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鵪鶉的疾病

  疾病對養鶉業常造成很大危害,制約著養鶉業的發展。鵪鶉個體小,飼養密度高,生長期短。一旦發生疾病,死亡率高,蒙受損失較大。因此,養鵪鶉必須做到預防為主,防重於治。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防治鵪鶉疾病的方法。

  防治鵪鶉疾病:建立消毒制度

  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

  ⑴平時加強檢疫:平時對鶉群做好疫情調查工作,定期檢疫,同時經常觀察鵪鶉活動狀況,對患病或可疑病鶉要及時隔離治療和處理。

  ⑵堅持清掃、消毒;平時除一般性清潔衛生工作外,還應定期採取消毒滅菌措施。加強對糞便的集中堆積,發酵處理以殺滅病原體和蟲卵,同時對舍籠及場地、工具進行消毒,在場門口設定消毒池,無關人員不得入場,進入人員,車輛應通過消毒池。用10-20%石灰水刷牆,用10-20%漂白粉噴霧鶉舍等。對全進全出的鶉舍、孵化器按每立方米30ml福爾馬林加10g高錳酸鉀密閉燻蒸消毒。12小時後,開門窗通氣。

  ⑶定期接種疫苗, 可以提高鵪鶉群對疫病的特異性抗病能力。

  防治鵪鶉疾病:加強飼養管理

  鵪鶉本身對多種疾病具有天生的抵抗能力,但不同的鶉場的鵪鶉對疾病抵抗力有較大的差別,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提高鵪鶉抵抗力的重要措施。

  防治鵪鶉疾病:治療及處理

  密切注視和及早發現群體中異常個體,剔除及隔離病鶉,保護大群健康。平時應在以下方面加以細心觀察:

  舉止:每天早上集蛋及喂料時,要注意觀察鵪鶉的動作是否敏捷, 有無神態異常,兩肢麻痺和萎縮,步態不穩及惡癖等症狀。

  鼻孔:有無分泌物,過多則屬於異常。

  眼睛:有無分泌物,如淚水或眼垢。

  口腔:有無異常分泌物及腫脹。

  嗉囊:大小及硬度如何,有無食滯及積液。

  羽毛:有無光澤、蓬鬆紊亂等。

  腹部:注意軟硬及大小。

  腳:關節、腳趾有無腫脹。

  糞便:注意顏色、軟硬、氣味。健康鶉糞稍硬,呈暗黑色,一端附有白色尿液。

  洩殖腔:有無脫肛、腫脹等情況。

  除了對以上情況加以密切注視外,在必要時可以進行屍體剖檢,實驗室診斷。針對具體情況或隔離或治療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