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鳥的飼養技術

  芙蓉鳥也叫金絲雀、芙蓉、白玉鳥、白玉、白燕、玉鳥等。由於鳴叫聲好聽,引起了捕獵者的興趣,大量捕捉並加以馴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芙蓉鳥的飼養比較簡單,除籠養外,還可以箱養、群養。在家中飼養,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飼養在特製的芙蓉鳥籠中。因為芙蓉鳥在寬大的籠中運動對增強其抗病力大有好處。芙蓉鳥的適應性較強,只要是長期在相對穩定的溫度下就可以生存。有些養鳥者認為芙蓉鳥必須在10—25度的溫度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存,這是極端錯誤的。經過近幾年的實驗表明:在溫差不超過10度的情況下,芙蓉鳥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環境中健康生存。在我們東北長春,經常可以看到掛在窗外迎著雪花鳴叫的芙蓉鳥。芙蓉鳥最怕的是溫度的聚變而不是持久的低溫。當然,芙蓉鳥繁殖的溫度應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間,並且要求溫度相對穩定,日溫差最好不超過5度。

  芙蓉鳥的平時飼養可以雌雄混養,但在繁殖季節的前兩個月應分籠飼養,這樣有利於快速發情。如果飼養者是以聽叫為主,雄鳥必須單籠飼養。要想培育出優良的芙蓉鳥,種鳥的選擇和配對十分重要。一般要經過兩種途徑:一是原種的提純,二是異種的雜交。原種的提純可以選擇無血緣的兩隻純種優質鳥相配,其後代一般基因穩定,形態、毛質和色澤純正,同窩子鳥中質量差異較小。但是,目前由於國內引進和培育的真正純正的品系很少,而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大部分本身就不是優良品種,所以要想獲得兩隻沒有血緣關係的純種優良品系十分困難,儘管各地養鳥愛好者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擁有,但實際鑑定起來均經不起檢驗。甚至大多數養鳥者只是在照片上見過。93年長春曾引進六隻小頭、細長頸、短毛、高直腿的鷹型芙蓉鳥,其每對的價值高達16萬元人民幣,近些年來各地再沒有如此品質的種鳥引進。目前,我中心的高檔品種均是這批鳥的後代或該批鳥的後代與後來從國外引進的直立型雜交培育而成。

  為了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有許多鳥友浪費很多資金,走了不少彎路,買了些看似外型不錯的便宜鳥,可是繁殖出的子代很不成功。其原因是種鳥品質不純,基因不頑固。所以要想培育出高檔的品種,至少要購買一隻純種鳥,而後以這隻鳥為軸心進行隔代提純。但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每次與軸心鳥及其子代相配的必須是能夠彌補其缺陷的鳥。二是隔代用於提純的子代要選擇體質健壯外型優良的。對究竟何為純種鳥有很多爭議,我們認為:一要看鳥的血緣,二要看鳥的外型,三要看鳥的子代質量。實際認識起來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這裡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鳥友可以與本中心取得聯絡,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芙蓉鳥的食物很雜,什麼時候飼餵哪種飼料合適要根據其當時的營養需要而定。鳥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營養成分一般在芙蓉鳥喜食的日常飼料中都能攝取到。但在換羽和繁殖季節礦物質、維生素要單獨供給。芙蓉鳥的日常飼料一般為穀物、麵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穀物包括:穀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蘇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這些油料作物平時不用飼給,只是在雛鳥期、換羽期、發情期才適量供給。這樣有利於鳥的繁殖。

  芙蓉鳥喜歡清潔的環境,因此籠舍的糞便要經常清除,棲槓也要經常清洗。飲水每天要更換。芙蓉鳥喜歡水浴,夏天每日要讓其水浴一次,冬季要用溫水每週水浴一次,浴後要待羽毛幹後再移至室外,以免引起感冒。芙蓉鳥的常見病是腸道病和呼吸道病,多由於飲水和食物不清潔,或者飼養環境突變引起的,平時注意預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總之芙蓉鳥的飼養並不難,只要你對她擁有愛心就完全可以養好她。

  玉鳥的飼養繁殖方法

  1.交配

  雌雄鳥都發情時,會有一定的形態表示。雄鳥追逐雌鳥,鳴叫高亢激越,邊叫邊扭動身體,晃動腦袋。雌鳥會在棲槓上或窩裡蹲下身來翅膀稍稍伸開,翹起尾部,表示接受交配。這時可見雄鳥與其交尾。如見雄鳥從雌鳥身上跳下後,身體下蹲,雙翅抖動,尾部翹起,嘴裡發出嘰嘰的叫聲,表示交配成功。交配多在每天上午9~10點或下午3~4點,一天可交配幾次或十幾次。多在2~3天后開始產卵。

  2.孵卵

  芙蓉鳥一般7~8月齡達性成熟,9~10月齡開始繁殖。每年二月開始產卵,到七月初換羽時停止產卵,繁殖期長達半年。每窩產卵2~8枚,一般4~5枚。都在每天清晨產卵,一天一枚。一般在產2~3枚卵時開始孵卵,孵化期為14天。由於我國南北方氣溫不一樣,可縮短或延長1~2天。由雌鳥擔任孵卵任務。在一般情況下,當孵化至6~7天,應驗卵。方法是一手輕輕持卵在眼正前方,一手持電筒從後方照蛋,看到蛋的黃變大,蛋殼內有網狀血絲為受精卵。放回窩內繼續孵化;如果蛋黃保持原樣,表明是未受精卵,應取出不在繼續孵化;至孵卵的第10~12天,應再打光驗卵一次,如見蛋內全黑且蠕動,表明胚胎髮育正常,可繼續孵化。如蛋內明亮有氣泡或呈水狀,是未受精卵或死胎,應取出棄之。有部分芙蓉鳥自己不會孵卵、育雛,只能請義鳥***又稱保姆鳥、替窩鳥***帶孵育了。

  3.育雛

  經過約14天的孵化,雛鳥便會自己破殼而出,親鳥會將吃進的飼料磨成糊狀,吐出後嘴對嘴的飼餵雛鳥。芙蓉鳥屬晚成鳥,出殼後只有絨毛沒有羽毛,沒睜眼,不會行走,不能自己覓食,親鳥自會趴在雛鳥身上替其保溫。雛鳥7天后睜眼,3天可見羽管長出,10天可見鏟形羽,以後全身羽毛漸漸豐滿。二十天左右站槓、練翅,二十五天可自己進食青菜、蛋黃,三十可進食粒料,三十五天即可分籠飼養,個別體質弱的可延長几天再分籠***育雛期必須增加營養。參見飼料和飼養2節***。自幼雛出殼20天左右雌鳥又開始交配產卵,雌鳥會啄幼鳥身上的羽毛鋪窩,多新增棉花麻絲在籠內,讓雌鳥繼續產卵與孵化。一般情況下芙蓉鳥一年孵育3~5窩。

  4.人工飼餵

  幼雛出殼後24小時可以不進食,靠體內卵黃維持生命,如見24小時後親鳥還不哺餵就應及時進行人工飼餵。人工育雛的飼料可用熟蛋黃5份加玉米粉1份,再加青菜泥4份調成細薄糊狀。隨著日齡的增加可逐漸增加玉米粉的比例,25日齡後逐漸增喂成鳥飼料。人工飼餵的方法是用小竹籤挑起糊狀飼料送入雛鳥口中,直至餵飽不吃為止。開始時每2小時喂一次,每天6~8次,25日齡後可減少到每日2~3次,直到雛鳥可以自己採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