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為什麼要吃餃子

  在北方地區,小年除了要吃灶糖外,還要吃餃子。北方人的很多節日都能有餃子的存在,那麼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小年吃餃子的典故

  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灶節,小年夜有祭灶王、掃塵、剪窗花等等的習俗,它是由農曆的日期來定的,一般來說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23,南方的小年是農曆臘月24。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而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在小年這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意味著辛苦一年了,好好犒勞一下。

  餃子古代叫“嬌耳”,民間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東漢末年,災害嚴重,很多人患病,很多人患爛耳朵病。名醫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看見瘟疫流行,於是他在冬至那天,找一塊空地,搭起醫棚,架起大鍋,給人們舍藥治病,救活了很多窮人。

  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燉,燉好後,把它們撈起來,剁碎,再用麵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下鍋煮好後,分給病人吃。人們叫這種東西為“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再喝下一碗湯,便兩耳發熱熱血沸騰,不久爛耳朵病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

  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過去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個正月都是年。過去,農民只有到了隆冬數九的日子才能休息,這也正體現了年節的調節作用。那過年了就自然也要吃餃子,順理成章就成了流傳已久的習俗。

  小年包餃子的小竅門

  1、餃子皮:和麵時,每500克加1個雞蛋,不但可增加營養,而且下鍋後不混湯。和麵時,加一點鹽,可以增加麵糰筋力,防止下鍋後破皮。

  2、餃子餡:調餡時,先把蔬菜切碎,用油拌好,再放其他料。可以防止餃子餡出湯。拌肉餡時,加點用花椒和八角泡的水,不僅可以去腥味,而且肉餡鮮嫩。包餃子前,可以先把餃子餡防進冰箱裡速凍一會兒,這樣包時就不會出湯了。包肉餡餃子時,可放一點泡過的茶葉,能清口,去腥,除羶氣。

  3、煮餃子:水開後,加點鹽,待其融化後再下水餃,可防止粘鍋和連皮。

  4、裝盤:餃子煮熟後,放在事先涼好的溫開水中過一下,再裝盤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溫馨提醒:餃子餡應少放肉多放菜

  大家都應根據自己的體質來吃飯,注重搭配,均衡營養。肉類餡料要儘量多搭配些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同時不妨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品,像香菇、木耳、海帶等藻類,不僅可以改善口感,還能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後血脂的上升。

  以蛋類和蔬菜為主料的素餡更為健康,因其油脂來自於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但雞蛋中含磷較多,所以這類餡料應當注意搭配些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葉蔬菜,以及蝦皮、海藻等原料,以促進酸鹼平衡。

  包餃子儘量用熟豆油和餡,因為油燒開後,其中的有害物質會自然揮發掉,可避免出現頭痛、眩暈、眼球震顫、睡眠不安、食慾不振及貧血等慢性中毒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