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經典語錄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於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闢新的生路的人。以下是小編收集到的 ,希望你喜歡!

  大全:

  真話須有勇氣

  我在苦惱中常常想,說真實自然須有極大的勇氣的;假如沒有這勇氣,而苟安於虛偽,那也便是不能開闢新的生路的人。——魯迅《傷逝》

  快步走著

  我快步走著,彷彿要從一種沉重的東西中衝出,但是不能夠。耳朵中有什麼掙扎著,久之,久之,終於掙扎出來了,隱約像是長嗥,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裡夾雜著憤怒和悲哀。——魯迅《孤獨者》

  解剖自己

  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已┅┅——魯迅《墳·寫在〈墳〉後面》

  充實和空虛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魯迅《野草·題辭》

  顯微鏡

  不錯,比起高大的天文臺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從高超的學者,是渺小,汙穢,甚而至於可惡的,但在勞作者自已,卻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和人生有關,並且也不十分容易做。——魯迅《集外集拾遺·做“雜文”也不易》

  野史

  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雜記,可更容易瞭然了,因為他們畢竟不必太擺史官的架子。——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四***》

  採花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魯迅《致顏黎民》

  說話到有人厭惡,比毫無動靜來,還是一種幸福。——《"墳"題記》一九二六年

  我總覺得洋鬼子比中國人文明,貨只管排,而那品性卻很有可學的地方,這種敢於指摘自己國度的錯誤的,中國人就很少。——《兩地書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吧,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象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還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今天的兩種感想》一九三二年

  空虛寂靜

  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死於無愛的人們的眼前的黑暗,我彷彿一一看見,還聽得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

  真的聲音

  只有真的聲音,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魯迅《三閒集·無聲的中國》

  精選:

  根於愛

  人感到寂寞時,會創作;一感到乾淨時,卻無創作,他已經一無所愛。

  創作總根於愛。——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瞞和騙

  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於已經自已不覺得。——魯迅《墳·論睜了眼看》

  天才與民眾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裡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魯迅《墳·未有天才之前》

  拿來主義

  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已來拿!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魯迅《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

  發表真話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已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三閒集·無聲的中國》

  接近孩子

  凡一個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會踏進久經忘卻了的孩子世界邊疆去,想到月亮怎麼會跟著人走,星星究竟是怎麼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世界裡,是好像魚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卻有如人的鳧水一樣,雖然也覺到水的柔滑和清涼,不過總不免吃力,為難,非上陸不可。——魯迅《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

  製造機器

  現在的所謂教育,世界上無論那一國,其實都不過是製造許多適應環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要恰如其分,發展各各的個性;這時候還未到來,也料不定將來究竟可有這樣的時候。我疑心將來的黃金世界裡,也會有將叛徒處死刑,而大家尚以為是黃金世界的事,其大病根就在人們各各不同,不能像印版書似的每本一律。——魯迅《兩地書·北京四》

  希望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麼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已手製的偶像麼?只是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魯迅《故鄉》

  擺脫冷氣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

  “堅信”很少

  中國人自然有迷信,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堅信”。我們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燒紙錢作賄賂,佩服豪傑,卻不肯為他作犧牲。崇孔的名儒,一面拜佛。信甲的戰士,明天信丁。——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騎牆

  夫近乎“持中”的態度大概有二∶一者“非彼即此”,二者“可彼可此”也。前者是無主意,不盲從,不附勢,或者別有獨特的見解;但境遇是很危險的,┅┅。後者則是“騎牆”,或是極巧妙的“隨風倒”了,然而在中國最得法,所以中國人的“持中”大概是這個。——魯迅《集外集·我來說“持中”的真相》

  替換

  我以為信運命的中國人而又相信運命可以轉移,卻是值得樂觀的。不過現在為止。是在用迷信來轉移別的迷信,所以歸根結蒂,並無不同,以後倘能用正當的道理和實行——科學來替換了這迷信,那麼,定命論的思想,也就和中國人離開了。——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染缸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什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面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交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魯迅《兩地書·北京四》

  鞭子

  我憎惡那些拿了鞭子,專門鞭撲別人的人們。——魯迅《魯迅書信集》

  痛苦

  造化生人,已經非常巧妙,使一個人不會感到別人肉體上的痛苦了,我們的聖人和聖人之徒卻又補了造化之缺,並且使人們不再會感到別人的精神上的痛苦。——魯迅《集外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