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蝦如何人工育苗

  育苗是養殖日本對蝦的關鍵技術,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日本對蝦的人工育苗方法。

  日本對蝦的人工育苗:場地選擇

  場地選擇是一項決策性工作,關係到今後育苗場的生存發展,須慎重對各種條件進行分析調研,權衡利弊,選擇最佳場址,如果待投產後才發現場址不理想,就很難補救。

  育苗場場址選擇時考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地理環境、水質條件、親蝦資源、交通條件、電力條件等幾方面。水質條件詳細可參考《漁業水域水質標準》,水質條件在無大汙染前提下,重點考慮鹽度,要求常年鹽度在23以上。另外,育苗場不要建在太偏僻地方,以免給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設法建在電力供應、交通、通訊方便的地方,但不能太靠近居民區。

  日本對蝦的人工育苗:育苗場

  目前的育苗方式絕大多數採用室內育苗池育苗,也稱工廠化育苗。蝦苗經育苗室和育苗池培育出來,我們稱這部分為主體設施,其他輔助性的為配套設施。整個育苗場由這兩部分構成。

  主體設施

  ***1***育苗室 日本對蝦育苗大多在室內進行,單以日本對蝦育苗而論,由於幼體對光線沒有特定的要求,屋頂可使用透光率較大的玻璃鋼波形瓦蓋頂,四周安裝鋼製玻璃窗,並吊設布簾,以調節光線。

  ***2***育苗池 育苗池規格一般在20-40立方米。10立方米以下及100立方米以上的池子幾乎不用。一個育苗室的池子可有幾種規格,以便根據親蝦的產卵量及蝦苗生產量調節使用。隨著育苗技術的提高,育苗生產對水體的要求不大,水體適當即可,育苗場太大時不利於管理。

  育苗池形狀以長方形為好,深為1.7米左右。建造方式以半埋式或埋式為佳,能保溫,方便操作。池底多為鋼筋混凝土灌注,四周池壁用磚砌成。需建有低於育苗池底的集苗槽,各池之間留有人行道。

  配套設施

  育苗用具 育苗場需具備各種各樣育苗用具、水質分析的各種儀器、新蝦運輸工具、產卵網箱、日常管理用的換水器、虹吸管塑料桶、水勺、清洗池子的板刷、竹掃帚、出苗時用的出苗工具及蝦苗包裝工具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供水系統 華南使用較多的供水系統分一次性提水和二次性提水兩種方式,主要由蓄水池***兼作沉澱池***、過濾池、水泵、管道等組成。海水經沉澱過濾後,輸送給育苗池、藻類池、豐年蟲孵化池等用水單元。

  蓄水池為封閉式水泥池,水溶量一般為總育苗水體的一半,兼作沉澱作用,一般不設沉澱池。最好能設計兩個,輪流使用,便於清洗。天然海水經水泵抽入蓄水池後,沉澱備用。

  有條件將蓄水池建在高位時,沉澱後的海水可以自流進入過濾池,再流入育苗池,即一次性提水系統。蓄水池建在低位時,則需再用水泵將沉澱後海水抽至高位水塔***或直接抽入過濾池***,再流入育苗池,即二次性提水系統。

  增溫系統 華南的日本對蝦培育大部分以供應第三造養殖為主。時間處於7-9月,正值高溫季節,除後期需要小幅度升溫外,較少用上加溫裝置。一般使用電加熱棒即能應付,有現成鍋爐也可以利用。

  供電系統 育苗期間要求不間斷供電,最好能得到電廠的電力供應,不能得到電力供應的地方需多臺發電機組輪流發電,並配備兩組以上電機,以防供電不正常。機組功率視育苗場用電負載而定。8-80千瓦都可以應用,一般要求為額定用電量的120%。育苗場地面接觸海水機會大,較易導電,電力設施的安裝要嚴格要求,安全第一,以防觸電。

  飼料供應 飼料供應設施包括單胞藻類池、輪蟲培養池、豐年蟲孵化池等。近幾年,日本對蝦的育苗已趨向用人工飼料代替活飼料,輪蟲培育已很少被採用。

  飼料室具備純種的保種培養液裝置和擴大培養池***二級培養***,一般都在室內進行。屋頂部分選用透光性較強的材料,如玻璃、玻璃鋼波形瓦等,並有吊簾作光線調節。保持晴天時能有1萬-2萬勒克斯的光照強度。生產性培養***三級培養***可用室外池或蓋有棚式屋頂。培養池水體為育苗水體的20%,體積在10-20立方米,深度在1.5米左右,並具備充氣設施。藻類培養池與動物性餌料池要分開建造,以免汙染。

  輪蟲培養池一般為室外水泥池***北方多用土池***,體積在10-40立方米,深度在1.7米左右,充氣培養。

  豐年蟲孵化池可用玻璃鋼孵化桶或水泥池。

  豐年蟲孵化池一般0.5-2立方米,鍋形,底部處有一排水管用於收集豐年蟲無節幼體。玻璃鋼孵化桶用玻璃鋼做成,底部錐形,體積為0.5-1.5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