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波高性價比的品牌推廣的案例

  基於網際網路的傳播,是目前諸多企業的痛點,沒有教科書可尋,一些標杆案例並不像傳統廣告那樣的好快速複製,簡單的說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目標受眾都在社交平臺的池裡,究竟怎麼樣去編一個新網子才能網住他們?隨著網際網路概念的迅速席捲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傳統媒體的效果越來越差,於是一股跟風新媒體廣告開始盛行,一些知名的營銷號也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有很多朋友在運營著比較成功的微信大號,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某知名國企在投放了一篇超級無腦硬廣給他,我朋友也和他溝通,這種文章沒啥效果的,閱讀量也一定會很低。對方給出的答覆是,領導覺得這一篇可以,就這樣投吧,在結算費用的時候,對方還額外給力一部分刷閱讀量的費用,結果可想而知,漂亮的假資料,領導的滿意,下屬的交差。完美的自嗨。

  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並不是把傳統媒體的廣告生搬硬套的投放在公眾號這麼簡單,並不是依靠公眾號本身的粉絲基數加上搶眼的標題騙開粉絲的點選,就算你騙開了粉絲的點開,然而一看就是硬廣的內容,也會被秒關。同樣是完美的自嗨。這裡不得不吐槽的一個例子就是近期金龍魚自發搞了個品牌聯合營銷:《#加油體#到底有多紅:讓一百家知名品牌齊吶喊》,相傳近100家品牌的參與,當時窩頭我看到這條訊息的時候整個人也是拒絕的,咋說也是混圈子的人,竟然100家品牌集體發聲的事情,那應該是刷屏級別的一次傳播啊。然而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都表示對這次事件根本沒聽說過,後來仔細研讀了這篇文章才發現,原來又是一次典型的自我造勢行動,因為本來“加油”就是一個很平常很正的話題,又沒有任何事件的借勢性,所以大家只會是看一下而已,並不會參與進來。

  基於網際網路的傳播,是目前諸多企業的痛點,沒有教科書可尋,一些標杆案例並不像傳統廣告那樣的好快速複製,簡單的說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目標受眾都在社交平臺的池裡,究竟怎麼樣去編一個新網子才能網住他們?今天窩頭會與大家分享如何去做一輪競價比高的傳播,通過這個案例,一定會與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發與思考。

  VIVO的全觸點引流到底值不值

  要問手機圈誰最捨得在推廣上砸錢,非OPPO和VIVO莫屬,兩家公司在推廣層面絕對的大手筆。我們來看VIVO X5PRO的新品推廣1.25號,朋友圈第一輪廣告出爐,4個品牌中,VIVO佔據一席。這一次無疑讓VIVO”火“了一把,然而回看這一輪推廣,這一輪的主題是想向人們傳達VIVO手機對於HIFI音質的追求,向音樂致敬,推廣共用了6個音樂的場景,但不夠聚焦,使用者並不能在第一時間內深入理解到VIVO想要傳達的核心思想。

  接著VIVO包下了人民日報的四個版面,炒作了一輪”蒼白體”。這一輪推廣單從結果上來看是非常成功的,基本刷爆了朋友圈。但是狂歡過後,我們從新回顧來看,這一輪VIVO是想表達vivo Xpro5“薄如心絃”這個特性,然而人們更多的是記住了本次事件營銷,也引起了全民目光,曝光量是達到了,但是同樣也沒有達到VIVO本來想讓人們記住的點。

  再接下來VIVO又開始強勢推廣手機眼睛解鎖這一個功能,不得不說VIVO的全觸點曝光做的還是很不錯。微信、優酷廣告貼片等等,單是窩頭我看到的有關於本次眼睛解鎖功能的推廣就有三處。VIVO在公眾號“顧爺”投放一篇名為“眼睛之美”的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