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新成功的例子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懂得創新,也將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1884年,沃德曼是歐洲一家公司的職員,一次他從好幾位競爭者中為自己的公司拉到一筆生意。但是當他遞上一瓶墨水和一支當時人們使用的羽毛筆,請對方在合同上簽字時,不料從筆尖滴下幾滴墨水,把合同給弄髒了。更糟糕的是,合同上的關鍵的字句被染得模糊不清。沃德曼只得請對方稍等片刻,讓他去重新拿一張合同紙來。可是就在沃德曼離開的那一會兒,另一家公司的業務員乘機搶走了這筆生意。這使沃德曼十分沮喪,他認為問題出在那支羽毛筆上。強烈的悔恨與憤慨的感情,變成了一種巨大的力量,他決心研製一種使用方便、墨水能自動地均勻流出的筆。經過努力,沃德曼終於發明了自來水筆。雖然當時的自來水筆遠遠不如現在的鋼筆這樣精巧,但也不再像羽毛筆那樣使用不便和容易滴出墨水了。

  由於沃德曼是這樣研製出自來水筆的,所以有人把自來水筆的誕生叫做“盛怒之後的發明”。我們把象他這樣因為激憤的心情促進創造性思考叫做利用情緒思考法。

  篇2

  美國的迪斯尼曾一度從事美術設計,後來他失業了。原來他和妻子住在一間老鼠橫行的公寓裡。但失業後,因付不起房租,夫婦倆被迫搬出了公寓。這真是連遭不測,他們不知該去哪裡。一天,二人呆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突然從迪斯尼的行李包中鑽出一隻小老鼠。望著老鼠機靈滑稽的面孔,夫妻倆感到非常有趣,心情一下子就變得愉快了,忘記了煩惱和苦悶。

  這時,迪斯尼頭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對妻子驚喜地大聲說道:“好了!我想到好主意了!世界上有很多人像我們一樣窮困潦倒,他們肯定都很苦悶。我要把小老鼠可愛的面孔畫成漫畫,讓千千萬萬的人從小老鼠的形象中得到安慰和愉快。”風行世界數十年之久的“米老鼠”就這樣誕生了。在失業前,迪斯尼一直住在公寓裡,每天從早到晚都同老鼠生活在一起,卻並沒有產生這樣的設想。而在窮途末路、面臨絕境的時候出現了這樣的靈感,原因何在?

  其實,“米老鼠”就是觸發了靈感的產物。他說:“米老鼠帶給我的最大禮物,並非金錢和名譽,而是啟示我陷入窮途末路時的構想是多麼偉大!還有,它告訴我倒黴到極點時,正是捕捉靈感的絕好機會。”發現靈感思考法是指,在對問題已進行較長時間思考的執著探索過程中,需隨時留心和警覺,在同某些相關與不相關的事物相接觸時,有可能在頭腦中突然閃現所思考問題的某種答案或啟示。就像迪斯尼夫婦由小老鼠觸發靈感一樣,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都可以成為觸發靈感的媒介物。這一點常常使思考者喜出望外,興奮異常。

  篇3

  馬雲和阿里巴巴雖沒有重大的科學發現, 卻在中國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奇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創新企業家之首。

  在一場原定名為《創新的源泉》的講話中,馬雲坦言無法給出創新的定律,因為創新不是設計出來的。而他自己的一次次創新經歷也是被“逼”出來的。以下是他的觀點節選:

  馬雲:我從不使用諮詢公司,也很少理會學者的說法,因為他們的理論都是事後歸納出來的。創新絕對不是提前就設計好,按圖索驥地一步步走下來。創新沒有理論,也沒有公式,就是一個個地解決問題。我相信,天下有一千個問題,就有一千個回答。

  1994年底,我在美國上網時發現當時的網際網路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商品的資訊,當時就有了稀裡糊塗的想法,有一天能夠把中國企業的資訊放到網站 上去,讓老外查,讓老外去幫中國企業做事情。回到杭州,我諮詢了大批的老師,他們都反對。我又請了我在夜校的24個學生在家裡討論,經過兩個小時的討 論,23個人反對的,只有一個人說你要試試就試試看,我就決定試試看。到工商局註冊公司的時候,我花了一個多小時解釋網際網路公司是什麼,工作人員卻說這個 在字典裡沒有,於是我就建了杭州第一家電腦資訊服務公司。我的創業正是從這家公司開始的。當時,聰明的人都不願意到我的公司來,只要不是走路太殘疾的人都 被招來了。上市之後,我發現加入公司的聰明能幹的人都自己創業去了,或是被獵頭公司請走了,相反是那些不“聰明”的人留在公司裡,跟我們堅持這麼多年,反 而我們成功了。如果你說我做成功了,就是因為堅持。

  從一開始,我們就定下了通過電子商務幫助小企業的戰略,今天看來這是成功的。如果你要問我,阿里巴巴怎麼這麼厲害,怎麼這麼早就預測到電子商 務?我要告訴你,其實當時我們沒有其他路可走。當時的網路經濟模式只有三種:做入口網站,沒錢沒資源;遊戲網站,我不想要小孩子們泡在遊戲裡;所以我們只 能做電子商務。

  支付寶,現在看來也是一個很成功的創新,但在我這裡,也是被“逼”出來的。

  當年,淘寶做得很熱鬧,但是沒辦法交易,中國的網上誠信現狀倒逼我們必須解決支付的問題。但是,這個事兒得國家發牌照,我們做還是不做?大的國 有銀行不願意涉足這個領域,但是他們不做,花旗銀行、匯豐銀行這些外資銀行就會做。那年我參加會議的時候,聽一位領導人講:“什麼讓你創新和做出對未來的決定?那是使命。”所以我告訴同事們,我們做“支付寶”。但是我會每個季度向央行等有關部門報告我們到底怎麼做的。要做得乾淨,做得透明。

  支付寶的模式其實也談不上創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擔保”。你買一個包,我不相信你,錢不敢匯過去,就把錢放在支付寶裡面。收到包後,滿意 了中介就把錢匯過去,不滿意就通知中介把錢退回去。和學者們談到這種想法時,他們說:“太愚蠢了,這個東西幾百年以前就有。早就淘汰了,你幹嗎還要做?” 但是我們不想去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只不過是為了解決很現實的問題,至於它在技術上有沒有創新,那不是我們關心的話題。經過幾年的“盲人騎瞎虎”,到今 天為止,支付寶的使用者已經突破5.6億人。

  我從來不談“模式的創新”,因為我無法在我旗下每個公司創業第一天就規劃給它成型的樣式。我覺得我們的模式是“需求”出來的:根據客戶需要來調整自己,甚至他要什麼,我們就調整成怎樣。很多人說我很聰明,計劃得很好,但我不是計劃好的,只是看好方向,然後走下來。