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的飼養技術視訊

  肥育肉牛包括幼齡牛、成年牛和老殘牛,肥育的目的是科學應用飼料,以儘可能少的飼料消耗獲得儘可能高的日增重,提高出欄率,生產出大量優質牛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衛生防疫

  進牛前對牛舍進行一次全面消毒,農村土房舊舍,可用石灰乳劑將牆面塗抹一遍,地面墊上新土,再用石灰乳劑消毒一次;進牛後對牛舍每天打掃一次,保證槽淨舍淨。同時經常觀察牛的動態、精神、採食、飲水、反芻,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育肥前根據本地疫病流行情況注射一次疫苗。

  2、注意保溫

  牛舍保溫效能要好,不漏雨、不透風、地面不潮溼、清潔衛生。室溫保持在10-18為宜。

  3、精心飼餵

  為讓牛吃飽吃好,必須合理搭配飼料。其日糧為:幹青草5公斤,青貯玉米秸稈8公斤,酒糟10公斤,玉米粉3公斤,豆餅0.5公斤,尿素100克,食鹽50克。而且還要做到精心飼餵。每天喂3次,即早晨6時、中午12時、下午6時各喂1次。要少給勤添,既讓其吃飽又不剩料。

  4、供足飲水

  冬季牛以吃乾草料為主,所以要供給充足的飲水。飲水不足,不但影響牛採食,也影響牛對飼料的消化和利用,使牛的被毛、面板乾燥,精神不振。供給的水要清潔衛生,溫度要適宜***20左右***。

  5、適量運動

  運動場要設在背風向陽處,運動場內每頭牛建造一個牛樁,育肥期間將牛頭用韁繩固定於距樁35釐米左右處,限制牛運動。

  6、日光浴

  每天飼餵後,天氣好時要讓牛沐浴陽光。一般冬季9點以後,4點以前都要讓架子牛晒太陽。

  7、勤刷牛體

  刷拭可以促進體表血液迴圈和保持體表清潔,有利於新陳代謝,促進增重。每天在牛晒太陽前,都要對牛從前到後,按毛叢著生方向刷拭一遍。

  8、適時出欄

  經過2-3個月育肥後,架子牛達到550公斤以上,增重達150公斤以上,平均日增重達1-1.5公斤時,繼續飼養增重速度減慢,應適時出欄。

  育肥牛的飼養選擇

  品種選擇

  我國一些地方良種如秦川牛、魯西黃牛、南陽牛、晉南牛、延邊牛、復州牛等具有耐粗飼、成熟早、繁殖效能強、肉質細嫩多汁、脂肪分佈均勻、大理石紋明顯等特點,具備生產高檔牛肉的潛力。以上述品種為母本與引進的圍外肉牛品種雜交,雜交後代經強度育肥,不但肉質好,而且增重速度快,是目前我國高檔肉牛生產普遍採用的品種組合方式。但是,具體選擇哪種雜交組合,還應根據消費市場而決定。若生產脂肪含量適中的高檔紅肉,可選用西門塔爾、夏洛萊和皮埃蒙特等增重速度快、出肉率高的肉牛品種與國內地方品種進行雜交繁育:若生產符合肥牛型市場需求的雪花牛肉,則可選擇安格斯或和牛等作父本,與早熟、肌纖維細膩、胴體脂肪分佈均勻、大理石花紋明顯的國內優秀地方品種,如秦川牛、魯兩牛、延邊牛、渤海黑牛、復州牛等進行雜交繁育。

  良種母牛群組建

  組建秦川牛、魯西牛等地方品種的母牛群,選用適應性強、早熟、產犢容易、胴體品質好、產肉量高、肌肉大理石花紋好的安格斯牛、和牛等優秀種公牛凍精進行雜交改良,生產高檔肉牛後備牛。

  年齡與體重

  選購育肥後備牛年齡不宜太大,用於生產高檔紅肉的後備牛年齡一般在7~8月齡,膘情適中,體重在200~300千克較適宜。用於生產高檔雪花牛肉的後備牛年齡一般在4~6月齡,膘情適中,體重在130~200千克比較適宜。如果選擇年齡偏大、體況較差的牛育肥,按照肉牛體重的補償生長規律,雖然在飼養期結束時也能夠達到體重要求,但最後體組織生長會受到一定影響,屠宰時骨骼成分較高,脂肪成分較低,牛肉品質不理想。

  性別要求

  公牛體內含有雄性激素是影響生長速度的重要因素,公牛去勢前的雄性激素含量明顯高於去勢後,其增重速度顯著高於閹牛。一般認為,公牛的日增重高於閹牛10% - 15%,而閹牛高於母牛10%。就普通肉牛生產來講,應首選公牛育肥,其次為閹牛和母牛。但雄性激素又強烈影響牛肉的品質,體內雄性激素越少,肌肉就越細膩,嫩度越好,脂肪就越容易沉積到肌肉中,而且牛性情變得溫順,便於飼養管理。因此,綜合考慮增重速度和牛肉品質等因素,用於生產高檔紅肉的後備牛應選擇去勢公牛;用於生產高檔雪花牛肉的後備牛應首選去勢公牛,母牛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