經人工催產每千克體重約可獲卵 5萬粒。卵漂流性,卵膜透明,卵徑1.5~1.7毫米,吸水膨脹後可達5.0~7.0毫米。精子排入淡水後一般只在1分鐘內具有受精能力。胚胎髮育適溫18~30℃,最適溫度26℃±1℃,低於17℃或高於30℃就會引起發育停滯或畸形。在水溫為21~24℃時約35小時孵出仔魚。初孵仔魚淡黃色,長***~7.4毫米,略彎曲。青魚苗在卵黃囊消失和鰾出現後,其頭、背呈現“塏”狀黑色花紋。生殖期間,雄魚的胸鰭內側、鰓蓋及頭部出現珠星,雌魚的胸鰭則光滑無珠星。

  青魚在“四大家魚”中生長最快。江西湖口青魚生長以1~4齡最快,5~6齡時平均每年增重3.7千克以上。雄魚年增重比雌魚平均少1千克左右。

  青魚的生活環境

  青魚習性不活潑,通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食物以螺螄、蚌、蜆、蛤等為主,亦捕食蝦和昆蟲幼蟲。,在魚苗階段,則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青魚生長迅速,個體較大,成魚最大的最大個體可達70千克。

  青魚棲息的水層很低,一般不遊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豐富的江河彎道和沿江湖泊中攝食肥育,在深水處越冬。行動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狀況與草魚接近,水中溶氧量低於1.6毫克/升時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時開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溫範圍內都能存活。繁殖與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2~28℃。喜微鹼性清瘦水質。主要攝食螺、蜆、幼蚌等貝類,兼食少量水生昆蟲和節肢動物。日攝食量通常為體重的40%左右,環境條件適宜時可達60~70%。仔魚體長7~9毫米時進入混合性營養期,此時一面繼續利用自身的卵黃,一面開始攝食輪蟲和無節幼蟲;10~12毫米時,攝食枝角類、橈足類和搖蚊幼蟲;體長達30毫米左右時食性漸漸分化,開始攝食小螺類。

  青魚的養殖技術

  中國曆來將青魚與鰱、鱅和草魚等混養,成為中國池塘養魚的主要方式。由於主要攝食螺類,有限的餌料資源影響了青魚養殖的發展。現採用人工配合餌料已獲初步成效。餌料中蛋白質應含28~41%,視生長的不同階段增減。當年青魚易患出血症,2齡魚多發腸炎,孢子蟲病和爛鰓病也很常見。自然生長的青魚在長江中下游一些地區也有較重要經濟價值。

  青魚池塘養殖技術

  一、池塘條件

  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汙染源,通風向陽,交通便利為好。水質良好,透明度30-40cm。

  魚池要求:

  魚池類別 面積m2 水 深m 底 質 淤泥厚度 清 塘

  魚苗池 667-2500 1-1.5 平坦土壤 <20cm 15天前清塘

  1齡池 2000-4000 1.5-2 <30cm

  2齡池 3500-5000 1.8-2.2 <40cm

  成魚池 5000-10000 2-2.5 <40cm

  魚種培育和成魚養殖池中,應劃定食場***或搭建食臺***,食場要求平坦,無淤泥,並常年保持清潔衛生。

  二、魚苗培育

  放苗前5-7天施綠肥6000-7000kg/公頃或糞肥3000-4000kg/公頃,有機肥應發酵、腐熟、並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將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0.7米,進水時要用密網過濾。

  三、魚苗放養

  選擇晴好天氣的上風處,投放出膜5-7天的水花,放養密度100-150萬尾/公頃,注意溫差不超過2℃。

  四、飼養管理

  第1-10天豆漿,其中前5天30kg/公頃,後5天40kg/公頃,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潑灑均勻。每隔5-7天加水15-20cm,到夏花出池加至1.3-1.5米水深。根據培育池的水質,適量施用追肥。魚苗經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為夏花魚種就應稀疏分池,出池前要進行2-3次密集鍛鍊。

  五、1齡魚種培育

  放養時間是夏至以前,青魚8-10萬尾/公頃,鱅魚1.8-2萬尾/公頃,鯽魚0.5萬尾/公頃。

  先用少量精料引誘青魚到食臺,然後每天喂豆餅漿2次,2-3kg/次.萬尾,5cm後混投菜餅,7cm後改投浸泡的菜餅或豆餅,10cm後混投軋碎的螺蜆,開始30kg/萬尾,後逐步增多。

  投餌時實行“四定”。定點:投喂場食臺或食場;定時:每天2次,上午8-9時,下午2-3時;定質: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給予優質新鮮的餌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時吃完為準,每月投喂量佔總投喂量的比例:6月4%,7月15%,8月23%,9月25%,10月15%,11月10%,12月4%,1-3月4%。食場經常清掃、消毒,保持衛生。經常注水,控制肥度適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細觀測,根據情況安排生產,發現病害及時治療。做好生產記錄。當溫度降至10-5℃時,就應出池、並塘、重新放養。冬放密度25g/m3,定期換水,少量投喂,保持安靜,保持水深1.8-2米。

  六、2、3齡魚種的培育

  2齡青魚種:1.5-1.8/萬尾/公頃,鰱鱅魚0.3萬尾/公頃,草魚300尾/公頃,鯽魚3000尾/公頃。

  3齡青魚種:5800-6200尾/公頃, 鰱鱅魚0.3萬尾/公頃,草魚300尾/公頃,鯽魚3000尾/公頃。

  投喂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也可投喂配合餌料,餌料要新鮮。在春、秋高發病季節適當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場面積應大些。保持水質清新,常用藥物消毒食場或用藥餌防治腸炎。

  七、成魚養殖

  1.養殖方式:青魚過池1500-1700尾/kg,鰱、鯽、草放養同過池培育。

  2.飼養管理:每10天注水一次,保持水深2m。

  3.其它生產措施參照魚種培育。

  八、魚病防治

  魚種放養前嚴格消毒,下塘後用1g/m3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一次,後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預防腸炎的藥物;餌料新鮮、適口;死魚及時撈出,深埋土中,所用漁具要浸洗消毒。

  青魚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害:

  主要病害是腸炎,用氟哌酸 30-50mg/kg魚體重/天,大蒜頭 5-10 g/kg魚體重.天,大蒜素 0.5 g/kg魚體重.天。磺胺胍 第一天50 mg/kg魚體重.天***首次加倍***,連用6天。

  九、術語

  水花 剛出膜至7日齡的稚魚***仔魚***。

  夏花 仔魚經一個月左右的培育長至3cm以上的魚苗。

  1齡魚種 夏花魚苗經3個多月的培育,當年長成的魚種,規格25-50g/尾。

  2齡魚種 1齡魚種經第二年的養殖而成的大規格魚種,規格250-500g/尾。

  3齡魚種 2齡魚種再養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魚,規格1250-1750g/尾。

  成魚 過池魚種魚再養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魚,規格5kg/尾。

  青魚的疾病防治

  食鹽有較強的殺蟲滅菌作用,是防治多種魚病的常用藥物,特別是防治細菌、真菌、多種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有顯著的效果,現將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用3%的鹽水浸洗3寸以上的魚種10~15分鐘,或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畝用食鹽7.5~15公斤,可防治青魚爛鰓病、赤皮病。在配合飼料中,摻入2.5%的食鹽,可防治青魚腸炎病。用敵百蟲和食鹽配合使用,對青魚上述三病的預防有效率可達100%,早期治癒率90%以上,中期治癒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灑生石灰塊,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篩片的噴霧器全池遍噴90%晶體敵百蟲和食鹽合劑,敵百蟲0.5~0.7毫克/升、食鹽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連續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預防,30~50天一次。防治腸炎病,可將合劑少量噴灑在草架內的青飼料上,效果更好。

  2、水黴病的防治

  越冬魚種或成魚,常因人工操作受傷易患水黴病,可用30%的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治癒。

  3、多種寄生蟲病的防治

  用3%的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1分鐘斜管蟲全部死亡;5分鐘鰓隱鞭蟲全部死亡;10分鐘車輪蟲、根體蟲、口絲蟲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魚種,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用1.7%~2%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30分鐘,三代蟲、指環蟲全部死亡,魚蝨全部脫落。魚種的氣泡病,可將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鮮清水,然後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5~7毫克/升,即可治癒。

  青魚的魚病防治

  魚種放養前嚴格消毒,下塘後用1g/m3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一次,後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預防腸炎的藥物;餌料新鮮、適口;死魚及時撈出,深埋土中,所用漁具要浸洗消毒。

  青魚主要有以下幾種病害:

  主要病害是腸炎,用氟哌酸30~50mg/kg魚體重/天,大蒜頭 5~10 g/kg魚體重。天,大蒜素0.5 g/kg魚體重。天。磺胺胍第一天50 mg/kg魚體重.天***首次加倍***,連用6天。

  術語

  水花 剛出膜至7日齡的稚魚***仔魚***。

  夏花 仔魚經一個月左右的培育長至3cm以上的魚苗。

  1齡魚種 夏花魚苗經3個多月的培育,當年長成的魚種,規格25~50g/尾。

  2齡魚種 1齡魚種經第二年的養殖而成的大規格魚種,規格250~500g/尾。

  3齡魚種 2齡魚種再養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魚,規格1250~1750g/尾。

  成魚 過池魚種魚再養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魚,規格5kg/尾。

  青魚石

  又稱黑魭石。來源於青魚體內,其色為黃,其形如心,堅硬如石,晶瑩體透,如翠似玉,在客家地區奉為珍希物品。可串繩繫於小孩手腕之上,據聞有趨凶避邪,防小孩驚嚇,納福納祿之作用。常見於神話小說尋寶章節及網路遊戲中避邪解毒道具。如小說《鬼吹燈》、網遊《劍俠情緣3》中均有記載。青魚石疑似魚咽喉部一用來協助壓碎螺螄等硬質食物的骨質增生。

  巧用食鹽防治青魚病

  食鹽有較強的殺蟲滅菌作用,是防治多種魚病的常用藥物,特別是防治細菌、真菌、多種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有顯著的效果,現將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用3%的鹽水浸洗3寸以上的魚種10~15分鐘,或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畝用食鹽7.5~15公斤,可防治青魚爛鰓病、赤皮病。在配合飼料中,摻入2.5%的食鹽,可防治青魚腸炎病。用敵百蟲和食鹽配合使用,對青魚上述三病的預防有效率可達100%,早期治癒率90%以上,中期治癒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灑生石灰塊,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篩片的噴霧器全池遍噴90%晶體敵百蟲和食鹽合劑,敵百蟲0.5~0.7毫克/升、食鹽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連續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預防,30~50天一次。防治腸炎病,可將合劑少量噴灑在草架內的青飼料上,效果更好。

  水黴病的防治

  越冬魚種或成魚,常因人工操作受傷易患水黴病,可用30%的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治癒。

  多種寄生蟲病的防治

  用3%的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1分鐘斜管蟲全部死亡;5分鐘鰓隱鞭蟲全部死亡;10分鐘車輪蟲、根體蟲、口絲蟲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魚種,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用1.7%~2%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30分鐘,三代蟲、指環蟲全部死亡,魚蝨全部脫落。魚種的氣泡病,可將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鮮清水,然後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5~7毫克/升,即可治癒。

  青魚的池養方法

  池塘準備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汙染,水深保持在1.5米~2.5米之間,面積5畝~10畝,池埂堅實,不漏水滲水,陽光充足,池底平坦,淤泥較少。魚種放養前清除池塘中過多的淤泥,經冰凍曝晒數日,加水30釐米,然後每畝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後全池潑灑,隔2日~3日經過濾注水後,再用茶籽餅每畝50公斤浸泡一晝夜後潑灑。同時要求具備動力電源,每3畝~5畝水面配備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1臺,投餌機1臺。

  魚種放養

  待消毒藥物毒性消失後,過濾注水,防止野雜魚混入池內。魚種宜在2月底前後放養結束,因此時水溫較低,魚的鱗片較緊,拉網、搬運等操作魚種不易受傷。每畝放養尾重1公斤的二齡青魚種200尾~250尾,搭配尾重0.3公斤的鰱魚種100尾、鱅魚種50尾和尾重0.05公斤的烏鱧魚種20尾。魚種入池前用硫酸銅***用量8克/平方米***和漂白粉***用量1克/平方米***合劑浸浴20分鐘~30分鐘,或用3%~5%的食***15分鐘。

  飼料投喂

  選用粗蛋白質含量為30%以上的人工配合飼料,飼料顆徑為4毫米,長度為顆徑的1.5倍~2倍。可用木、竹板搭建一向池中心延伸3米~4米的投餌臺,以馴化方式使青魚叢集上浮搶食,逐漸歸結到投餌臺用投餌機定點投喂。日投餌率可按3月1.5%、4月2.0%、5月3.0%、6月4.5%、7月5.5%、8月6.5%、9月5.0%、10月3.0%、11月2.0%執行,並視水溫、水質、魚病、魚的吃食活動情況靈活掌握。每天投喂3次~4次[5]。

  日常管理

  ⒈巡塘 每天必須早晚巡塘,檢查水質,觀察魚情。6月~9月,晴天中午開增氧機1小時~2小時,陰雨天半夜開機,浮頭較重時必須開機到天明。2.水質管理 定期加註新水,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6月每15天~20天全池潑灑生石灰1次***用量每畝15公斤~20公斤***。3.魚病防治 用含氯製劑全池潑灑消毒,在餌料中添加藥物製成藥餌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