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議論文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怎樣以包容寫一篇議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關包容的議論文,僅供參考。

  作文篇一:

  寫彌勒佛的一副對聯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真為妙語。

  成大業者必將天下歸心,天下歸於心者必先包容萬物。

  寬容可以化解錯誤。就像一望無際的大海可以讓江中的泥沙沉澱,並漸漸積成一座座生機盎然的綠洲。

  法正隨劉備重回蜀地,“一飯之德必酬,睚眥之怨必報”,想方設法讓有仇於自己的人受到報應,於是招來怨恨。有人向諸葛亮控訴,希望能以諸葛亮的權勢與威望,遏制法正的狂氣。可在規劃蜀國刑罰時一絲不苟的諸葛亮,卻以寬容對待法正的狂傲。稱法正輔佐劉備,“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當法正聽聞此事後,也愧而收斂。後來陳壽評價此兩人:“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試看一下,這與廉頗、藺相如二人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是因為心胸狹窄,法正與蜀人的關係才劍拔弩張,也正是因為寬巨集大量,諸葛亮才用寥寥數語化干戈為玉帛。寬容可以化解錯誤,由此可見一斑。

  寬容可以化解矛盾。就像一望無垠的土地可以輕鬆包容一粒種子的入侵,並讓其長成一株綠苗。

  當張家與吳家為了家族地產而糾紛不斷時,身為朝廷高官的張英給自家寫了一封千古留名的信:“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自慚,將牆退後三尺。豈知吳家人也為張家的寬宥而感動至深,亦退後三尺,留下了一條象徵著寬容與和諧的六尺巷。不禁讓人想起名臣林則徐的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張英也確實智慧,現在無論是張英顯赫的官職,還是兩家大院的氣派,都已經無人憶起。人們所記住的,是張英“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氣質,以及那帶有無限深意的六尺巷。

  包容萬物,不需要大海一般的深度,也不需要土地一般的肥沃,只需要一顆能夠在時時刻刻掛念別人,接納別人,包容別人的心,便是包容萬物之人!

  作文篇二:

  以寬容之心相待

  一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腳上,這就是寬容。——題記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心境,更是一個人精神的體現。

  “如果一個人的心裡有恨,怎麼辦呢?”回答是:“用愛去包容它”。“如果心裡有惡呢?”回答是:“用善去包容它。”“如果心裡有髒呢?”“用美去包容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被別人誤會,會受委屈,但如果我們用一顆寬容之心對待的話,一切便會化為烏有。

  “將相和”的故事家喻戶曉,如果不是藺相如寬容,沒有以寬容之心對待,又怎能會有廉頗的“負荊請罪”呢?齊桓公不計前嫌,在爭霸時重用了淪為階下囚的管仲,別人勸阻他,他不聽,管仲也沒有辜負齊桓公的善解人意,最後,正因為管仲的幫助,才致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的第一霸主。在鴻門宴上,魯莊公沒有訓斥取笑妃子的大將,反而將他升職,派他出兵,最後,大將贏得了戰爭的連連勝利。但如果沒有魯莊公的寬容之心,他又怎能會有曾經輝煌的一世呢?

  這些史實無不告訴我們:以寬容之心對待,事情的結果會更好。

  寬容是一泓清泉,能洗淨人們心中的邪惡;寬容是一縷陽光,能溫暖人們黑暗的心靈;寬容是一陣春雨,能滋潤人們心中萌發的愛的幼芽……

  著名作家蕭伯納也有過一次寬容的經歷:他有一位競爭對手,但這位對手很高傲,目空一切。又一次,他遇到蕭伯納,他倆站在很窄的小道上,那位對手說:“我從不給傻子讓路。”而蕭伯納卻笑著說:“我恰好相反!”說著便站到一邊,留出一條路來。旁邊的人看到後,全都大笑起來,而那位自命不凡的對手則紅著臉灰溜溜的跑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一顆寬容之心。正因為蕭伯納的詼諧有趣和他的寬容、善解人意,才使得他在文壇中德隆望尊。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裡能撐船”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寬容的事例,這些諺語無不體現著寬容。在東方古國文明的薰陶下,難道我們不應學會以禮相待嗎?何必要為了一件小事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

  寬容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內在修養,是一種心境的表現,在生活中,做到以寬容之心對待一切事情,就會化干戈為玉帛,以寬容之心對待,理解他人,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就會體驗生活的美好,讓我們做一株永不凋零的紫羅蘭,以寬容之心相待……

  以寬容之心相待,讓它因此成為一朵美麗的浪花……

  作文篇三:

  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善待自己。

  寬容是一各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有了這種智慧,這種藝術,就會面對人生,從容不迫。

  寬容是一種力量,一種自信,是一種無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了這種力量和自信,就會胸有成竹,獲得成功。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經歷磨難和挫折,最終變得聰慧的過程。每當你充滿信心採取行動時,你永遠無法預見有什麼樣的結果,或成功,或失敗。不論最終成功與否,這些經歷都是可貴的。事實上,你往往可以從失敗的經歷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很多人無法做到寬容的原因是不明白寬容的意義。古代有們老禪師,一天在夜裡散步,發現有人違規越牆溜達了。而這個小和尚正是老禪師和徒弟。當小和尚發現是自己的腳踩著師父的背脊翻過院子的,小和尚不知如何是好,但是老禪師並沒有責怪他,只是平靜地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件衣服。”

  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寬容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寬容使人成熟。成熟的人懂得和諧相處,包容萬物。寬恕的能力和成熟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越成熟的人,寬容量越大。

  不要讓缺陷成為禁錮你的牢籠,對缺陷寬容一些,你會發現你收穫的不僅僅是心靈上的輕鬆與愉悅,你會得到人生最珍貴的饋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