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如何防治魚類的水黴病

  初春季節,氣溫波動差異較大,在近期工作中發現常規魚類感染水黴病的機率較高,現小編整理出水黴病防治的相關意見供參考。

  春季魚類水黴病的典型症狀

  感染早期不明顯,直至菌絲一端深入宿主體內,造成發炎和壞死,另一端裸露在體表外,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棉毛狀絮狀物,並粘有汙泥、藻類等,俗稱魚類體表“發毛”,嚴重的病魚鰭條損傷,整個體表覆蓋一層白毛。待菌絲繁殖生長加快,會加劇體表面板受損,病灶處形成大量絮狀物質,面板紅腫潰爛,病魚遊動緩慢,背部發黑,往往掙扎遊動於水淺表面附近,食慾減退,最後瘦弱而死。

  春季魚類水黴病的流行特點

  水黴病又稱白毛病,是魚類常見真菌性疾病之一,對感染物件沒有選擇性,但與宿主的健康狀況密切相關,大多是體表鱗片脫落或受傷的魚類先開始感染。魚卵也可感染,感染後稱為太陽籽或卵絲病。

  水黴病病原菌5~26℃均可生長繁殖,繁殖適溫為13~18℃。

  春季魚類水黴病的發病原因

  1、魚類體表掉鱗或免疫力低下、養殖密度過高,發生擠壓碰傷;

  2、溫度過低,池塘水質較差,魚體浮頭或凍傷;

  3、連續陰雨天,早春或晚冬天氣,容易誘發此病。

  春季魚類水黴病的預防管理

  現階段的水溫較為適合病原菌繁殖生長,因此,尤其要做好預防工作。一是冬季清塘時可以除去池底過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白粉消毒;二是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魚體抗病力。儘量避免高密度條件暫養時造成魚類擠壓碰撞掉鱗,或在捕撈、運輸過程中儘可能避免魚體受傷。三是水溫低於15℃時,儘量減少人為操作,防止出現應激反應,導致擦傷或凍傷。四是經長途運輸的魚種放養前和放養後,及時用3~5%食鹽水或消毒劑進行消毒。五是親魚人工繁殖受傷後,可在傷口塗抹1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處理。

  春季魚類水黴病的治療方法

  1、病魚數量少可區域性操作的話,可以用含碘消毒劑浸泡,如濃度為20mg/L聚維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錳酸鉀混合1%的鹽水浸泡病魚20~30分鐘;

  2、或用800mg/L的食鹽與小蘇打合劑***1:1***全池潑灑;

  3、或內服抗菌藥物***如磺胺類***,防治細菌激發感染;

  4、市面上常見其他的防治水黴病漁藥種類。

  春季魚類水黴病的防治:注意事項

  嚴禁使用孔雀石綠治療該病;注意消毒劑使用時的天氣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